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59)
2023(19377)
2022(16464)
2021(15552)
2020(12897)
2019(29738)
2018(29307)
2017(55855)
2016(30145)
2015(33643)
2014(33442)
2013(33049)
2012(30305)
2011(27153)
2010(26899)
2009(24593)
2008(23803)
2007(20801)
2006(18101)
2005(15849)
作者
(84646)
(71209)
(69985)
(67228)
(44798)
(33910)
(31867)
(27856)
(26834)
(24859)
(24064)
(23920)
(22201)
(22181)
(21748)
(21739)
(20892)
(20888)
(20308)
(20143)
(17510)
(17481)
(17068)
(16297)
(15906)
(15792)
(15566)
(15444)
(14287)
(14156)
学科
(123176)
经济(123037)
(85381)
管理(81535)
(62346)
企业(62346)
方法(54937)
(52426)
数学(48608)
数学方法(47996)
农业(34799)
中国(34349)
(31910)
业经(30320)
(25568)
(23388)
(22853)
贸易(22839)
地方(22787)
(22300)
(19437)
银行(19394)
(18580)
技术(18387)
(18348)
(18301)
金融(18299)
财务(18277)
财务管理(18238)
环境(17938)
机构
大学(421291)
学院(420970)
(175188)
经济(171791)
管理(165705)
理学(144636)
研究(143937)
理学院(143105)
管理学(140477)
管理学院(139731)
中国(110323)
(88879)
科学(88564)
(81898)
(77389)
(71334)
业大(66966)
中心(66358)
研究所(65369)
农业(63039)
财经(62530)
(59101)
(57480)
北京(55869)
(54849)
师范(54328)
经济学(53349)
(51912)
经济学院(48158)
(47731)
基金
项目(294315)
科学(232191)
基金(216226)
研究(214423)
(189229)
国家(187640)
科学基金(161214)
社会(137456)
社会科(130020)
社会科学(129987)
基金项目(114112)
(112350)
自然(104303)
自然科(101949)
自然科学(101920)
自然科学基金(100085)
教育(97011)
(94801)
资助(88883)
编号(86935)
成果(69727)
(65640)
重点(65309)
(62692)
(60674)
课题(58421)
国家社会(57770)
创新(56648)
科研(56568)
教育部(56208)
期刊
(188740)
经济(188740)
研究(122166)
(81033)
中国(78722)
学报(69277)
科学(63752)
管理(57209)
(56948)
农业(55448)
大学(53776)
学学(50877)
教育(41921)
(39223)
金融(39223)
业经(34782)
技术(34637)
经济研究(30256)
财经(29830)
(27005)
(25594)
问题(25248)
(21850)
图书(20673)
世界(19982)
科技(19893)
技术经济(19544)
理论(19289)
统计(18725)
资源(18615)
共检索到611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师慧丽  
本文利用中国8省农村1420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三个理论假说。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①整体上,中国农户消费行为能够很好的用PIH/LCH来描述,但是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响;②对于流动性约束组的农户来说,存在消费的过度敏感现象;而对于非流动约束组而言,则消费行为很好的遵循PIH假说;③根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流动性约束平均使得农户消费增长率提高1%~2%,农户相对避险系数为1.7~2.1左右;④本文尝试使用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了IV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内生性可能会使得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产生对流动性约束对消费增长影响的高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师慧丽  
本文利用中国八省1056个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四种滤子算法分别估计了农户的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以此为基础,在持久收入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中国农户储蓄行为。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①中国农户的储蓄行为受到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动机的影响,二者都显著地提高了农户的储蓄,降低了农户消费水平。并且,对于低收入人群,流动性约束提高储蓄的效应更加明显;②农户储蓄函数的估计结果一致拒绝了标准持久收入假说的确定性等价推论,拓展的持久收入假说更适合刻画中国农户的储蓄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利用中国8个省的农户微观面板数据,在控制了内生性的前提下,估计了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储蓄的影响。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储蓄测度下,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农户储蓄都有显著的减少效应。根据流动性最强的储蓄定义(现金加上银行存款),这种减少效应在12%~15%;每个农户平均的储蓄减少金额大约为552元。在不同的模型设定条件下,结果较为稳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华山  王志伟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书华  杨有振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了重要冲击,对金融发展与农户收入差距的分析显示了二者间倒U型关系的存在,破除农户借贷资金的约束可以削弱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利用2 100户农户2005~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农户收入差距与信贷约束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农户信贷约束中的门槛效应,数据分析支持了门槛效应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农户借入资金的信贷约束及其门槛效应是农户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诱因,因此,对农户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倾斜可以打破初始财富禀赋较低农户在信贷约束上的门槛效应,有利于改变农户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伊  郭志广  
