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5)
2023(10395)
2022(8817)
2021(8288)
2020(6780)
2019(15079)
2018(14723)
2017(27914)
2016(14922)
2015(16390)
2014(15911)
2013(15365)
2012(14052)
2011(12816)
2010(12775)
2009(12044)
2008(11431)
2007(9962)
2006(8944)
2005(8034)
作者
(40242)
(33557)
(33216)
(31789)
(21314)
(16238)
(15153)
(12936)
(12846)
(11831)
(11595)
(11226)
(10601)
(10560)
(10083)
(10037)
(9994)
(9967)
(9638)
(9588)
(8258)
(8177)
(7899)
(7801)
(7554)
(7400)
(7311)
(7229)
(6663)
(6575)
学科
(63002)
经济(62929)
管理(38341)
(32525)
(25063)
企业(25063)
地方(22524)
方法(21146)
中国(19878)
(18503)
数学(17436)
数学方法(17174)
业经(14664)
(13099)
农业(12909)
理论(11767)
(11659)
地方经济(11243)
(10935)
环境(10797)
(9645)
贸易(9635)
(9562)
(9133)
(8961)
金融(8958)
(8623)
银行(8621)
(8484)
(8276)
机构
学院(201991)
大学(200163)
(78454)
管理(76341)
经济(76223)
研究(67766)
理学(65237)
理学院(64309)
管理学(63071)
管理学院(62680)
中国(51077)
(42786)
科学(42548)
(35788)
中心(32992)
(32803)
(32385)
(32327)
师范(32134)
研究所(29363)
(28946)
财经(28065)
业大(27117)
(26788)
北京(26196)
师范大学(26021)
(25285)
(25182)
经济学(23906)
(22340)
基金
项目(138275)
科学(110852)
研究(104236)
基金(99521)
(85333)
国家(84610)
科学基金(74391)
社会(67340)
社会科(63638)
社会科学(63626)
(57189)
基金项目(53636)
教育(47329)
自然(46976)
(46420)
自然科(45882)
自然科学(45873)
自然科学基金(44958)
编号(43835)
资助(38470)
成果(34812)
(31587)
重点(31215)
课题(30531)
(28959)
(28826)
国家社会(27375)
创新(26918)
科研(25726)
发展(25722)
期刊
(93581)
经济(93581)
研究(61128)
中国(42026)
科学(27495)
(26544)
(26524)
教育(26514)
学报(26470)
管理(26358)
大学(20139)
学学(18366)
农业(17934)
(17860)
金融(17860)
技术(17419)
业经(16658)
经济研究(13768)
图书(13412)
问题(13406)
财经(12872)
资源(12463)
(12101)
(11231)
书馆(9716)
图书馆(9716)
现代(9695)
城市(9192)
商业(9188)
(9165)
共检索到305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遥  王理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对经济地理空间的重塑,流动空间理论应运而生,并形成对经典的中心地理论的持续挑战。文章通过对山东省城市网络的研究,证明在省域尺度,流动空间理论与中心地理论存在内在统一性。将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空间数据作为测度城市网络的依据,从城市网络视角重新认知具有中心地、等级特征的省域城镇结构及其空间特征。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证明,空间距离、行政等级等皆对省域城市网络具有影响力,前者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空间形制的影响,而后者则主要表现在对网络权力结构的影响。文章的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从流动空间语境出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贞冰  陈银蓉  赵亮  王婧  
以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为空间范式,在经济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下划分武汉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单元,与理论模型空间划分进行比较。将现实功能单元划分与理论空间模型之间破碎地块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作为评价空间自组织演化的指标,用以对比各自的模型拟合度以客观解析中国城市群空间自组织演化状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总量是影响区域空间自组织演化程度的首要因素,武汉城市圈空间自组织演化尚处于发育阶段,仅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个空间子系统或二级功能单元,但政府规划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较为有序和科学,待其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其空间自组织演化将更趋合理。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组织演化合理程度更高,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自组织演化最为合理,处于空间自组织演化高级阶段。同时,相对于巨大的经济总量的差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城市群(都市圈)空间自组织演化水平实际差异并不那么显著,表明空间自组织演化作为空间成长的内生动力规律性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李晋锴  
美国学者诺瑟姆(R a y.M.Northam)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城镇人口发展比例呈S曲线发展,并把城市化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之后大量国内外学者通过诺瑟姆曲线进行城市化研究。本文从中心地理论角度来研究城市化发展整个空间运动过程的机理,发现六"极点"城市化发展数列为1,4,7,9,36,63,81…。诺瑟姆曲线属于该数列的子数列,寻找诺瑟姆曲线的始点与终点来研究城市化不具有现实意义,而需要关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加速时拐点。同时基于城市化发展数列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来逢波   许冰   王彤彤  
高速交通已成为推动区域空间格局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基于山东省2010年、2015年与2020年高速铁路网络数据以及城市层面数据,分析了山东省高速铁路网络与区域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网络对山东省区域交通整体可达性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会助力交通可达性的提升;省内区域经济联系总量基本呈现增长态势;山东省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总量的耦合度基本保持均衡发展状态,但省内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大部分城市交通可达性水平强于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高速铁路网络的带动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士君  冯章献  刘大平  张紫雯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拓宽其普适性。其次,以动态的和联系的眼光审视中心地系统外部条件、内部要素和组织形式与机制变化,从中发现理论创新的视角。