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3)
2023(6373)
2022(5186)
2021(4930)
2020(4182)
2019(9120)
2018(9009)
2017(18146)
2016(9761)
2015(10441)
2014(10562)
2013(10693)
2012(9890)
2011(8947)
2010(8902)
2009(8207)
2008(8032)
2007(7476)
2006(6530)
2005(5801)
作者
(27494)
(24043)
(23082)
(22243)
(14551)
(11548)
(10457)
(9166)
(8816)
(8257)
(8241)
(7728)
(7404)
(7323)
(7272)
(7072)
(6968)
(6710)
(6670)
(6640)
(5914)
(5868)
(5719)
(5574)
(5429)
(5294)
(5228)
(5218)
(4834)
(4822)
学科
(44184)
(42999)
经济(42949)
(36609)
农业(29397)
管理(21775)
方法(16370)
(15455)
企业(15455)
数学(15122)
数学方法(15011)
业经(13879)
(12744)
收入(11417)
中国(10822)
(9860)
农业经济(9754)
(8871)
农村(8866)
(8215)
地方(7944)
(7557)
银行(7550)
(7292)
贸易(7290)
(7286)
(7214)
(7197)
(7127)
(7119)
机构
学院(141640)
大学(135941)
(64536)
经济(63493)
管理(55296)
理学(48847)
理学院(48407)
(48048)
管理学(47681)
研究(47630)
管理学院(47436)
中国(38021)
农业(36646)
业大(29207)
科学(28833)
(27036)
(26668)
(24519)
中心(23204)
农业大学(22386)
研究所(22287)
财经(21736)
(20662)
(20016)
经济学(19382)
经济管理(18773)
(18080)
经济学院(17690)
(16970)
师范(16798)
基金
项目(97341)
科学(77417)
基金(72785)
研究(71295)
(63702)
国家(63049)
科学基金(54082)
社会(48002)
社会科(45118)
社会科学(45107)
基金项目(38884)
(38379)
自然(33861)
自然科(33140)
自然科学(33132)
自然科学基金(32558)
(30687)
教育(30400)
编号(29611)
(28994)
资助(28783)
成果(22639)
(22483)
(21663)
重点(20913)
国家社会(20603)
(20171)
(20044)
(19617)
(18944)
期刊
(75763)
经济(75763)
(54133)
研究(38422)
农业(36568)
中国(27181)
学报(24319)
科学(22419)
业经(19982)
大学(19277)
学学(18825)
(18112)
(17508)
金融(17508)
(16547)
管理(14456)
农业经济(13229)
农村(13206)
(13206)
问题(10987)
经济研究(10683)
财经(10265)
技术(9419)
(9371)
世界(9361)
农村经济(8767)
(8760)
经济问题(8601)
教育(8237)
业大(8015)
共检索到205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景睿  
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003-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收入不平等不利于各省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提高,而信贷供给缓解了流动性约束,促进了各省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提高;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对东、中、西部各省份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存在不同影响,降低基尼系数对东部地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边际效应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边际效应最小;减少流动性约束对中部地区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的边际效应更加显著,对东部地区的边际效应最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甘犁  赵乃宝  孙永智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三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数据库为基础,从收入分布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中国家庭高储蓄率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高收入家庭的储蓄率远高于低收入家庭;(2)尽管都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低收入家庭受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远大于高收入家庭,并且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会显著提高家庭储蓄率;(3)收入差距扩大和流动性约束增强时,家庭总储蓄率会随之升高;(4)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远大于高收入家庭。这些实证结果不仅与异质性家庭跨期储蓄模型的推论相一致,也为政府促进消费的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缩少收入差距不仅是降低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可行政策,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政策。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许研  王有贵  
虽然收入流动性在收入分配研究领域正在逐渐升温,但收入流动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不足。文章推导了Gini系数在绝对收入流动性矩阵中对应的表达式,分析了收入流动性矩阵对不平等程度的作用途径。并利用1998年-2002年的收入面板数据验证了该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由于向收入高低两端流动的力量增长较快并在势头上超过了同样增长的向中等收入水平流动的力量,整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恶化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魏  
基于气候变化农户决策适应理论和收入相对剥夺理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面板Ordered-log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收入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般气候变化显著抑制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则拉大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农户收入向上流动会显著减缓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农户收入向下流动则显著拉大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从两者交互效应来看,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强化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主要源自于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减缓收入向上流动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不平等,而极端气候变化则弱化了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从收入结构不平等的作用逻辑来看,一般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抑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户普遍性非农就业减轻了贫困户的低收入“锁定”效应,从而缓解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拉大效应主要源自于极端气候变化造成了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拉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师慧丽  
本文利用中国8省农村1420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三个理论假说。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整体上,中国农户消费行为能够很好的用PIH/LCH来描述,但是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响;②对于流动性约束组的农户来说,存在消费的过度敏感现象;而对于非流动约束组而言,则消费行为很好的遵循PIH假说;③根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流动性约束平均使得农户消费增长率提高1%~2%,农户相对避险系数为1.7~2.1左右;④本文尝试使用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IV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内生性可能会使得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产生对流动性约束对消费增长影响的高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冬  李岳云  史青  
