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26)
- 2023(16681)
- 2022(14127)
- 2021(12983)
- 2020(11256)
- 2019(25438)
- 2018(24963)
- 2017(48466)
- 2016(26614)
- 2015(29614)
- 2014(29543)
- 2013(29212)
- 2012(26984)
- 2011(24238)
- 2010(24179)
- 2009(22385)
- 2008(22232)
- 2007(20069)
- 2006(17185)
- 2005(14891)
- 学科
- 济(111579)
- 经济(111452)
- 业(79833)
- 管理(72541)
- 企(57700)
- 企业(57700)
- 方法(54328)
- 数学(48855)
- 农(48814)
- 数学方法(48274)
- 农业(32133)
- 财(29482)
- 中国(26383)
- 业经(26312)
- 学(23220)
- 贸(21637)
- 贸易(21634)
- 地方(21178)
- 制(21082)
- 易(21071)
- 务(18574)
- 财务(18530)
- 财务管理(18487)
- 企业财务(17629)
- 技术(17187)
- 银(16727)
- 融(16713)
- 金融(16708)
- 银行(16652)
- 行(15772)
- 机构
- 学院(384761)
- 大学(383393)
- 济(156938)
- 经济(153882)
- 管理(147725)
- 理学(129632)
- 理学院(128202)
- 研究(126819)
- 管理学(125863)
- 管理学院(125157)
- 中国(94397)
- 农(87925)
- 科学(81713)
- 京(78019)
- 财(69759)
- 农业(69007)
- 业大(67811)
- 所(65582)
- 中心(60353)
- 研究所(60127)
- 财经(57022)
- 江(56173)
- 经(52166)
- 经济学(48424)
- 范(47930)
- 北京(47420)
- 师范(47250)
- 州(44448)
- 院(44325)
- 经济学院(44216)
- 基金
- 项目(268680)
- 科学(210779)
- 基金(197032)
- 研究(186963)
- 家(175066)
- 国家(173603)
- 科学基金(147967)
- 社会(119853)
- 社会科(113515)
- 社会科学(113480)
- 省(105742)
- 基金项目(104849)
- 自然(99066)
- 自然科(96846)
- 自然科学(96814)
- 自然科学基金(95122)
- 划(89245)
- 教育(86081)
- 资助(80839)
- 编号(73531)
- 重点(60723)
- 部(59555)
- 成果(58252)
- 发(57364)
- 创(56036)
- 科研(52916)
- 创新(52508)
- 计划(51493)
- 课题(50380)
- 教育部(50258)
- 期刊
- 济(163941)
- 经济(163941)
- 研究(101548)
- 农(85584)
- 学报(70562)
- 中国(67363)
- 科学(61521)
- 农业(57724)
- 财(53789)
- 大学(52801)
- 学学(50704)
- 管理(48457)
- 融(35783)
- 金融(35783)
- 教育(32322)
- 业经(32129)
- 技术(30981)
- 业(28755)
- 财经(27841)
- 经济研究(25691)
- 经(23804)
- 问题(23374)
- 版(21714)
- 业大(19456)
- 统计(19305)
- 技术经济(18490)
- 科技(18230)
- 策(17806)
- 世界(17558)
- 商业(17130)
共检索到54246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许洁
本文基于上海市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工流动性转移和永久性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因素不是影响农民迁移的核心因素,其核心影响因素在输入地(即城镇)。因此,侧重于从城镇吸引力角度制定有利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的政策,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应该是政策制定的根本落脚点。本文对于研究农村劳动力从流动性转移到永久性迁移的本质性转变,以及城镇化道路的推进路径和模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良敏 丁士军
基于推拉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进城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意愿和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2017年课题组在广东和湖北两地950户农民工家庭调查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研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具有促进作用,相比个人,家庭综合人力资本更显著;永久性迁移行为更依赖于家庭因素,处于子女抚养期的家庭做出永久性迁移的倾向更高,该作用机制在老一代农民工家庭更显著。随着城镇化率和人口密度的增大,农民工家庭永久性迁移的意愿和行为会弱化,但合理的住房支付能力反而起到强化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烜 程名望 史清华
本文以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为例,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城市融合视角,从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实证分析农民工城镇就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企业用工越来越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城镇就业有较好的保障作用;经过多年的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已经能较好的适应城镇产业的劳动合同等管理制度;不同个性特征的农民工,在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促进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既要有制度安排,也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张帅
基于上海市1 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对农民工占用城市公共资源情况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确实占用了部分城市公共资源或公共服务,但这种占用是有限的,农民工并没有大量占有或公平享有城市的公共资源或公共服务。因此,完善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农民工较公平、充分的享有城市公共资源,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工"候鸟式"迁移以及城镇化战略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本文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在城就业的工作时间和业余生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平均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标准,而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较多的工作时间和单调的业余生活表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就业环境并不乐观,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之一。完善制度设计、逐步改善农民工在城就业的生存状态和就业环境是城镇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乾
利用五城市1076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迁移城市意愿总体上不强烈,农民工的年龄、就业状态、月收入、农村土地、住房情况、养老保障状况及社会融合对迁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资本对迁移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意愿 Logistic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九杰 孟凡友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家庭决策模式等影响农民工的持久性迁移决策。本文选择教育水平(表征人力资本 )、迁移距离和进城时间 (反映社会资本 )、迁入 -迁出地收入差距 (影响家庭内部劳动力区域配置 ) 4个变量 ,利用深圳市农民工持久迁移意愿调查资料、描述统计及判别分析技术 ,探讨了农民工自身因素与迁移行为的关系。基本结论是 :较低的受教育水平、较短的进城时间、较低的收入、较低地位的职业及工种、较差的居住社区环境 ,导致农民工的非持久性迁移取向 ;迁移距离并不是持久性迁移的主要障碍 ,迁移距离越远的农民工表现出的持久迁移意愿越强 ;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民工久留与否的首要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梦蛟 程名望 史清华
