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6)
- 2023(10476)
- 2022(8931)
- 2021(8424)
- 2020(7306)
- 2019(17111)
- 2018(16620)
- 2017(32044)
- 2016(17463)
- 2015(19964)
- 2014(20026)
- 2013(20256)
- 2012(19285)
- 2011(17744)
- 2010(17496)
- 2009(16404)
- 2008(16619)
- 2007(14821)
- 2006(12705)
- 2005(11703)
- 学科
- 济(76942)
- 经济(76860)
- 管理(45321)
- 业(44691)
- 方法(37577)
- 企(34674)
- 企业(34674)
- 数学(33855)
- 数学方法(33567)
- 中国(23004)
- 农(20023)
- 财(19281)
- 学(17681)
- 贸(16992)
- 贸易(16986)
- 易(16619)
- 制(14885)
- 业经(13861)
- 农业(13101)
- 银(12700)
- 银行(12659)
- 融(12336)
- 金融(12334)
- 地方(12261)
- 行(12160)
- 务(11405)
- 财务(11385)
- 财务管理(11351)
- 和(10940)
- 企业财务(10803)
- 机构
- 大学(265227)
- 学院(259592)
- 济(115129)
- 经济(113013)
- 研究(99272)
- 管理(93901)
- 理学(80795)
- 理学院(79775)
- 管理学(78388)
- 管理学院(77909)
- 中国(75369)
- 科学(61235)
- 京(57615)
- 所(52548)
- 农(51517)
- 财(51217)
- 研究所(48139)
- 中心(44068)
- 业大(41326)
- 农业(41279)
- 财经(41195)
- 经(37736)
- 江(37648)
- 经济学(37623)
- 北京(36961)
- 院(35067)
- 经济学院(34061)
- 范(33351)
- 师范(32917)
- 财经大学(30905)
- 基金
- 项目(172989)
- 科学(135185)
- 基金(128382)
- 研究(120249)
- 家(115352)
- 国家(114494)
- 科学基金(95152)
- 社会(77546)
- 社会科(73576)
- 社会科学(73554)
- 基金项目(66724)
- 省(63629)
- 自然(62430)
- 自然科(61028)
- 自然科学(61001)
- 自然科学基金(59994)
- 划(56228)
- 教育(55090)
- 资助(54483)
- 编号(45502)
- 部(40280)
- 重点(40222)
- 成果(38092)
- 发(37311)
- 创(35193)
- 科研(34207)
- 教育部(33940)
- 国家社会(33586)
- 创新(33181)
- 中国(33128)
- 期刊
- 济(120712)
- 经济(120712)
- 研究(78443)
- 中国(51011)
- 学报(48751)
- 农(45950)
- 科学(43103)
- 财(39472)
- 大学(35781)
- 学学(33841)
- 管理(33106)
- 农业(31118)
- 融(24603)
- 金融(24603)
- 教育(23661)
- 财经(21489)
- 经济研究(21434)
- 技术(20026)
- 经(18622)
- 业(17966)
- 业经(16784)
- 问题(16738)
- 贸(16173)
- 世界(14437)
- 国际(14230)
- 版(13593)
- 技术经济(13156)
- 统计(12754)
- 业大(11890)
- 理论(11576)
共检索到387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素琴
我国这次通货膨胀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下内外通胀因素不断叠加,从而激活了国内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并在偶发现象的诱导下迅速形成。它是通过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虚拟经济转换等介质传递到中国,再加上我国内部存在过度投资、过多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以及全民炒股形成的虚拟财富效应等原因,促进了物价连续上涨。解决我国通胀的具体措施是: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稳定利率阻止热钱流入、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下协调货币的发放、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内外经济平衡。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中国通胀 传递介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生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考察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以及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显示: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具有短期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的典型特征,同时存在着向后看的适应性预期和向前看的理性预期。对零售商品价格,理性预期的影响略强于适应性预期;而对消费性服务价格,适应性预期要强于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流动性过剩近似具有单位弹性,准货币是导致通货膨胀趋势的主要根源。通胀预期的特征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影响均表明:明确公布并切实执行的货币紧缩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效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钻石 李丹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度量方法和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然后采用中国季度数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流动性每提高1%,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79%。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冲击对我国通胀有持久的正向影响,而国外通胀冲击对我国外溢效应甚微。
关键词:
流动性 通货膨胀 VAR模型 协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延群
本文从超额工资、过剩流动性和进口价格三个方面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来源进行量化分析。分别建立工资和货币需求的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中识别出均衡工资和均衡货币需求。分别将实际工资和货币供给超出其均衡水平的部分定义为超额工资和过剩流动性。然后建立通货膨胀的单方程模型,解释变量包含超额工资和超额货币需求的滞后、通胀率滞后以及当期进口价格的变动。样本为1993Q1~2010Q4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超额工资是2011年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雪香 姜永宏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流动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阐述,选取NARDL模型对非对称效应开展实证研究,分别分析全球流动性对中国通胀和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球流动性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扩张的全球流动性并没有流入中国的实体经济并刺激产出的增长;在紧缩阶段,央行更倾向于盯住全球流动性对产出的冲击,在扩张阶段则以控制通胀为主。最后,本文提出应当重视全球流动性短期的快速冲击、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考虑非对称效应、做好宏观政策的搭配使用和增强经济结构自身稳定性等建议。
关键词:
全球流动性 NARDL模型 非对称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任碧云
本文在以往关于流动性过剩成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了相关变量从实证角度进一步剖析了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在检验了各相关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建立了一个误差修正模型,并作了量化分析。通过模型检验,认为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是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和商业银行放贷能力增强;相应地,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国刚
