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3)
2023(9071)
2022(7489)
2021(6974)
2020(5956)
2019(13119)
2018(12572)
2017(24872)
2016(13373)
2015(14195)
2014(13947)
2013(13651)
2012(12582)
2011(11146)
2010(10987)
2009(10317)
2008(10416)
2007(9145)
2006(7793)
2005(7133)
作者
(40140)
(33472)
(33192)
(31528)
(21290)
(16401)
(15037)
(13072)
(12820)
(11874)
(11583)
(11147)
(10683)
(10646)
(10433)
(10390)
(10152)
(10024)
(9700)
(9680)
(8402)
(8326)
(7826)
(7694)
(7605)
(7533)
(7442)
(7154)
(6704)
(6557)
学科
(47107)
经济(47037)
(40440)
管理(36905)
(30929)
企业(30929)
方法(25469)
数学(23007)
数学方法(22840)
(20634)
银行(20488)
(19111)
(17714)
(15385)
中国(14447)
(14154)
金融(14154)
(12412)
(10926)
(10925)
制度(10917)
(10879)
贸易(10872)
保险(10833)
业务(10655)
(10654)
(10652)
财务(10645)
财务管理(10623)
企业财务(10249)
机构
大学(186365)
学院(183460)
(76774)
经济(75307)
管理(72575)
理学(62964)
理学院(62282)
管理学(61265)
管理学院(60939)
研究(60607)
中国(57107)
(41253)
(38503)
科学(38089)
(37872)
农业(33175)
业大(31852)
财经(31341)
(30957)
中心(30440)
(28827)
研究所(28628)
(26944)
(26317)
银行(25180)
经济学(24861)
财经大学(24062)
(23515)
北京(23087)
经济学院(22813)
基金
项目(129666)
科学(102424)
基金(99192)
(89650)
国家(88926)
研究(84783)
科学基金(76021)
社会(57482)
社会科(54648)
社会科学(54630)
基金项目(53081)
自然(52548)
自然科(51484)
自然科学(51464)
自然科学基金(50638)
(48464)
(42144)
资助(40702)
教育(38248)
编号(30408)
(29140)
重点(29098)
(27280)
科研(26305)
计划(25809)
创新(25645)
(25602)
国家社会(24883)
教育部(24879)
(24063)
期刊
(72508)
经济(72508)
研究(55176)
(40255)
金融(40255)
学报(36460)
(35434)
中国(32589)
科学(31437)
(29308)
大学(26677)
学学(26076)
管理(23746)
农业(21090)
财经(15962)
(13333)
经济研究(12849)
(11414)
业经(11090)
技术(10881)
(9983)
理论(9958)
业大(9836)
问题(9731)
实践(9092)
(9092)
教育(8948)
农业大学(8474)
科技(8413)
技术经济(8278)
共检索到26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玉颖  刘志洋  
本文运用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2年半年度财务数据,检验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银行信贷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贷款利率来看,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降低(流动性比率增加)能够使银行进行风险更高的贷款,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从存款利率来看,银行流动性比率的提升可以使银行以更加优惠的利率吸收存款;在金融风险加大时期,持有信贷承诺数量较大的银行会增加流动性资产储备以应对风险,并且信贷承诺对于银行信用总量的增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应同时重视流动性和资本充足率,注重表外信用承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石晶  孙英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震宇  张彤华  严海姝  
温州民间流动性资本的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实事,其活跃的程度关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流向上,民间流动性资本与银行信贷资金存在“你退我进”现象;在利率机制上,两者也不无关联。本文通过温州民间流动性资本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影响研究,从中揭示一些规律性的现象,为推动区域性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协调健康发展,为规范民间资本操作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博雯  时波  
绿色信贷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金融推动力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绿色信贷公益性与营利性兼具的特点与商业可持续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信贷的阶段性与绿色产业发展长期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通过研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与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果可知,短期来看,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为正向效应,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控的影响相对较弱;而长期来看,绿色信贷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绩效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抑制风险。因此,进一步提高市场对绿色信贷项目的认定规范性,建立市场为主导的绿色信贷发展方式,丰富绿色资金供给渠道,对未来我国绿色信贷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钱崇秀  宋光辉  许林  
本文使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和相关宏观经济数据,用超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刻画信贷扩张特征,构建了包含148个观测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和资产多元化对其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相应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在信贷扩张方面,超常贷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非国资控股商业银行更为显著;不良率上升使得商业银行采取保守的流动性转换策略,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得到降低,该保守型流动性转换策略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商业银行中均明显存在;资产多元化则对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且国资控股商业银行更为显著;此外,以上影响关系在经济上行期均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冉光和  刘世香  
2002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现。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在对流动性过剩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的月度数据,对流动性过剩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增长率和储蓄存款增长率对银行存差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和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成为促进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股票市价总值增长率与银行存差增长率存在着负向的相关关系,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银行存差。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应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柯丽莉  单克强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步入攻坚阶段,本文将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如何通过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从而有效控制银行信贷风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武春桃  
笔者基于2004年~2012年中国1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截面估计、随机效应和系统广义距估计等实证方法,实证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显著地加剧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于非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信息不对称和银行效率等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更加明显。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市场化竞争加剧,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正不断加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孙光林  王颖  李庆海  
本文利用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季度数据,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银行信贷风险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增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能够有效抑制不良贷款率攀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进而改善银行效益。由此表明,在经济转型和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信贷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孙光林  王颖  李庆海  
本文利用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季度数据,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银行信贷风险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增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能够有效抑制不良贷款率攀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进而改善银行效益。由此表明,在经济转型和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信贷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任庆华  陈平  李科  
银行流动性风险与清偿力风险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机制。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1~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再抽样及VaR测度的回归分析,得出存贷比、流动性缺口率、超额备付金率等监管指标具备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监管部门应充分重视金融传媒、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等外部因素和银行业务创新、转型中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不断改进和完善动态的、多元的、立体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庭强  何建敏  尹群耀  吴亚丽  
近年来,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迅速发展已引起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国际组织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信用风险转移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信贷行为视角对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特征、实现路径进行了评述分析,针对CRT市场上信用风险传染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哲  邵华明  
本文基于HP滤波法和2007—2016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使用流动性错配指数对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行了测度,应用面板门限模型对其与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银行非利息收入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特征,大规模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有助于降低流动性风险,而小规模银行相应业务的发展却会导致流动性错配程度加剧。这种效应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小规模银行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的效应强于宽松货币政策时期,而大规模银行的相应效应仅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显著。监管当局既要重视规模效应,又需结合货币政策的状况,还应关注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差异化效应,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政策,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