- 年份
- 2024(15131)
- 2023(21789)
- 2022(18273)
- 2021(17128)
- 2020(14135)
- 2019(32427)
- 2018(32107)
- 2017(59879)
- 2016(33120)
- 2015(37410)
- 2014(37340)
- 2013(36278)
- 2012(33047)
- 2011(29772)
- 2010(29675)
- 2009(27072)
- 2008(26279)
- 2007(23277)
- 2006(20454)
- 2005(17865)
- 学科
- 济(130784)
- 经济(130635)
- 业(88150)
- 管理(85982)
- 企(65047)
- 企业(65047)
- 方法(58284)
- 农(52962)
- 数学(51566)
- 数学方法(50942)
- 中国(41144)
- 农业(34985)
- 业经(32266)
- 财(31469)
- 学(28346)
- 地方(25499)
- 贸(24925)
- 贸易(24914)
- 易(24266)
- 教育(23974)
- 制(23960)
- 理论(21543)
- 技术(20814)
- 发(19738)
- 银(19498)
- 银行(19426)
- 环境(19118)
- 融(18618)
- 金融(18613)
- 行(18572)
- 机构
- 大学(466435)
- 学院(463349)
- 济(184864)
- 经济(181064)
- 管理(176033)
- 研究(160618)
- 理学(153600)
- 理学院(151811)
- 管理学(148882)
- 管理学院(148025)
- 中国(117307)
- 科学(100320)
- 京(99795)
- 农(91402)
- 财(80768)
- 所(80732)
- 业大(74782)
- 研究所(74138)
- 中心(72797)
- 农业(70850)
- 江(67346)
- 范(67053)
- 师范(66404)
- 财经(65686)
- 北京(63021)
- 经(60343)
- 院(57318)
- 经济学(56327)
- 师范大学(53998)
- 州(53825)
- 基金
- 项目(321626)
- 科学(253215)
- 研究(234535)
- 基金(232875)
- 家(205118)
- 国家(203315)
- 科学基金(173071)
- 社会(148651)
- 社会科(140560)
- 社会科学(140524)
- 省(124899)
- 基金项目(122439)
- 自然(112058)
- 教育(111293)
- 自然科(109506)
- 自然科学(109474)
- 自然科学基金(107489)
- 划(106904)
- 编号(95689)
- 资助(95456)
- 成果(78387)
- 重点(73015)
- 部(71892)
- 发(69269)
- 课题(67200)
- 创(66495)
- 创新(62023)
- 国家社会(61635)
- 教育部(61597)
- 科研(61509)
- 期刊
- 济(197732)
- 经济(197732)
- 研究(137496)
- 中国(94770)
- 农(89400)
- 学报(79502)
- 科学(70638)
- 教育(67850)
- 大学(61184)
- 农业(60776)
- 管理(60207)
- 财(58859)
- 学学(56991)
- 技术(40560)
- 融(39942)
- 金融(39942)
- 业经(36355)
- 财经(31518)
- 经济研究(31379)
- 业(29981)
- 经(27058)
- 问题(27034)
- 版(24109)
- 图书(22644)
- 科技(22266)
- 业大(21428)
- 世界(20886)
- 技术经济(20678)
- 统计(20502)
- 资源(20115)
共检索到677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曹谦
摒弃给农村青少年贴上"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标签的研究思路,将流动经历本身作为研究焦点,以此探讨中国城镇化背景下青少年流动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基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中国城镇化与劳动力移民研究"成人数据,通过采用三种统计模型分析(回归模型、Blinder-Oaxaca分解模型、倾向值匹配模型)得出以下结论:流动经历对出生于1980年及以后的农村青少年的教育获有积极显著影响。与此同时,"流动"本身也受到家庭背景和个人特征的影响。拥有优势家庭背景和个人特征的农村青少年更易通过"流动"改变原有农村生活环境,进入到城镇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因此,从长远社会公平发展看,只有改善农村自身的教育质量才能从本质上提升农村青少年受教育水平。
关键词:
流动经历 农村青少年 教育获得 城镇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王佳
农村劳动力的城乡迁移改变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空间,而流动空间的开放会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发展。本文使用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出务工经历与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和非农业技能获得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外就业流动累计时间对农村劳动力农业生产新技术获得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曾经是技术人员或者私营业主的返乡劳动力相比一般工人回流后更愿意接受农业新技术;在外务工时间越长、工作越稳定,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也就越多,曾经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私营业主的农村劳动力,相比一般工人获得非农技能的概率更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余吉祥
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在市场化改革、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也是其区别于国际移民最为重要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农村移民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需要考虑市场化改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假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为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城镇居民可以通过与农村移民的分工而获得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额外收益。但是,仍然存在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会阻碍这种作用的发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移民可以对城镇居民的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但这严重依赖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含义在于,要发挥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促进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非常重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斌 吴书胜 朱业
本文以"推拉理论"为基础,构建包含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内的计量模型,利用1998-2012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形成的"推力"和新型城镇化形成的"拉力"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有显著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东部和中部,而城镇化的"拉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毅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传慧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虽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也因各种限制条件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正向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带动城镇产业发展,最后扩大城镇的规模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从负面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冲击了城镇就业市场,增加了城市管理压力,制约了流动人口的自我发展,致使城镇发展失衡,进而降低城镇化速率和质量。在接下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必须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方能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城镇化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路晓丽 郑爱翔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分析传统与新型城镇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文明素质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德成 王韶华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业出现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成为关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包括本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将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本文勾勒出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简图。保障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为: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全农村社会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本文基于来自江苏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976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与家庭特征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受到劳动力婚姻状况、学历因素的影响;在动机驱动因素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市民化动机对培训价值感知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功效驱动因素中,培训过程感知维度中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培训效果感知维度中的能力提升、收入增长、成功就业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小玉 郑晶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充足劳动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积累更多的财富。因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吸收效率的高低就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构建投入产出五个指标基础上,通过DEA模型测算福建省九地市农村劳动力吸纳效率情况,发现除泉州外大多数地市都处于非有效状态且差异较大。未来这些地市需要结合各自特色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来提高吸纳能力;并且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就业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立军 郭凤玉
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内在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河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健康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应该是社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对转移剩余劳动力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策略。
关键词:
健康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张辉 黄云平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增无减 ,但是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大量过剩、非农产业规模较小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 ,是最根本的差距所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与东部地区相比呈现显著不同的特征 ,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东部地区也不尽相同。为此中西部地区需要 :(1)推进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三位一体”的发展 ;(2 )构建农民退出新型机制 ,打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城市群带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 ;(4 )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市场化与资本化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良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人口彻底转移现象却十分缓慢,分析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特点,对于实现人口城镇化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