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4)
2023(3175)
2022(2603)
2021(2504)
2020(2087)
2019(4725)
2018(4537)
2017(9185)
2016(5040)
2015(5291)
2014(5410)
2013(5413)
2012(5053)
2011(4677)
2010(4465)
2009(4062)
2008(4109)
2007(3505)
2006(2922)
2005(2697)
作者
(14763)
(12456)
(12268)
(11919)
(8008)
(6118)
(5602)
(4680)
(4640)
(4529)
(4338)
(4183)
(4152)
(4094)
(3925)
(3836)
(3760)
(3624)
(3568)
(3496)
(3123)
(3088)
(3034)
(2920)
(2890)
(2846)
(2758)
(2579)
(2570)
(2516)
学科
(19787)
经济(19763)
(13307)
管理(12732)
方法(10952)
(10721)
企业(10721)
数学(10020)
数学方法(9937)
(5769)
中国(5017)
(4626)
(4464)
金融(4464)
(4346)
贸易(4344)
(4306)
(4275)
(4125)
银行(4119)
(4077)
(3957)
(3908)
财务(3904)
财务管理(3897)
企业财务(3800)
业经(3475)
理论(3433)
技术(3000)
农业(2791)
机构
大学(72277)
学院(70914)
(30973)
经济(30366)
研究(26081)
管理(24966)
理学(21714)
理学院(21429)
管理学(21016)
管理学院(20872)
中国(20550)
科学(15868)
(15525)
(14711)
(13777)
(13241)
财经(12673)
研究所(12584)
中心(11815)
(11697)
业大(10876)
经济学(10795)
农业(10582)
经济学院(9837)
财经大学(9804)
(9778)
北京(9115)
(9094)
(9034)
金融(8925)
基金
项目(48774)
科学(38594)
基金(37357)
(33742)
国家(33510)
研究(32396)
科学基金(28287)
社会(21692)
社会科(20719)
社会科学(20714)
基金项目(19314)
自然(19172)
自然科(18816)
自然科学(18810)
自然科学基金(18514)
(17703)
资助(16216)
(15705)
教育(15151)
(11378)
重点(11258)
编号(11210)
(10591)
(9973)
科研(9779)
教育部(9777)
国家社会(9628)
(9573)
成果(9482)
计划(9421)
期刊
(29598)
经济(29598)
研究(21525)
学报(13970)
中国(12346)
(12095)
科学(11973)
(11660)
(11472)
金融(11472)
大学(10277)
学学(9970)
管理(9163)
农业(7632)
财经(6903)
(5915)
经济研究(5699)
教育(5263)
技术(4687)
(4093)
问题(4028)
(3920)
(3770)
业经(3711)
业大(3578)
统计(3509)
理论(3503)
国际(3422)
(3176)
世界(3089)
共检索到103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  
本文以2000年第1季度到2011年第1季度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模型,说明自2010年7月以来,中国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引起的,但广为流传"央行超发43万亿货币"说法是不成立的。笔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货币超发15.21万亿,预测2011年第二季度的货币超发为15万亿~20万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邵荣平  许坤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货币超发"是这轮通胀的根本原因。而本文从货币化等角度出发,分析指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完善和相对停滞才是此轮通胀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通胀的长久之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建军  许统生  
货币发行不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黄建军,许统生一、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物价水平对名义货币增加的敏感弹性的三种情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91页间接地分析了货币发行量、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交易数量、物价水平等四个变量之间的变化程度及相互影响的不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吟涛  
产权制度的不合理是形成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吴吟涛八十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继88年发生接近20%的严重通货膨胀后,93年、94年在向市场经济迈进时,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它表现为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铿  
当前经济下滑的基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对流动性过剩的估计有偏差。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定位于平衡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财政应当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努力压减行政支出;货币应当稳定汇率,调整利息,以便引导和控制信贷规模,调整贷款结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其友  陈银忠  易小丽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三者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有限,并且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也有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导致了市场的投机和炒作行为的出现,从而形成了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最终推动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红倩  李民强  
继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我国政府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做出了及时调整,此举在产生积极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流动性严重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空前增大的负面效果。对此,本文综合不同指标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数理模型证明CPI与流动性过剩的结构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本质上是通过经济不同部门收益率影响CPI的改变,流动性过剩对经济总量的通货膨胀造成巨大压力。因此,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的度量弥补了CPI的片面性,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通货膨胀基本度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金平  王宗林  
2010年7月以来,中国的CPI屡创新高,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社会普遍认为,此次通胀的形成归结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故而为控制通胀需紧缩流动性的呼声很高。本文基于1998年1月到2011年4月的月度同比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过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冲击非常小,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胀增长有更大、更持续的正向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胀增长率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剩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商建初  虞拱辰  李海海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态势,接着对"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探讨了我国当前高额外汇储备与流动性过剩的因果关系。最后本文认为,当前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难以凑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和资本流动的冲击下,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货币政策目标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改革汇率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乐一  杨依筠  
21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在流动性过剩持续加剧的背景下,缓慢上升的物价水平与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运用TVP-SV-VAR模型,探讨了1995—2019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高货币供给与低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早期可以归因于货币化过程,中期主要是因为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后期资本市场在与消费品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了吸收流动性的优势地位,挤压了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空间,造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为优化货币政策、减缓资产价格上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货币传导的滞后性,将稳定资产价格列入货币政策目标。同时,还应当全面促进消费,引导流动性从资本市场转向消费品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生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考察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以及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显示: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具有短期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的典型特征,同时存在着向后看的适应性预期和向前看的理性预期。对零售商品价格,理性预期的影响略强于适应性预期;而对消费性服务价格,适应性预期要强于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流动性过剩近似具有单位弹性,准货币是导致通货膨胀趋势的主要根源。通胀预期的特征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影响均表明:明确公布并切实执行的货币紧缩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效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申建文  王立平  
文章首先论述了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我国的表现形式,研究发现因部门瓶颈制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差异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机理;其次,从货币这个通胀的根本因素出发,分析出货币供大于求的流动性过剩对结构性通货膨胀起到助推作用,引起对农产品、房地产需求增加导致其价格大幅上涨;最后,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提出解决若干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钻石  李丹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各种度量方法和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变量,然后采用中国季度数据,在多变量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ECM等方法发现,在长期内流动性每提高1%,会带来通货膨胀上涨0.79%。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表明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冲击对我国通胀有持久的正向影响,而国外通胀冲击对我国外溢效应甚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剑峰  
对于经济、金融发展形势良好的中国来说,当前应该改进货币统计,加强流动性监测,更重要的是,应该尽快建立和扩大"池子"以吸纳膨胀的流动性,防止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存亮  
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及时开展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探寻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和形成机理,测定二者之间的传导时滞及影响力,这对中央银行有效调控流动性,有效预防、控制通货膨胀,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