利用1989-2004年间CHNS的五轮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和长期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程度的收入流动性,同时在2000-2004年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较1989-1993年间显著提高。以1997年为界,收入流动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征,且这种趋势特征具有全局性;②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中间收入阶层具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③中国农村居民长期内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低于单独年度,同时,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必须从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欣  陈继勇  
本文利用CHNS家户调查数据,在明确区分收入流动性和收入不平等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反事实"分解技术,将收入流动性分解为增长、分散和交换三部分,进而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三者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收入流动性对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恶化效应;增长流动性有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效应并不显著;分散和交换流动性则显著扩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在初次分配领域构建"亲贫"式增长和分配模式;在再分配领域,充分发挥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扭转收入动态变动对收入分配的逆向效应,从而缓解收入不平等现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信凯  
Because the consumption theory(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and Random walk Hypothesis etc.)which are often employed to study Chinese consumer behavior omit research of the institution and consumer saving motive,the conclusions of research do not give content answers about china consumer behavior. So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Excess-Sensitivity,this paper analyze the characters of the rural households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establish a consumption function equation and made a positive analysis to draw a conclusion. Then this paper give a new hypothesis about the rural households prudence and consumption.Investigation of Shandong and Hubei provinces validated this hypothesis. At last some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修磊  
本文从地位寻求角度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微观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且家庭的社会地位等级越高,攀比动机越强烈。(2)收入不平等显著降低了中、低地位等级的家庭的消费。(3)地位寻求拉动的主要是地位性消费,而收入差距扩大则主要抑制了非地位性消费。(4)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与信贷约束有关。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怀中  范洪敏  
个体不同的结构地位和流动性预期决定了民众对社会收入不平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实证分析二者对居民认可不平等程度的影响发现:就客观结构地位而言,月收入水平与认可不平等程度存在倒N型关系,受教育年限越长认可的不平等程度越高,党员比普通群众认可更高程度的不平等;就主观流动预期而言,民众对未来社会经济地位的流动预期比社会经济政治地位更显著地影响了个体认可的不平等程度,向上乐观的流动预期能明显提高民众对收入不平等的承受力和容忍度,从而可间接维护社会的稳定。因而应重视建立并完善社会流动机制,以确保程序与机会的公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霞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子样本数据以及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各可观测因素对自营者和受雇者收入分布的解释能力存在何种差异,及其在2005—2012年间所发生的变化。考虑到就业方式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首先采用转换回归模型对自营者和受雇者的收入方程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基于回归分析的分解分析方法,利用Shapley分解过程对自营者收入的Gini系数和受雇者收入的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减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东宁   赵增力  
使用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结合全国范围内分省份实施的新一轮农地确权颁证政策,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如何改变农户家庭的要素配置,进而影响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研究发现:领取农地确权证书后,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指数显著下降,说明农地确权颁证政策能够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效果受到农地资源禀赋的影响,对平原地区和土地破碎化较为严重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低收入农户家庭流转土地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增加土地租金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实现农村内部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扩展性分析也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对收入相对剥夺指数的降低作用会受到农户家庭社会保障状况和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水平的调节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以制度改革释放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活力,推动低收入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一条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汉杰  
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素养提升显著促进农户创业,并缓解农户信贷约束,进而实现农户收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收效应并不具备包容性。相比高收入、高人力资本、低年龄组和男性户主的农户而言,低收入、低人力资本、高年龄组和女性户主的农户获益十分有限。上述发现印证了数字素养提升有助于实现农户收入增长,但也揭示了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据此,本文认为新发展阶段中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户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乡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静   潘嗣同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大契机,然而“数字素养鸿沟”问题不断凸显。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并识别和测度数字素养对增加农户收入及抑制收入不平等的门槛。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还能缩小群体收入差距;且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不平等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社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特点;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农户信息获取、社会资本积累与市场参与,进而推动了农户增收共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效果较大,对于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