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9)
- 2023(12488)
- 2022(10642)
- 2021(10015)
- 2020(8824)
- 2019(20554)
- 2018(20632)
- 2017(40522)
- 2016(21967)
- 2015(24860)
- 2014(24996)
- 2013(24545)
- 2012(22506)
- 2011(19954)
- 2010(20111)
- 2009(18634)
- 2008(18346)
- 2007(16333)
- 2006(13530)
- 2005(11842)
- 学科
- 济(88813)
- 经济(88719)
- 管理(62628)
- 业(61676)
- 企(51368)
- 企业(51368)
- 方法(48320)
- 数学(43472)
- 数学方法(42746)
- 财(24237)
- 农(22518)
- 中国(20987)
- 学(17962)
- 业经(17440)
- 贸(16467)
- 贸易(16462)
- 务(16264)
- 财务(16202)
- 财务管理(16166)
- 易(16031)
- 制(15786)
- 地方(15387)
- 企业财务(15365)
- 理论(15152)
- 农业(14906)
- 技术(13594)
- 银(13578)
- 银行(13550)
- 融(13130)
- 金融(13127)
- 机构
- 学院(310903)
- 大学(309937)
- 济(124993)
- 管理(122809)
- 经济(122375)
- 理学(107282)
- 理学院(106130)
- 管理学(103841)
- 管理学院(103264)
- 研究(97559)
- 中国(75060)
- 京(63881)
- 科学(61632)
- 财(56864)
- 农(53582)
- 所(49018)
- 业大(48335)
- 中心(47550)
- 财经(46440)
- 江(45508)
- 研究所(44908)
- 农业(42465)
- 经(42250)
- 北京(39272)
- 经济学(38847)
- 范(38791)
- 师范(38339)
- 州(36348)
- 经济学院(35387)
- 院(35073)
- 基金
- 项目(215049)
- 科学(169658)
- 基金(157567)
- 研究(152548)
- 家(138031)
- 国家(136938)
- 科学基金(118217)
- 社会(96036)
- 社会科(91154)
- 社会科学(91127)
- 省(84642)
- 基金项目(83176)
- 自然(79382)
- 自然科(77637)
- 自然科学(77615)
- 自然科学基金(76235)
- 教育(72865)
- 划(71540)
- 资助(66404)
- 编号(61506)
- 成果(48954)
- 重点(48648)
- 部(48003)
- 创(45030)
- 发(44904)
- 科研(42287)
- 课题(42073)
- 创新(42045)
- 教育部(41282)
- 大学(40531)
- 期刊
- 济(124641)
- 经济(124641)
- 研究(82944)
- 中国(53900)
- 学报(49996)
- 农(46784)
- 财(45952)
- 科学(45445)
- 管理(42946)
- 大学(38027)
- 学学(36119)
- 教育(31242)
- 农业(30938)
- 融(29968)
- 金融(29968)
- 技术(29465)
- 财经(22745)
- 经济研究(20815)
- 业经(20666)
- 经(19454)
- 统计(17861)
- 业(17071)
- 问题(16730)
- 策(16188)
- 技术经济(15914)
- 版(15373)
- 决策(14660)
- 理论(14410)
- 商业(14057)
- 财会(13881)
共检索到434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彬 刘林 张颖
本文利用对数似然方法估计商业银行贷款供求因素的非均衡模型,试图检验在商业银行贷款能力不下降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的信贷决定因素,并由此确认我国流动性过剩是贷款需求约束还是供给约束。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手段仍然是政府对信贷的控制,通过控制银行信贷总量而引起的总供求状况的改变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变化,因此,银行信贷供给约束造成我国经济中信贷收缩从而发生流动性过剩。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贷款供求 非均衡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洪民
文章立足于中国垄断竞争型的信贷市场,探讨了不确定性条件下贷款需求与贷款供给之间的微观作用机理。与新凯恩斯主义以信息不对称假设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不同,文章以借贷双方根据对项目成功概率的主观判断进行贷款供求决策为基本假设,建立了一个有利于解释中国现实信贷市场运作机制的模型。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参数范围内,贷款供求之间可能出现完全配给、贷款供给限制、贷款需求限制和借贷宽松等四个区域。这种分析方法也有利于辨别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国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邓黎阳
过剩过剩与不足,或说供大于求与求大于供,都是经济中的非均衡状态。这里的供求对应于意愿的交换数量,即在市场均衡时交易者在不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晓龙
本文运用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对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以及货币危机的影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均衡性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支配地位,使得美元汇率存在高估,美国出现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全球经济失衡。历史上,美国往往通过美元的贬值、升值和美元利率的下降、上升对失衡进行调整,引起世界范围的资本反方向流动,诱发新兴经济体发生货币危机。面对全球失衡的可能调整,中国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谨慎和灵活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荣生 吴崇宇
