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9)
2023(3416)
2022(2923)
2021(2698)
2020(2254)
2019(5267)
2018(4975)
2017(9273)
2016(5161)
2015(5857)
2014(5545)
2013(5618)
2012(5449)
2011(4957)
2010(4901)
2009(4506)
2008(4424)
2007(4022)
2006(3561)
2005(3369)
作者
(17873)
(14925)
(14788)
(13970)
(9689)
(7426)
(6637)
(5820)
(5770)
(5292)
(5214)
(5074)
(5004)
(5002)
(4990)
(4790)
(4560)
(4464)
(4435)
(4394)
(3914)
(3798)
(3658)
(3488)
(3467)
(3428)
(3266)
(3210)
(3168)
(3148)
学科
(19742)
经济(19714)
管理(11235)
(10673)
(10659)
(10601)
贸易(10600)
(10493)
方法(9584)
数学(8621)
数学方法(8536)
(8084)
企业(8084)
(7792)
出口(7781)
出口贸易(7781)
(6611)
(6332)
中国(6049)
(5417)
(3671)
财政(3665)
农业(3557)
业经(3502)
地方(3358)
(3264)
(3166)
金融(3166)
(2889)
银行(2859)
机构
大学(77127)
学院(74116)
研究(32707)
(31336)
经济(30748)
中国(23585)
管理(23376)
科学(22376)
(20237)
理学(19901)
理学院(19612)
管理学(19122)
管理学院(19010)
(18638)
(17721)
研究所(17225)
农业(16453)
业大(15065)
(14194)
中心(13705)
(12350)
(12089)
(11593)
北京(11238)
财经(11010)
经济学(10840)
农业大学(10433)
(10282)
(10201)
科学院(10123)
基金
项目(53428)
科学(40443)
基金(39263)
(37840)
国家(37574)
研究(32933)
科学基金(29727)
自然(21220)
自然科(20738)
自然科学(20728)
社会(20585)
自然科学基金(20385)
基金项目(19954)
(19928)
社会科(19540)
社会科学(19532)
(18193)
资助(17527)
教育(14864)
重点(12938)
计划(12225)
(11986)
(11448)
科技(11347)
科研(11121)
编号(10969)
(10718)
创新(10199)
(9990)
专项(9592)
期刊
(32195)
经济(32195)
研究(23016)
学报(20512)
(17876)
中国(16732)
科学(16291)
大学(14619)
学学(13980)
农业(12087)
(10479)
管理(9171)
(6866)
(6845)
金融(6845)
(6819)
教育(6543)
经济研究(6113)
国际(6089)
业大(6019)
财经(5813)
(5055)
林业(4943)
农业大学(4923)
技术(4886)
问题(4878)
(4728)
世界(4674)
科技(4045)
业经(4017)
共检索到117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守刚  许清涛  
在流动沙丘区植被恢复中,多年生植物有性繁殖的作用被低估。本研究旨在阐明多年生植物芦苇的有性繁殖在流动沙丘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监测2个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芦苇幼苗的出土和定居;同时还监测土壤水分和芦苇的土壤种子库。研究表明:在多数幼苗出土时,土壤水分和出苗率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幼苗的定居和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生长季末期54.1%的幼苗都定居下来。这些结论显示:1)在雨季来临之前,种子传播;2)一旦接触潮湿的土壤表层,种子就能萌发,其萌发和出土依赖于良好的土壤水分。在过渡带的裸沙区,多年生植物的有性繁殖开始一个新的植被演替过程,在流动沙丘的植被恢复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闫守刚  沈自彬  李晓东  许清涛  
【目的】研究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生态过程,探讨过渡带的时空格局及其对流动沙丘-植被面积的关系的调控作用。【方法】在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利用样带法在所选择的流动沙丘背风坡迎风坡与丘间低地的连接处,测量沙埋高度、宽度以及风蚀深度,并在生长季末调查样方内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结果】1)流动沙丘背风坡在风力作用下,沙子埋压丘间低地植被,导致部分沼泽-草甸植物退出丘间低地;沙丘迎风坡底部的裸沙带,每年生长季初有沙丘先锋植物侵入,在生长季末形成建植种群,最终形成迎风坡过渡带。迎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3~5 m,背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4~6 m,因此,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属于小尺度过渡带。2)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雨洁   孙红   李晓凤   冉瑞兰   陈国雄   赵鹏善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是流动沙丘先锋植物,逆境适应能力强,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沙蓬种子沙米,营养价值均衡全面,食用已逾千年,可作为一种未来作物以提升我国北方干旱区粮食供给多样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沙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特性方面。本文系统梳理了沙蓬的先锋植物属性,总结了沙蓬植冠种子库和土壤种子库在沙丘植被演替早期的生态作用,分析了沙蓬生长季连续萌发模式,明确了沙蓬种子存在休眠现象。沙蓬最佳萌发条件为黑暗、0.5 cm沙埋深度和昼夜变温。在解除干旱胁迫、盐渍胁迫以及种子休眠后,沙蓬可以恢复到较高的萌发率。总之,本文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沙蓬适应流动沙丘的生理生态机制,为开展沙蓬遗传驯化、选育栽培适宜品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常学礼  崔步礼  陈雅琳  高光辰  
