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3)
- 2023(15790)
- 2022(13263)
- 2021(12381)
- 2020(10670)
- 2019(23587)
- 2018(23000)
- 2017(44094)
- 2016(23752)
- 2015(25953)
- 2014(25556)
- 2013(24961)
- 2012(22489)
- 2011(19795)
- 2010(19839)
- 2009(18489)
- 2008(17523)
- 2007(15069)
- 2006(12663)
- 2005(11075)
- 学科
- 济(85115)
- 经济(85008)
- 管理(76208)
- 业(71881)
- 企(59618)
- 企业(59618)
- 方法(43258)
- 数学(37945)
- 数学方法(37452)
- 财(28385)
- 中国(24070)
- 农(23133)
- 业经(19664)
- 制(19558)
- 务(19448)
- 财务(19396)
- 财务管理(19352)
- 企业财务(18404)
- 银(17633)
- 学(17590)
- 银行(17590)
- 贸(17216)
- 贸易(17208)
- 易(16806)
- 行(16499)
- 融(15768)
- 金融(15767)
- 农业(15388)
- 理论(14782)
- 地方(14449)
- 机构
- 大学(319547)
- 学院(319203)
- 管理(128920)
- 济(126571)
- 经济(123914)
- 理学(110460)
- 理学院(109298)
- 管理学(107434)
- 管理学院(106810)
- 研究(100082)
- 中国(81244)
- 京(65320)
- 财(62730)
- 科学(62278)
- 农(55772)
- 业大(50163)
- 财经(49681)
- 中心(49520)
- 所(48932)
- 江(48006)
- 经(45382)
- 研究所(44742)
- 农业(44232)
- 北京(39805)
- 经济学(38890)
- 范(38324)
- 州(38003)
- 师范(37773)
- 财经大学(37493)
- 院(36684)
- 基金
- 项目(223598)
- 科学(176277)
- 基金(165166)
- 研究(156960)
- 家(146105)
- 国家(144895)
- 科学基金(125126)
- 社会(101594)
- 社会科(96419)
- 社会科学(96394)
- 基金项目(87889)
- 省(86854)
- 自然(83908)
- 自然科(82108)
- 自然科学(82079)
- 自然科学基金(80622)
- 划(73737)
- 教育(73092)
- 资助(67099)
- 编号(61173)
- 重点(50291)
- 部(49386)
- 成果(47550)
- 创(47185)
- 发(45982)
- 科研(44496)
- 创新(44176)
- 国家社会(42845)
- 教育部(42634)
- 计划(41969)
- 期刊
- 济(130834)
- 经济(130834)
- 研究(88031)
- 中国(59659)
- 学报(54451)
- 财(51212)
- 农(48699)
- 管理(48663)
- 科学(48466)
- 大学(41622)
- 学学(39617)
- 融(35101)
- 金融(35101)
- 农业(32469)
- 教育(28707)
- 技术(26850)
- 财经(24280)
- 业经(21885)
- 经济研究(21001)
- 经(20825)
- 业(18658)
- 问题(16901)
- 版(16694)
- 财会(15491)
- 理论(14864)
- 科技(14818)
- 技术经济(14694)
- 商业(14139)
- 统计(14062)
- 业大(14015)
共检索到463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颖 纪晓峰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业界和监管当局通过本次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在反思过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本文从回顾危机中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入手,研究了危机之后出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合理之处及其局限性,并就新的监管指标在我国实施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展望未来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建模、制度安排及监管协调等。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危机 影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何志刚 邵莹
基于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的周数据,就次贷危机时期流动性风险对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变化与非流动性指标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且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该结果依然是稳健的,说明流动性风险已融入我国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中。尤其是在次贷危机背景下,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强了。
关键词:
公司债券 流动性 信用利差 次贷危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怡楠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风险管理 内在联系 金融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牟怡楠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骏 赵西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否改善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从公平视角考察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提高教育代际流动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创新激励效应三条渠道提高职业代际流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及城镇、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以及高技能家庭和低技能家庭的职业代际流动性具有异质性影响。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关于数字经济社会公平效应的理论研究,也为如何畅通社会流动性以及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债流动性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高杠杆率与金融危机的高相关性决定了去杠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门槛。去杠杆有良性去杠杆,也有恶性去杠杆。恶性去杠杆多由去杠杆过程中资金流动性过度紧缩所引发,文章认为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传导至实体部门,最终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衰退。因而,在去杠杆过程中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如何管理流动性,需要央行兼顾总量性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
关键词:
去杠杆 流动性危机 货币政策 高杠杆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安国俊 安国勇 王峰娟
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作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直接后果,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 商业银行 流动性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乃幸 杨朝军
通过超发货币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往往可以引发新的流动性危机与金融危机。文章研究了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供了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金融危机 流动性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庆寰
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和2007年次级贷款危机都发生在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储贷协会是一种风险汇聚机制,而次级贷款以及次级贷款证券化则是风险分散机制。本文从道德风险的角度入手,对比两种制度的风险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制度下,道德风险都会造成非理性和市场信息结构扭曲,致使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稳定性下降;道德风险不会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而消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防范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道德风险 次级抵押贷款 储贷危机 监管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卢岚 邓雄
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使得国际资本流动呈现规模加大、流动速度加快等新特征,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危机之前的国际资本净流入状态受危机影响已逆转为净流出状态。资本流动逆转会对一国的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在危机背景之下,其不仅可以使资本流入国突然陷入危机境地,而且会因"金融传染"加剧危机的破坏性影响,此次危机中发生资本流动逆转的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降刚 沈沛龙
基于银行业在宏观风险来临时出现的流动性不足和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DSGE-VAR模型,考量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运行框架下的系统流动性风险,结果发现:银行同业借贷、其他证券资产和交易性负债业务的综合作用会使得银行系统流动性风险总体增大,银行如果想要降低存款提取率对其流动性的影响,就要在银行间市场停止拆出资金、出售政府证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并出售潜在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从监管层面来讲,应当通过监管的引导效应将交易性负债进行转化,引导同业借贷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向平衡区域集中,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银行其他证券资产业务的规模。
关键词:
银行业 资产抛售价格 系统流动性风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鸿 封丹华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此次金融危机的流动性特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紧缩可以迅速相互逆转,不仅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间扩散,还通过国际贸易、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国际传导和扩散,给各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本文深入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流动性从过剩到紧缩从美国向其他国家的传导渠道和机制,并从全球视角,对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金融市场流动性逆转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流动性 逆转 传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卫东
本文运用相对指标法设计真实货币缺口系数来测度我国在次贷危机期间的流动性状况,并对流动性供给状况进行了区间划分。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操作实践,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析,指出引进计量模型用于流动性测度的必要性,认为人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基本满足我国流动性管理需求,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调整货币供给量的作用不明显,再贴现政策的恰当使用强化了政策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流动性测度 流动性管理 工具 实践 效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纪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殷鉴不远,2013年6月20日我国金融市场也突然爆发了流动性紧张事件,这为国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在市场化环境下,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意识、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监管规范等三个方面还存在误区,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更存在诸多不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亟待加强市场流动性风险意识,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