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0)
2023(3636)
2022(2944)
2021(2848)
2020(2511)
2019(5627)
2018(5554)
2017(11414)
2016(6318)
2015(6696)
2014(6881)
2013(6917)
2012(6581)
2011(5994)
2010(6536)
2009(6413)
2008(5303)
2007(4640)
2006(3952)
2005(3795)
作者
(18181)
(15273)
(14881)
(14464)
(9801)
(7433)
(6913)
(5733)
(5688)
(5648)
(5254)
(5139)
(5036)
(4925)
(4856)
(4727)
(4453)
(4423)
(4325)
(4209)
(3744)
(3737)
(3730)
(3510)
(3404)
(3401)
(3317)
(3309)
(3189)
(3060)
学科
(21042)
经济(21005)
(16108)
管理(14887)
(12816)
企业(12816)
方法(10424)
数学(9298)
数学方法(9191)
(6985)
(6385)
金融(6385)
中国(5765)
(5295)
(5287)
银行(5281)
(5193)
(5035)
(5008)
(4599)
财务(4594)
财务管理(4583)
企业财务(4492)
(4440)
贸易(4439)
(4369)
业经(3810)
农业(3669)
技术(3618)
理论(3298)
机构
大学(89209)
学院(86192)
(36040)
经济(35273)
研究(32331)
管理(30643)
中国(26736)
理学(26115)
理学院(25768)
管理学(25324)
管理学院(25135)
科学(19200)
(19137)
(18392)
(17120)
(17114)
研究所(15554)
中心(15281)
财经(14646)
农业(13596)
(13466)
业大(13088)
(12874)
北京(12165)
经济学(12013)
(12005)
师范(11873)
(11361)
财经大学(11223)
经济学院(10885)
基金
项目(57156)
科学(44963)
基金(42896)
研究(39997)
(38171)
国家(37865)
科学基金(31704)
社会(25980)
社会科(24722)
社会科学(24713)
基金项目(22203)
自然(20874)
(20856)
自然科(20465)
自然科学(20457)
自然科学基金(20102)
教育(18993)
(18697)
资助(18243)
编号(14903)
(13627)
成果(13335)
重点(13076)
(12766)
教育部(11730)
(11703)
(11556)
科研(11310)
国家社会(11142)
创新(11001)
期刊
(36278)
经济(36278)
研究(28991)
(17138)
金融(17138)
中国(16568)
学报(15966)
(15707)
(14084)
科学(13436)
大学(12256)
学学(11335)
管理(10880)
教育(10045)
农业(9966)
财经(7430)
(6299)
经济研究(6211)
(5615)
技术(5432)
国际(5122)
世界(4983)
问题(4836)
(4635)
业经(4616)
理论(4386)
(4367)
业大(4193)
实践(3920)
(3920)
共检索到134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纪宪  张超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展现了现代金融风险错综复杂的特征。反思危机,本文认为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为追求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商业银行很容易出现过度竞争,放松信贷标准,盲目扩大贷款客户群体,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和业务创新。对照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宏观形势,流动性过剩也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持续盈利和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因此,借鉴美国次贷危机,作者提出以下建议:密切关注客观经济形势;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加速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和推广,有效分散信贷风险;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严格信贷标准和要求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王国刚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一连串事件长期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影子银行是一个创造流动性的新的融资体系。它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一套如何把市场流动性转变银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及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这种新融资模式既为流动性的转换与聚集创造条件,也为流动性突然中断及整个金融体系突然崩溃留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内在机理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月星  熊平安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发的危机冲击着全球金融市场,甚至危及着世界经济增长。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一家次贷公司宣布破产,但根源则是投资者信心缺失而导致流动性缺乏。在有关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争论尚未消退,竟出现了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缺乏,甚至导致银行挤兑,这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贺春  李艳  
1.政策导向不切实际。本世纪初,在美国网络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美国货币当局采取了"连续降息、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以保持经济增长。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下,各放贷机构采取了极为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次优级和次级客户成为放贷机构业务竞争的主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雅娴  
本文通过阐述金融体系中流动性的意义及流动性风险的来源,证明2008年的次贷危机实质上是一次流动性危机,进而阐明这次流动性危机的出现源于高度杠杆化和大量短期债务的使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监管的相关措施,说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以及净稳定融资比例监管对防范流动性危机有积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高林  
关于AIG危机原因的争论焦点是除了CDS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主要原因?因为从资产信用评级、违约率和证券化资产占比等惯常的风险指标来看,AIG的投资风险并不高,甚至低于同业水平。但通过对AIG投资组合及CDS基础资产构成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对以次贷和非优质贷款为支撑的MBS的风险暴露叠加效应,是AIG危机的深层原因:CDS基础资产中的次贷资产比例高、借出证券押金投资和其他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的次贷证券比例也明显高于同业水平,这就是AIG经营中的隐患。次贷危机爆发后,AIG对这种风险暴露叠加效应估计不足,因而应对措施力度不够,直接导致AIG没能在次贷危机中脱身、最终倒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卫东  
本文运用相对指标法设计真实货币缺口系数来测度我国在次贷危机期间的流动性状况,并对流动性供给状况进行了区间划分。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操作实践,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析,指出引进计量模型用于流动性测度的必要性,认为人民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操作基本满足我国流动性管理需求,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调整货币供给量的作用不明显,再贴现政策的恰当使用强化了政策的综合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但是2013年6月的流动性危机彻底转变了我们看待中国流动性的观点。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实质蕴藏着流动性危机的隐忧。基于此,本文讨论了流动性由过剩到危机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对中国流动性危机的一个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流动性的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宇  刘洪玉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特点,重点分析了公共住房政策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的体现,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总结了美国住房金融体系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川伟  
美联储传统的流动性支持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窗口和证券借贷业务,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最初几个月(2007年8月~12月),美联储应对信贷紧张所使用的流动性支持工具仅限于这三种,只是规模较以往大幅度扩大。随着次贷危机的加深和蔓延,美联储陆续推出一些新的流动性支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文兵  
最近国内学术界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教训探讨很多,但大部分都围绕房地产乃至资产泡沫的防治及次贷风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方面。如果从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视角加以分析,也会对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彦洋  
本文利用相关系数法探讨了次贷危机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对我国流动性影响的存在性,从资本流动渠道和贸易渠道两个角度分析了这种影响的机理,并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这种影响的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渠道和贸易渠道对我国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通过资本流动渠道的影响更为显著,贸易渠道影响存在但不显著。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世君  
美国投资银行业曾经的辉煌与此次的衰落,正引起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监管机构的深思。如何正确深入地认识美国投资银行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和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投资银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架构,成为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证券界尤其是证券监管机构最为关心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美国投资银行业遭遇此次灭顶之灾的深层次内在原因是投资银行的组织形式由合伙制改制为有限责任股份制,致使投资银行的内在自我约束的意识和机制大为弱化,投资银行高管人员的责任与利益严重脱节,由此鼓励了其过度冒险行为。本文在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之后,对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架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