包括人口再分布,城市体系重组,全球产业网络兴起等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现代交通条件、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体制变革等影响要素和机制变化的视角;全球城市网络形成,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底层中心地重构等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新变革的视角;RS、GIS和现代统计手段应用的视角。再次,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有必要从"肢解"阶段进入到整体完善过程,构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框架:①以指导实际应用,形成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创新和发展的目标;②以中心性测度新模型、严苛条件缓和、动态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畸变模式、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嵌套等为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内容;③突破自然—人文耦合要素对中心地系统影响机理及模型化表达,现代中心地系统空间图景,动态开放的现代中心地系统建设等重点问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林生  
本文以中心地理论为基础 ,以省级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分析对象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心地系统中处于较高层次的省市在吸引投资 ,特别是外商投资中处于有利地位 ,聚集效应是区际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莹  
利用2011—2018年山东17地市~①全样本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山东省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网络,实证分析区域金融风险传染的方式、渠道和机理。研究发现:山东省区域金融风险空间网络结构呈现出逐渐复杂的趋势,中心城市不断增加,边缘城市逐步减少;网络节点各中心性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城市间金融风险关联性加强;越处于网络中心的城市,金融风险越低。研究丰富了有关省域内金融风险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传导机理的相关研究,并为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柴箐  王茂军  许洁  
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城市网络视角出发讨论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基于经济基础理论模型,利用2007年山东省投入产出基础数据,构建城市基本部门链接网络,讨论了城市的网络中心性与城市规模分布、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结论如下:①山东省基本部门链网为高密度、多中心网络,每个城市既是其他城市的链接机会,也是链接约束;②城市的网络中心性呈线性分布,无明显分层,中、低等层次的城市较多;③城市人口规模呈幂率分布,存在明显分层,高位次城市城口规模突出,中、低位次城市规模减少趋缓,且基本连续;④网络中心性与人口规模大致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其正向关系更为显著,表明城市在基本部门链接网络的权力地位越高,经济联系链接的城市越广泛,对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越积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建设  朱翔  徐美  
旅游中心地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文章首次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分析区域旅游中心地的规模和空间结构,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来研究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可行的;分形理论和方法是优化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工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茂林  
认为城市文化特色是长期以来由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是城市的灵魂。分析了城市文化特色的特性及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对塑造城市文化特色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明  赵惠  舒银燕  
优化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网络式空间开发模式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的构建应以石家庄为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的中心城市,保定、邯郸、秦皇岛、张家口作为次中心城市。加强政府协调,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逐步改善河北省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结构,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石建中  董江春  
旅游产业的综合性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旅游企业间乃至城市旅游间在宏观与产业层面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组织,并彼此关联,互相促进。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就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与旅游企业网络之间的关联协调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城市旅游网络与旅游企业网络的结构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较低,二者关联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协调。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与完善各层面的旅游网络结构与促进网络知识的积累与外溢是促进城市旅游网络与旅游企业网络关联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霞  吴殿廷  周宁  
笔者以山东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近20年山东省省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市经济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出由"东北—西南"递减的梯度,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由"济南—青岛"双核结构转变为"一高多极",最后演变为"北高南低"与"东高西低"。区域政策、人才因素、基础设施等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玉江,陈培安,李冠伟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建立了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系统,该系统由投资主体、配置实施、积累三个子系统构成。并以山东省地级市为例,分析了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尹奥  丁华  孙灵文  
借助DEA指数方法,基于山东省2007—2011年的县域数据,量化分析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的效率及空间差异,提出金融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位的县域的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应针对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金融发展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