流动性过剩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资金相对过剩。把握资金过剩的直接指标应是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国经济运行中的资金过剩不是由全球流动性过刺引致的,也不是由外贸顺差快速增长引致的,它源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储蓄>资本形成+外贸顺差"格局,因此,这种资金过剩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的。与此对应,缓解这一现象的对策,应从中国经济内部去寻求。
关键词:
银行体系 资金过剩 成因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宏观经济领域流动性与通胀之间的交替变化给出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所谓流动性过剩(不足)实质是货币市场与非货币市场"双失衡"并存、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外化反映,流动性陷阱则是流动性不足的极端表现。而储蓄、消费失衡的经济结构矛盾容易内生货币条件宽松和流动性过剩的风险。随着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不足逆转,物价也将表现为主要由初级产品和资产泡沫膨胀引发的结构性通胀向由于泡沫破裂导致的通货紧缩转化。因此,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构性通胀,由流动性不足引发的通货紧缩,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替反复,很可能成为未来宏观调控长期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物价...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流动性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永兵 刘华光
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外汇储备不断累积,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本文从外汇占款的角度探讨了流动性性过剩与当前通胀压力问题,认为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反映了我国经济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又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出口及外资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提出了缓解通胀压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流动性过剩 外汇占款 通胀压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军 刘刚亮
现有衡量流动性过剩规模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借鉴水力学理论可以推导出中国货币需求函数,以此估算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规模。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检验,发现流动性过剩规模与股价、房价和通胀率的走势较吻合。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流动性过剩的机会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引导流动性流向金融市场,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将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配合;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流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治国 徐寒飞
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货币流通速度最低的主要经济国家,中国货币之谜更存在特殊性。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形成中国货币之谜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之谜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素华
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过于依赖利息收入,对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发缓慢或者受到限制,是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缺乏信用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充分行使存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造、外资银行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及骨干企业产能资金双重过剩等因素,是引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存款相对过剩会降低银行经营利润,恶化其资产风险构成。深度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在强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以及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改善外资经济结构等,有助于缓解中国商业银行存款过剩压力。
关键词:
存款过剩 产能过剩 非利差收入 股票市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文魁 李学彦
流动性过剩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但流动性是什么,流动性过剩指的又是什么,国内外的学者们都有不同见解。既然流动性过剩一词是作为对世界经济运行状态的表述,则其合理的内核应该是一致的。只有弄清什么是流动性、什么是流动性过剩,我们才能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凯恩斯对流动性的理解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流动性过剩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判断标准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以此为流动性过剩的深入研究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机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纪宪 张超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展现了现代金融风险错综复杂的特征。反思危机,本文认为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为追求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商业银行很容易出现过度竞争,放松信贷标准,盲目扩大贷款客户群体,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和业务创新。对照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宏观形势,流动性过剩也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持续盈利和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因此,借鉴美国次贷危机,作者提出以下建议:密切关注客观经济形势;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高度重视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加速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和推广,有效分散信贷风险;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严格信贷标准和要求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金成晓 王猛 王继莹
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流动性过剩是造成资产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资产价格上涨,更多的富余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可能导致金融泡沫的风险。因此,应利用流动性过剩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环境,鼓励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而为了保证企业将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需要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以使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吸收过剩的流动性,并对资产价格起到稳定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