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7)
2023(7639)
2022(6549)
2021(6198)
2020(5447)
2019(12507)
2018(12374)
2017(24655)
2016(13563)
2015(15357)
2014(15682)
2013(15830)
2012(14966)
2011(13685)
2010(13860)
2009(13097)
2008(13242)
2007(12463)
2006(10744)
2005(9555)
作者
(40472)
(34640)
(34350)
(32727)
(21341)
(16713)
(15692)
(13600)
(12750)
(12144)
(11741)
(11428)
(10850)
(10665)
(10665)
(10649)
(10637)
(9953)
(9905)
(9793)
(8758)
(8481)
(8470)
(7941)
(7929)
(7883)
(7825)
(7544)
(7074)
(7046)
学科
(63699)
经济(63641)
(45788)
(43674)
管理(31753)
农业(30156)
方法(27901)
数学(25418)
数学方法(25245)
(22619)
企业(22619)
业经(16692)
中国(15248)
(13513)
地方(13034)
(12271)
(12096)
贸易(12094)
(11749)
(11345)
农业经济(10073)
(9994)
(9181)
银行(9159)
(9037)
农村(9029)
(8753)
收入(8742)
(8682)
(8534)
机构
学院(204770)
大学(200109)
(89186)
经济(87469)
管理(78445)
研究(68574)
理学(68117)
理学院(67405)
管理学(66360)
管理学院(65989)
(57498)
中国(53573)
农业(44404)
科学(42729)
(41057)
业大(38206)
(37509)
(36138)
中心(33437)
研究所(32793)
(31354)
财经(30087)
农业大学(27278)
(27277)
经济学(26872)
(26164)
师范(25935)
北京(25280)
经济管理(24967)
经济学院(24568)
基金
项目(133910)
科学(104613)
研究(98321)
基金(96620)
(83828)
国家(83016)
科学基金(70274)
社会(62856)
社会科(59107)
社会科学(59084)
(53936)
基金项目(52046)
自然(44323)
(43929)
教育(43840)
自然科(43251)
自然科学(43237)
自然科学基金(42455)
编号(41952)
资助(38780)
(32967)
成果(32901)
(30555)
(30291)
重点(29729)
课题(27371)
(27353)
科研(25895)
国家社会(25713)
创新(25604)
期刊
(103800)
经济(103800)
(61211)
研究(55988)
农业(41278)
中国(38200)
学报(33560)
科学(30945)
(27301)
大学(25537)
学学(24532)
业经(24189)
管理(21659)
(21486)
金融(21486)
(19687)
技术(16279)
教育(15822)
问题(15229)
经济研究(14796)
财经(14189)
农村(14003)
(14003)
农业经济(13775)
(12441)
(12131)
世界(11803)
经济问题(11158)
技术经济(11001)
商业(10945)
共检索到298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艳  李祥妹  王琭璠  
本文通过建立农民工消费函数、采用多应变量回归估计方法,就农民工流动类型对其消费的定量影响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首先,农民工消费以维持型支出为主,发展、享乐型支出比例较低;其次,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支出存在显著差异:携带孩子的农民工家庭,其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比例显著高于单身或携带配偶的类型;最后,家庭型流动在消费上具有经济性,有利于农民工消费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吕晓兰  姚先国  
本文使用2008年执行的CHIP数据的城市移民部分,考察了不同类型职业流动及其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职业流动具有不同的收入效应;相同的职业流动行为,收入效应的性别差异显著。工作原因、家庭原因两类主动流动均显著提高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虽然女性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工作原因主动流动倾向,但其从中获得的收入回报明显弱于男性,家庭原因主动流动反而降低了其后续收入水平;单位原因被动流动显著降低了男性农民工的后续收入水平,但对女性农民工影响不显著。从在职搜寻工作行为视角考察农民工职业流动动机,同样发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为实现农民工适度流动和稳定就业,除重视其共同诉求外,也不能忽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琴  朱农  
本文利用2010年广东省农民工调查数据探讨了产业转移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地点选择、工资决定以及农民工工资差异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更多外出务工经验和广东省外的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产业转出地就业;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农民工工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产业转出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明显高于产业承接地。Oaxaca分解结果还表明,两地农民工工资差异的98%可由特征差异来解释,受教育程度回报率的差异扩大了两地农民工工资差异,工种回报率的差异则缩小了两地农民工工资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利于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粟娟  孔祥利  
运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考量1978~2010年间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较大影响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对市民化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正向冲击效应持续时间长且强度大。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对农民工市民化率有正负双向冲击,短期对农民工市民化有负向冲击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效应逐渐显著。鉴于此,关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消费差异,扩大农民工消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惠英  钟秋波  
本文通过对在北京市打工的农民工的消费问卷调查数据,运用ELES模型从代际差异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消费结构。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在消费方面仍以满足基本生活为主,他们对食品和居住的消费居于各项消费品之首,由于代际差异,两代农民工对8大类消费品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锦墉  杨国强  梁志民  肖芳文  
本文依据江西调查样本数据,分别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存在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性别、家庭负担、打工是否压力大、总收入趋势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存在影响程度的差异;婚否、土地流转意愿、离职综合因素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性影响系数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影响程度也有较大代际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成艾华,姚上海  
本文运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原代码数据,以湖北省为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农民工流动的代际差异特征,即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流动动因、受教育程度及行职业结构方面都呈现出了较大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更具有新时期城市产业工人的特征,正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因此,我国应逐步建成完全平等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及其相关的调节机制和配套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本文基于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修正的Mincer收入方程,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类型及年龄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培训的收入回报率高于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职业培训对较年轻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促进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应首先唤醒农民工对基础义务教育的重视,激励企业加大对年轻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培训投入,搭建更加多元化、开放化的职业培训平台,为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提供支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明娟  曾湘泉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消费行为差异,在控制了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预防性储蓄及所在城市后,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城镇住户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揭示,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的消费差异大部分是不可解释的,这些不可解释因素可能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Standard Fractional Logit Model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支出比例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信支出比例要显著高于城镇住户,而在衣着支出上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国永  管曦  许文兴  
基于动机的概念框架,构建农民工回乡建房动机若干维度,开发回乡建房动机测量量表,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问卷调查数据,提取农民工回乡建房动机公因子,并对各类动机内涵进行理论解释;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回乡建房农民工进行动机类型划分。研究发现:按强烈程度,农民工回乡建房的6种动机由强到弱分别为:"改善家人居住条件"、"保值增值规避风险"、"为自己未来返乡做准备"、"建房娶亲结婚"、"展现身份实力"、"维护成员权利"。按照影响建房动机产生的外部诱因和内部需求可以将农民工分为3类,即"外部诱因驱动型"农民工、"内部需求驱动型"农民工和"内外混合驱动型"农民工。其中,受外部诱因驱动而回乡建房的农民工占比较大。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工回乡建房较少是出于内部需求的主动安排,更多的是一种受到外部诱因驱动的被动选择,抑或称之为"无奈"之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萍  
占我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研究农民工消费行为,将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纳入政策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农民工为例,分析其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以期对改善农民工消费结构和提高我国农民工消费水平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赵海涛  
文章利用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所获得的微观数据,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二次跨区流动比较频繁,64.0%的农民工有二次跨区流动经历,频繁的二次跨区流动有利于增加流动者的收益。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虽然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与一次乡城流动存在较大差异。年龄偏大、人力资本拥有量偏低的农民工更可能进行二次跨区流动,这些发现与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不完全一致。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扭曲了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