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3)
- 2023(8638)
- 2022(7499)
- 2021(6707)
- 2020(6048)
- 2019(14016)
- 2018(13723)
- 2017(27685)
- 2016(15072)
- 2015(17119)
- 2014(17361)
- 2013(17445)
- 2012(16535)
- 2011(14922)
- 2010(14979)
- 2009(14037)
- 2008(14230)
- 2007(12931)
- 2006(10773)
- 2005(9617)
- 学科
- 济(70171)
- 经济(70093)
- 业(43914)
- 管理(43406)
- 方法(40537)
- 数学(36832)
- 数学方法(36445)
- 企(35517)
- 企业(35517)
- 财(19093)
- 农(16526)
- 中国(15663)
- 学(14575)
- 务(12770)
- 财务(12745)
- 财务管理(12707)
- 贸(12637)
- 贸易(12636)
- 易(12249)
- 企业财务(12177)
- 业经(12061)
- 制(11875)
- 地方(11785)
- 农业(11112)
- 融(10576)
- 金融(10574)
- 银(10322)
- 银行(10297)
- 行(9693)
- 技术(9651)
- 机构
- 大学(230400)
- 学院(226863)
- 济(96683)
- 经济(94737)
- 管理(88490)
- 理学(77392)
- 理学院(76526)
- 管理学(75152)
- 管理学院(74717)
- 研究(74233)
- 中国(55637)
- 京(47355)
- 科学(46025)
- 财(44755)
- 农(40406)
- 所(38100)
- 财经(36826)
- 业大(35443)
- 中心(35133)
- 研究所(34778)
- 经(33554)
- 江(32954)
- 农业(32291)
- 经济学(31382)
- 北京(29357)
- 经济学院(28770)
- 范(28112)
- 师范(27801)
- 财经大学(27661)
- 院(26252)
- 基金
- 项目(153786)
- 科学(121683)
- 基金(114715)
- 研究(107595)
- 家(100575)
- 国家(99820)
- 科学基金(85705)
- 社会(69837)
- 社会科(66486)
- 社会科学(66465)
- 基金项目(60234)
- 省(58683)
- 自然(56757)
- 自然科(55535)
- 自然科学(55516)
- 自然科学基金(54575)
- 教育(50610)
- 划(50181)
- 资助(49072)
- 编号(41715)
- 部(35714)
- 重点(34825)
- 成果(34004)
- 发(31858)
- 创(31282)
- 教育部(30677)
- 科研(30467)
- 国家社会(29619)
- 人文(29380)
- 创新(29359)
共检索到317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涤龙 叶少波
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本文以此为基础,设计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CTEL)和流动性增量过剩系数(CAEL)为测度指标,提出流动性过剩与否的判断标准;运用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选取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2006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2季度,我国均存在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的平均值高达0.229,相当于名义货币平均过剩6.18万亿元,实际货币平均过剩5.34万亿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裴平 黄余送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并被普遍认为是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何测度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严重程度,进而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理论界和管理部门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最优货币供给规则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概念和及其定值方法,并以该方法对1999—2007年的实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在1999年1月—1999年10月、2002年7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5月后的三个时间段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并且辅之以其它政...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 测度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革 高伟 张苏
本文旨在测算1952—2006年制度变迁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在长期中,加入制度变迁时间趋势因素的C-D函数表明,资本、劳动、制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制度对于产出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作用,引入教育变量后,资本、劳动、教育、制度与产出之间也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情况下,制度因素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出增长0.15个百分点(Prob.=0.0262)。若以改革为界分两阶段进行分析,1952—1978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作用有限,而1978—2006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增长核算 总量生产函数 市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卫东 晏艳阳
对流动性状态的判断已成为当前各国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文章从设计真实货币缺口系数测度指标出发,提出流动性过剩、正常以及短缺的重要判断标准;并选取美国和中国的数据进行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根据真实货币缺口系数的门槛值,可以判别一国流动性处于正常、过剩、短缺的状况,测度指标有较强适用性。
关键词:
流动性 真实货币缺口系数 统计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生 谭建立 杨深
首先依据货币分解理论,论证和检验了货币流动性的基础地位。接着,将流动性过剩表示为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之间的差异,利用计量思想解决了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量数据缺乏的难题。最后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第4季度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过剩系数达到-30%,说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具有传导性影响。经过短暂的流动性不足,从2009年第1季度至今,我国又出现了持续的流动性过剩,这充分说明,控制和治理流动性过剩依然是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需求 过剩系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艳丽 徐红芬 王桓