通过对流动沙丘迎风坡不同部位的沙米种群生长状况和其所对应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了其对沙米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部位,土壤紧实度(F2,87=146.843,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谭凤翥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15%~20%-10%-<5%降低,0~10cm土层平均粒径从74.41-77.28-86.29-92.71微米变化,并伴随着黏粒消失和粗沙出现。相同植被条件下,以灌丛下土壤平均粒径最小、沙堆边缘和风影区次之、丘间地最大,分选性则以丘间地最好而灌丛下最差。过渡带植被可截获相当部分远程输送的悬移质,使表土物质组成细化;灌丛沙堆明显的细粒富集效应及丘间地土粒相对粗化与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谭凤翥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西部过渡带为研究区,从风沙地貌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粒度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极细沙为主,其次为粉沙和细沙,属于风力有效搬运的粒径范围。随着植被总盖度从30%→15%~20%→1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来仙  郭秋菊  姚兰  洪建峰  牟芙蓉  艾训儒  刘学全  赵奂敦  
【目的】探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母树凋落物物理阻隔对水杉天然更新的影响,为解除水杉天然更新障碍及保护水杉种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模拟实验,对不同类型凋落物(新鲜凋落物和自然凋落物)采用0(对照)、100、300、500、700、900 g·m~(-2)的质量梯度,分别在种子下层和上层覆盖凋落物来探究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1)凋落物对水杉种子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产生抑制作用,在凋落物质量为300~900g·m~(-2)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当凋落物质量高于300 g·m~(-2)时,全部处理均抑制幼苗生长。随着凋落物质量的增加,对水杉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3)随凋落物质量增加,水杉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在种子下层铺垫300 g·m~(-2)的自然凋落物处理后有一定波动,其余各处理均抑制幼苗地下生物量累积;当凋落物质量达500 g·m~(-2)以上时,凋落物显著阻碍幼苗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累积(P300 g·m~(-2)),新鲜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自然凋落物,种子下层铺垫凋落物比种子上层覆盖凋落物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水杉母树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具有明显的物理阻隔作用,进而影响水杉更新生长。因此,建议在种子雨高峰期前,对水杉林下不同类型的凋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以促进水杉天然更新。图4表2参29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冲  王正宁  蔡一冰  张涛  王昌辉  王大洋  郭思  刘博  
以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凋落物不同覆盖厚度(0、200、400和800 g·m~(-2))和类型(针叶杉木和阔叶木荷)对杉木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覆盖厚度和类型显著影响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两类型凋落物的浅层(2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均有促进作用,但深层(800 g·m~(-2))覆盖对出苗率和存活率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相同覆盖厚度下,覆盖阔叶凋落物的出苗率和存活率均大于覆盖针叶凋落物.覆盖浅层针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深层覆盖下则最小.覆盖中层(400 g·m~(-2))阔叶凋落物下的幼苗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达到最大.随着针叶和阔叶凋落物覆盖厚度的增加,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逐渐减小,而茎生物量比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凋落物覆盖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影响与凋落物类型密切相关,阔叶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可产生正影响(浅层和中层覆盖)和无影响(深层覆盖),而针叶凋落物覆盖可产生无影响(浅层覆盖)和负影响(深层覆盖),两种凋落物对幼苗出土影响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对早期生长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罗由林  李启权  王昌全  张馨文  杜宣延  辛志远  陈林  
以宜宾县为案例区,运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川中丘陵-盆周山区过渡带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S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23、1.45 g·kg-1,均为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在空间上均表现为东南部高而中北部地区低的趋势。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灌溉水源、土壤侵蚀程度、种植制度均对SOC和TN的空间变异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耕作制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主导着该区SOC和TN的空间变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永霞  郭世荣  李娟  
