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7)
2023(5981)
2022(5031)
2021(4832)
2020(3824)
2019(8789)
2018(8539)
2017(17165)
2016(9338)
2015(10107)
2014(10254)
2013(10093)
2012(9460)
2011(8651)
2010(8803)
2009(8014)
2008(8073)
2007(7216)
2006(6423)
2005(5904)
作者
(26499)
(22136)
(21866)
(21124)
(14428)
(10654)
(10035)
(8365)
(8308)
(8258)
(7572)
(7324)
(7281)
(7234)
(7088)
(6819)
(6598)
(6544)
(6496)
(6349)
(5535)
(5512)
(5359)
(5120)
(5083)
(5063)
(4953)
(4830)
(4490)
(4458)
学科
(35169)
经济(35127)
管理(27441)
(26669)
(21223)
企业(21223)
方法(15367)
数学(13857)
数学方法(13641)
(11096)
(10723)
中国(9951)
(8794)
贸易(8791)
(8636)
(8452)
(8237)
业经(7677)
(7190)
银行(7184)
(7144)
(6917)
(6824)
金融(6824)
农业(6733)
(6673)
财务(6658)
财务管理(6647)
企业财务(6384)
地方(6286)
机构
学院(131696)
大学(130399)
(57556)
经济(56255)
管理(49497)
研究(47097)
理学(42069)
理学院(41579)
管理学(40906)
管理学院(40623)
中国(37081)
(29220)
科学(27039)
(26678)
(24045)
财经(22533)
中心(21828)
研究所(21529)
(21440)
(20542)
(20296)
经济学(18156)
业大(17729)
(16929)
北京(16898)
农业(16797)
财经大学(16776)
(16680)
师范(16524)
经济学院(16356)
基金
项目(84537)
科学(67188)
基金(62462)
研究(61995)
(54452)
国家(53986)
科学基金(46132)
社会(39697)
社会科(37757)
社会科学(37750)
(31863)
基金项目(31603)
自然(29888)
自然科(29234)
自然科学(29226)
教育(28773)
自然科学基金(28740)
(27579)
资助(26994)
编号(24496)
成果(21055)
(19494)
重点(19041)
(18254)
(17926)
课题(17692)
(17405)
教育部(16821)
国家社会(16440)
创新(16315)
期刊
(62885)
经济(62885)
研究(42383)
中国(25739)
(22046)
(19882)
金融(19882)
(19697)
学报(19144)
管理(18774)
科学(18027)
大学(14647)
学学(13964)
教育(13847)
农业(13156)
财经(11440)
经济研究(10997)
技术(10380)
(9815)
业经(9766)
(8235)
问题(7966)
国际(7451)
(6568)
理论(6545)
统计(6060)
世界(6009)
现代(5939)
技术经济(5917)
实践(5831)
共检索到203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陆伟刚  
流动性过剩往往被看做经济过热的征兆,这种基于有效需求的理论不能用来解释消费、投资不足的金融主导性流动性过剩。与内生性的货币供给不同,这种流动性过剩带有外生性,独立于名义GDP流量变动的存量过剩。有效需求的紧缩政策在消除存量过剩时伴随的将是流量的减缩。本文最后给出了不同于基于有效需求的消除流动性过剩的若干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本文认为,应当从金融资产的到期日曲线界定流动性更为准确,流动性过剩不在于货币供应与信贷的较快增长,而应当从资产组合理论出发,将流动性过剩理解为,人们持有的短期资产超过了合意的均衡水平,而长期资产不足。这就可以解释流动性过剩下相伴随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和收益曲线平坦化的两个典型现象。流动性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流动性的变化改变了货币政策中介(操作)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此,流动性的变化(过剩)可能促使货币政策范式的调整。中国现阶段的流动性管理是非常狭窄的,本文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流动性管理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方平  展凯  李琴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如何度量流动性过剩?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以及流动性过剩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影响?本文首次应用非线性STS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金融机构存贷差为流动性过剩度量指标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明显处于流动性过剩状态;流动性过剩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调控能力,但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能力,反而有所加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从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传导渠道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并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特殊性,提出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红坤  
由于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流动性大量进入我国,致使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传统的货币政策治标不治本,作用不甚显著。根治流动性过剩的关键在于从源头防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在双顺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紧缩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即被外汇占款增长所抵消。名义利率调整滞后于价格水平上涨导致真实利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抵消了货币当局通过数量工具收缩流动性的效果。在宏观经济存在潜在过热风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依据泰勒规则加强对名义利率的调整,避免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焕强  陶永诚  
文章研究了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向量自回归(VAR)分析表明,市场因素本身的影响是决定流动性的最主要原因,而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因素和货币政策因素不但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还通过影响市场收益率和波动性来影响市场流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洁  蔡允革  汪明文  
本文通过对日本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在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有效性,货币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流动性,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制造过剩流动性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却难以吸收过剩流动性,根除流动性过剩仅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需要进行产业和金融制度的升级和改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小组  陈炳才  阮红新  
"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学术论坛认为,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尤其是对于国际收支顺差背景下,如何应对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现有经济金融理论尚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框架,世界各国中也鲜有成功的案例和模式可供参考,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斯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较快,加之外汇流入变缓甚至出现外汇净流出的情况,我国金融市场由结构性流动性盈余反转为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有助于中央银行主动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以实现其政策意图,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化,当市场利率达到目标水平时,相应调整利率走廊的区间,然后进行常规性操作使利率中枢保持在走廊区间内运行。为了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超调,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并把握沟通的力度,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指导和监测。同时,各类市场主体要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斯  
由于商业银行资产扩张速度较快,加之外汇流入变缓甚至出现外汇净流出的情况,我国金融市场由结构性流动性盈余反转为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有助于中央银行主动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以实现其政策意图,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央银行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化,当市场利率达到目标水平时,相应调整利率走廊的区间,然后进行常规性操作使利率中枢保持在走廊区间内运行。为了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超调,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并把握沟通的力度,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指导和监测。同时,各类市场主体要逐步适应新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通过对利率中枢和利率走廊区间的分析来准确理解中央银行业务操作的政策意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云  陈炳才  
全球已经进入持续通货膨胀时期,国内面临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预期。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效率下降、利率与汇率政策不协调导致货币自测自我游戏、货币政策目标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应尽快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缩小利差,加快外汇储备运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好孟  
本文对1984-2007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了2008年从紧货币政策提出的背景。在分析了我国历史上曾实施的两次从紧或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成效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在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过程中要努力降低金融调控的机会成本,着力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兴萍  
试析继续实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夏兴萍自1993年以来,我国持续三年的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在去年两度下调利率后,似乎已开始松动,经济再“热”起来的迹象已有表露;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也已明确表示:我国经济过热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