本文以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适用房的有效供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非均衡计量模型,采用我国33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城市2000—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适用房有效供求的真实情况。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2004年以来出现的新一轮房价飙升,使得我国经济适用房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供求失衡现象。为了扭转上述现象,本文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对经济适用房进行合理规划等。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 非均衡计量模型 房价收入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永福 刘春成
本文运用局部均衡的计量经济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的方法,构建了杂粮供求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运用该模型对未来中国杂粮供求进行了四个方案的模拟分析。本文所得结论是:杂粮产量对农业投入品的价格相对敏感,杂粮需求对人均收入的变动相对敏感,杂粮出口对汇率变动相对敏感,而杂粮进口则对国内前期产量相对敏感;伴随着国内杂粮产量的不断下降和需求的"刚性",中国杂粮净进口的局面很难出现重大改观;当出现人民币年升值率超过5%、总人口中位以上增长的情况时,中国杂粮进口将会不断扩大,国内产量将会不断下滑;当人民币年升值率达7%、人口处于高位增长时,中国杂粮进口将会超过1000万吨。
关键词:
杂粮 供求 局部均衡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 王国刚 王明利
在当前牛肉供需紧平衡格局下,准确把握未来我国牛肉供求趋势尤为重要。文章以1979~2012年数据为依据,构建肉牛局部均衡模型,并结合未来我国肉牛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规模化发展两种情景方案,对未来我国牛肉供求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情景下,2013~2025年我国牛肉的供给与需求均保持一定增长,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景下,牛肉消费需求增加明显;规模化发展情景下,牛肉生产增长明显加快。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牛肉贸易仍呈净进口状态,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保持增加,牛肉供需仍呈紧平衡格局,提升我国牛肉生产供应任务依然艰巨。
关键词:
局部均衡模型 牛肉 供求变化 趋势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媛 王敬
通过建立"流动性缺口+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的净流动性缺口并将其比率化,以长期存款的剩余资金配置短期贷款为思路,解决了传统流动性风险控制不合理的现象。结果表明:净流动性缺口占比的贷款组合模型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使银行获得的净收益更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媛 王敬
通过建立"流动性缺口+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的净流动性缺口并将其比率化,以长期存款的剩余资金配置短期贷款为思路,解决了传统流动性风险控制不合理的现象。结果表明:净流动性缺口占比的贷款组合模型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使银行获得的净收益更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礼照 章泽生 李元生
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描述了单一产品市场中供求变化规律及其与价格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整过程。这一模型在分析农产品供求波动中应用十分成功。但是传统的蛛网模型建立在供给与需求均衡基础上,这一假设在我国农产品供求市场上是不成立的。在我国的不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上,很难相信在每一时点上都能通过价格调整使产品完全出清。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兆海 王锐诗
自1996年以来 ,我国已连续8次降息 ,但近年来 ,商业银行却出现了“慎贷”格局 ,表明在我国非均衡的贷款市场上 ,利率机制是弱效率的 ;本文通过对非均衡贷款市场下利率机制效率分析和商业银行对降息反应模式的研究 ,提出了增强降息政策效率的一些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
非均衡性 利率机制 配给机制 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月友 刘志彪
本文构建二阶段非均衡增长模型,将农业统一纳入分析框架,分析劳动力在我国三次产业间违规律流动现象,进而寻找我国经济服务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研究表明:由于阶段间要素替代弹性不同和服务业存在"天花板效应",我国当前经济服务化路径表现为"去农业化"而非"去工业化",服务业低层次发展现状短期内将无法突破。本文支持中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市场长期局限于本地化市场及其容量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要素供给不足是导致我国服务业比重长期过低的直接原因。为了加快经济服务化进程,急需解决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中许
文章运用投资风险与管理理论及数理统计概率理论,从风险因素出发,借以拟合类古典分布及Beta-PERT概型,分析了农户对土地抵押贷款项目经营所面临的临界风险概率,及临界损失度期望。通过先后定性和定量二次概率分析,得以建立临界差额公平保险模型。由此实现农户、银行与保险方三方利益的现期稳态均衡,从而解除了经营农户的后顾之忧。并在长期中通过风险因素因子的控制变动,使经营农户的收益水平在可变均衡中得以逐步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加军 段景辉
文章立足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利用二元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象极为显著,最后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解决我国二元经济均衡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经济 非均衡 增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