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8)
2023(7452)
2022(6262)
2021(5940)
2020(4932)
2019(11218)
2018(10907)
2017(21248)
2016(11952)
2015(12876)
2014(12984)
2013(12578)
2012(12016)
2011(10743)
2010(11296)
2009(10263)
2008(10769)
2007(9654)
2006(8660)
2005(7906)
作者
(34860)
(29276)
(28889)
(27784)
(19130)
(13981)
(13137)
(11115)
(11053)
(10923)
(10138)
(9857)
(9701)
(9569)
(9293)
(8880)
(8771)
(8622)
(8604)
(8323)
(7367)
(7322)
(7125)
(6758)
(6747)
(6585)
(6582)
(6398)
(5926)
(5907)
学科
(43019)
经济(42962)
管理(36972)
(35985)
(29757)
企业(29757)
方法(17742)
(16257)
数学(15283)
数学方法(14974)
(13123)
中国(12222)
(11456)
(10987)
财务(10967)
财务管理(10946)
(10811)
企业财务(10501)
(10057)
业经(9295)
(9140)
银行(9121)
(8689)
农业(8516)
(8472)
贸易(8468)
(8348)
金融(8347)
(8255)
地方(7743)
机构
学院(169380)
大学(169371)
(68150)
经济(66561)
管理(61835)
研究(61796)
理学(52818)
理学院(52138)
管理学(51066)
管理学院(50735)
中国(46742)
科学(38236)
(36102)
(35826)
(32353)
(30801)
研究所(29334)
中心(27748)
财经(27486)
(26878)
业大(25102)
(25025)
农业(24348)
(23080)
师范(22829)
北京(22656)
(22312)
(21179)
经济学(21007)
财经大学(20511)
基金
项目(110651)
科学(87743)
基金(81635)
研究(79204)
(72438)
国家(71819)
科学基金(60753)
社会(49934)
社会科(47278)
社会科学(47264)
(42143)
基金项目(42057)
自然(40686)
自然科(39803)
自然科学(39788)
自然科学基金(39094)
教育(37037)
(36732)
资助(34552)
编号(31004)
成果(27163)
重点(25601)
(25287)
(23291)
(22629)
(22592)
课题(22542)
教育部(21405)
科研(21387)
创新(21194)
期刊
(76799)
经济(76799)
研究(52540)
中国(33332)
学报(29029)
(28670)
(28032)
科学(26457)
管理(23617)
大学(21744)
学学(20672)
(19822)
金融(19822)
教育(19000)
农业(18938)
财经(13839)
经济研究(12934)
技术(12722)
(11852)
业经(11608)
问题(9743)
(9717)
(9110)
(8675)
国际(7746)
现代(7609)
世界(7459)
理论(7441)
业大(7357)
技术经济(7323)
共检索到258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传兴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对我国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已引起高层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为宏观经济的热点课题。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有效调控当前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从源头上减缓国际收支巨额顺差。因此,稳健的汇率政策与偏严灵活的外资和外贸政策相配合,旨在减缓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运用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以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运用偏松的财税政策抵消从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宏英  曹海霞  
当前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财税体制以及金融信贷体制改革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遏制过度投资与化解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彬  
1.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和社会保障费用分担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逐渐降低间接税比重,增加直接税比重,特别是全面推进"营改增"。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对社会保障费用标准和分担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形成合理的分担机制。此外,政府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大退税力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邱华炳  
美日投资宏观调控政策比较研究及其借鉴邱华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历来是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和日本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国情,以及经济管理体系不同,两国在投资宏观调控的基础、调控方式、调控目标和手段及其政策选择等方面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桁林  
宏观调控应该瞄准常态增长率。由于劳动力市场可以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工资水平 ,所以中国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货币政策除了具有通货膨胀效应之外 ,还具有产出效应 ,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能够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菊红  
处于转型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与其微观基础密不可分。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看分权和软预算约束在宏观调控中所起的微观基础作用,它们既决定了政府创造流动性的方式,也决定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不同机理。通过对详实的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形成了以分权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需要理顺微观基础,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同时加强财政管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育贤  邹庆华  
本文以湖南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对其流动性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计量VAR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地方区域性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城  
本文通过建立含有理性预期、商品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市场框架下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麦克勒姆规则形式的货币政策机制来模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基于贝叶斯方法利用中国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参数进行了估计和识别,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联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M0、M1、M2三个层面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存在着显著的单向以及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和货币供给中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均值溢出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从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角度出发,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引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辉  
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正经历着流动性过剩,其生成机理在于全球资金宽松、国内制度性支撑、持续的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长率、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带来股市、房地产价格虚高,通货膨胀新问题。当前的宏观调控正面临着抑制投资与防止投机资本流入、调控尺度与金融风险等诸困境。下一步应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再分配机能,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和个人净储蓄下降,进一步实施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措施及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达到抑制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缩小收入差距等多重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洪  
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证明,仅仅依靠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虽然“看不见的手”在微观领域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但在宏观层次上却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与协调,促进经济稳步增长,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不是通过行政干预,而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他们较为常用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苏剑  陈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中国目前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总供求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分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环境管理三个部分,其中需求管理主要包括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需求型创新、需求侧改革,供给管理主要包括要素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供给型创新、供给侧改革,市场环境管理政策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改革"和在既定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环境微调政策"。本文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为例,分析了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应用,并结合美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探讨了中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创新之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金全  郑荻  
本文基于中央银行数量与价格工具协调并用的事实,分别构造了“量主价辅”“价主量辅”和“量价并行”三种形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包含粘性价格和预期冲击的NK-DSGE模型,对比不同规则下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结果发现:中央银行更关注利率政策的持续性和一致性,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则更多是出于相机目的;预期冲击的引入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力度,预期管理将在价格型政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包含预期的“量价并行”规则是当前阶段最符合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且利率政策权重系数要显著大于货币数量权重系数,说明在当前我国实行的混合型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已经开始起主导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百三  陈小明  
2005年3月开始,我国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措施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此次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而且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如果继续实行过猛的宏观调控政策则将对房地产市场、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等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对房地产市场不应继续采取过猛的调控措施,未来政策的重心应转向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等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