农民工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集聚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农民工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数据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样本农民工对整体就业评价偏向于"比较满意"。其中,农民工对"收入水平"最不满意,其次是"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最满意的是"社会治安"。但就影响的显著性来看,对总体就业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作环境",最不显著的是"居住环境"。研究同时发现,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异质性使得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对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及城镇化道路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就业满意度 城镇化 因子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于连超
迁移具有促进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迁移效应以及传递机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迁移效应,随着迁移距离增加,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其中迁移区位为本乡镇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迁移区位为市外省内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高。同时,农民工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作用效果存在迁移异质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农村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提升劳动力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以阻断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代际低收入传递。
关键词:
农民 代际收入流动性 迁移效应 传递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阳 黄毅祥 许秀川
新型城镇化具有创造潜在内需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本研究以重庆市9个主城区868个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农民工结构、素质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从转户意愿、放弃宅基地意愿、在务工地定居意愿3个维度对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新老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承包地的种植方式、城乡差距、城市打工过程中的居住条件、工作压力等7个因素对其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有重要影响。而宅基地作为农民工最后退路的保障.或因对宅基地的未来收益看涨.大多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宅基地。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转户 宅基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丹 任洁
基于四川省内300多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问卷调查,利用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各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比老一代具有更强的进城意愿与流动性;其人力资本存量总体上有较大提升,并对其迁移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务农收入和家庭供养负担也对其迁移有显著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正确的择业观,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结构,改革农村土地利用制度及健全劳动者社会保护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流动 生存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续田曾
本文通过北京市的农民工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与之前的有关研究不同,我们使用递归二值probit对模型潜在的内生性进行了处理。文章的结果支持了关于迁移的自选择理论。农民工选择是否在城市定居是一个根据教育水平的正向的自我选择过程,但是在个人能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另外,我们发现参与社会保险能够使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显著提高,而社会资本似乎并不会对农民工的定居意愿造成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明龙 杨柠泽 周静 刘博
农民工举家迁移不仅是我国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而且还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基于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采用OLS模型分析了数字素养对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对农民工举家迁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提升数字素养能够促进农民工举家迁移;与其他农民工相比,数字素养对高学历、已婚的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影响更大。为此,政府应全面培育农民工数字素养,激活举家迁移主体的内生动力;完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打造农民工数字素养标准;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县域城市融合发展。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民工 举家迁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薛晴 蔡秋宇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加速城镇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因此,加快在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积极推进农民工城镇化势在必行。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从20世纪9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薛晴 蔡秋宇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加速城镇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因此,加快在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积极推进农民工城镇化势在必行。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从20世纪90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