以石英砂为对照,研究了以芦苇末基质为主要成分的不同配比基质在甜椒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50%芦苇末+25%蛭石+25%珍珠岩的混配基质理化性状较好,均在理想基质范围内,甜椒幼苗生长势良好,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较高,育苗效果理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乐佳兴  田秋玲  吴焦焦  高岚  张文  刘芸  
【目的】本文探究了重庆低山丘陵地区不同生境无患子生长、光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西南地区无患子苗木培育及集约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在无患子旺盛生长的夏季测定低山、高丘和低丘立地无患子的生长指标、光合响应曲线及日变化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式分析各环境因子对无患子净光合速率(P_n)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1)3种生境无患子P_n与蒸腾速率(T_r)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存在明显的"午休"。低丘无患子日均P_n和T_r均最小,高丘与低山日均P_n相差不大;光能利用效率(LUE)与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大小为低丘>高丘>低山。(2)低山、高丘和低丘的无患子株高较移栽前分别增长1.16、1.39和0.63倍,地径增加2.41、1.97和0.75倍;叶片干质量大小为低山>高丘>低丘;根、茎总干质量大小为高丘>低山>低丘。(3)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_2浓度(C_a)、温度(T_a)和湿度(RH)等各环境因子决策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低山:R_(PAR)~2>R_(T_a)~2>R_(C_a)~2>R_(RH)~2,高丘:RPAR2>R_(T_a)~2>R_(C_a)~2>R_(RH)~2,低丘:R_(PAR)~2>R_(C_a)~2>R_(RH)~2>R_(T_a)~2。(4)叶绿素a、b含量由大到小为低丘>高丘>低山;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小为低山>高丘>低丘。(5)拟合光合响应曲线得出无患子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大小为低山>高丘>低丘;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低山最小,高、低丘陵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无患子在低山立地条件下能长期获取比高丘、低丘更强的光照,长期适应使其对弱光利用能力低于另两个立地。3种立地中,PAR皆为P_n的主要驱动因子,低山和高丘立地中RH为P_n最大限制因素;低丘立地P_n主要限制因子为T_a,其夏季高温限制了无患子的光合潜能,导致其日均P_n在3种立地中最小,植株生长最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诗光  陈龙  刘怀攀  张承烈  
研究了沙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SREC)和水生芦苇胚性愈伤组织 (WREC)对PEG 60 0 0的胁迫及外源ABA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 :10 %~ 30 %的PEG胁迫使 2种愈伤组织的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质膜透性增大、提高了保护酶 (SOD、CAT、POD)的活性 ,降低了细胞相对含水量 (RWC) ,SREC的游离Pro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大于WREC ,质膜透性和RWC的变化前者小于后者。外源ABA对WREC的作用大于SREC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铁良  苏芳莉  张爽  王立业  
采用桶栽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研究盐胁迫对芦苇和香蒲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协迫下,芦苇和香蒲的水势在浓度为0时大致相同,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水势的高低与蔗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呈相反趋势。盐处理下,在受到盐胁迫时其内部蔗糖含量均会增加,且芦苇的蔗糖含量普遍高于香蒲。随着盐度的升高,芦苇和香蒲的脯氨酸含量都有所升高,芦苇的脯氨酸含量普遍高于香蒲。在处理浓度为0和0.30%时,超氧化物阴离子产生速率大致相同;而在浓度为1.50%时,活性氧含量较低。盐胁迫的芦苇的丙二醛含量有所升高,蔗糖和脯氨酸对芦苇和香蒲的耐盐性起到很大作用,芦苇的耐盐性强于香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学  吴佳文  滕勇  
沙丘前沿区因其特定的下垫面和水文气象条件,降雨径流关系复杂。针对沙丘前沿区水文特性,探索适合区域特点降雨径流预报方法。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和模型树方法,对沙丘前沿区逐日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模拟过程与实测过程偏差很大,17年降雨径流过程预报结果均不合格;而模型树方法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预报合格率91%,确定性系数达到0.8,满足水文预报精度要求。对比这两种方法的建模过程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树的数据驱动水文模型具有输入数据要求少、过程简单、维护工作量少等优点,适用性强,精度能够得到保证,可应用于沙丘区前区降雨径流预报,为沙丘前沿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生安锋  翟月  
北美印第安文学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利用与剥削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一体关系。通过对美国印第安当代女作家希尔科的小说《沙丘花园》的解析,从人与自然的物质性关系和精神联结两个方面,指出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传统的印第安人在物质上依赖大自然,在精神上也信靠、热爱大自然。白人殖民者和美国主流的工业文明,将土地和整个大自然看作是征服、利用和剥削的对象,而被剥夺了土地的印第安文化则将自然看作是自己的母亲和上帝。印第安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中所包含的伟大的神圣性、宗教性和救赎性,正是以贪婪纵欲、过度开发和利己主义的人类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