本文从货币供求角度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进行拟合,发现从2005年起我国明显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然后,从货币供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外汇占款快速增长是导致广义货币供给过多的主要原因,而存款利率偏低、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等都减少了广义货币需求。最后,从货币供求两方面分别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来优化经济结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兆璋 于孝建
流动性过剩是最近我国经济金融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控制和回收流动性也就成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存贷款、M2/GDP、超额货币变化率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等指标,发现流动性过剩不仅存在且近两年较严重,其中流动性过剩较为突出的是国有银行的过剩,预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最后,本文阐述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Thorsten Polleit Dieter Gerdesmeier 赵春萍 董宁
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同时,我们发现,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缺乏一定的研究。针对这种状况,欧洲中央银行的有关专家提出了四种测度流动性过剩的方法,分别是价格缺口法(price gap,或者称p*法)、真实货币缺口法(real money gap)、名义货币缺口法(nominal money gap)和货币过剩法(money overhang)。我们将这四种方法翻译出来,供大家了解和研究时使用。文章翻译自Thorsten Polleit和Dieter Gerdesmeier的《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一文,个别部分进行了删节。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测度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荣华
政策制定者有需要了解流动性过剩的程度。本文在澄清了流动性过剩本质的前提下,提出了流动性过剩测度的方法,测度的结论是我国的微观流动性很长时期就一直处于过剩状态,我国宏观流动性有时是过剩的,有时是短缺的,过剩的时期多于短缺的时期。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含义 测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 岳萍娜
近年来,我国的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日趋严重,并通过不同的渠道推动了房市和股市价格的上涨。一旦股市和房市的价格发生逆转,将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我们应深刻的考虑这些潜在的风险问题,正确把握现代金融危机的本质,更好地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傅强 沈雪鸿 高金龙
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金融风险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文章以货币供给等理论为依据,选取消费价格指数、国房景气指数、市场利率、汇率作为相关变量,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影响进行量化研究。结论表明,消费价格指数、国房景气指数、市场利率、汇率均受到流动性过剩的深刻影响,且汇率所受影响最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必要措施和改革方案。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协整检验 脉冲响应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文生 刘沛
通过货币的供求对比测度出流动性过剩,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货币存量的持续高位、经济增长、持续低利率与人民币升值、物价指数的高涨、外汇储备和净出口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与流动性过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实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高度吻合。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主成分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文魁 李学彦
流动性过剩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但流动性是什么,流动性过剩指的又是什么,国内外的学者们都有不同见解。既然流动性过剩一词是作为对世界经济运行状态的表述,则其合理的内核应该是一致的。只有弄清什么是流动性、什么是流动性过剩,我们才能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凯恩斯对流动性的理解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流动性过剩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标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以此为流动性过剩的深入研究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机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 孙音 艾洪德
本文基于资产期限结构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内涵,并对流动性过剩进行了定量测度和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管理思路与策略。基于资产期限结构的流动性过剩可以分解为一期滞后流动性过剩、货币期限结构与均衡比例期限升水变化率三个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子的均衡值均呈现季度循环的特征。中央银行应明确流动性过剩的下限和上限,在同一年度内应采取流动性管理策略保持流动性稳定提高,在不同年度应保持高流动性过剩与低流动性过剩之间的转换。为实现流动性过剩季度循环的均衡路径并使其保持在上下限范围内,中央银行可以选择流动性管理工具依据季度循环的特征调控货币期限结构与均衡比例期限升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钻石 李丹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度量方法和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然后采用中国季度数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流动性每提高1%,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79%。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冲击对我国通胀有持久的正向影响,而国外通胀冲击对我国外溢效应甚微。
关键词:
流动性 通货膨胀 VAR模型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