本文利用中国9省农村2974户的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不确定性下消费行为的习惯形成假说,给出了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持续偏低的一个解释。我们用广义矩估计法估计一个包括习惯形成和不确定性的欧拉方程,以考察家庭消费如何跨时演进。结果证明,农村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偏好的设定偏误是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不能很好地诠释中国农村家庭消费决策的一个原因,在解释消费的决定因素时假定偏好的跨时可分性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姜正和  陈震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疾病风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过度敏感性,而疾病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信贷约束带来的流动性约束是这种过度敏感性的重要源泉。具体而言,疾病风险和信贷约束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会降低购房等一次性支出金额较大的消费项目。虽然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疾病风险给消费者带来的冲击,但是无法完全对冲疾病风险对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医疗体系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收入转移支付功能,而没有降低疾病给消费者带来的不确定性。另外,本文发现疾病风险对收入水平非常高或者非常低居民的消费水平没有影响。这是因为收入很高的居民能够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梦滔  毕岚岚  
本文利用来自中国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了村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对于农户收入和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2003~2006年间,村干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逐年增加,而35岁以下者的比例逐年减少,村干部配备倾向于有经验,并且学历相对较高的人群。(2)村干部的知识化对于农户平均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对于贫困率的降低没有显著作用。(3)村干部的年轻化对于降低贫困率具有显著作用,但对于农户平均收入增长却有不利影响。村干部同时向知识化、年轻化转变对于农户收入没有影响,但是具有明显的减贫效果。(4)村干部的知识化必须与经验有效结合才能发挥增加农户收入与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双重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金向  董乃全  
借鉴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1986-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Panel Data),运用个体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户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正规金融的信贷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的投入与农户收入增长效应,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是负效应。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农户的收入均为负效应。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表明农村金融在信贷资金转换为投资配置效率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曲小刚  池建宇  罗剑朝  
笔者利用2006年~201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数据,分析正规借贷与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正规借贷还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正规借贷的影响,但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具有负向效应。正规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民间借贷对农户生产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别性。民间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正规借贷对农户消费的影响不具有地区差异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滨辉  苏柯雨  柳松  
在农户非农化与融资难的双重背景下,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运用传统Tobit模型和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首次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的影响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一是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不同融资渠道而言,非农就业可以同时促进农户获得正规和非正规融资;二是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青年、教育水平高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户融资促进作用更大;三是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收入增加和土地流转两种效应来促进农户融资。因此,大力发展非农经济,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与创业,是缓解农户融资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静  肖攀  阎晓萌  
结合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效应与交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两类贫困。非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健康贫困和多维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而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交互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社会资本的增强不仅强化了非正规金融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家庭陷入健康贫困的负向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正规金融促进家庭收入贫困缓解的正向效应。在社会资本作用下,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强,而正规金融抑制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术  向其凤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在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而对农户创新的收入效应尚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基于西部10省(区)省际面板和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创新行为及创新程度与其收入增长高度正相关。除此之外,对微观数据的分析还发现,农户不同的创新行为其收入效应不同,其中,非技术创新的收入效应明显好于农业技术创新。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应该制定全面促进农户创新的激励政策,同时对技术之外的创新形式给予足够的关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澎  周力  
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流动性,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主要的作用机制。但是,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并不能使得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对高收入阶层农户的收入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对低收入阶层的。这可能与农户的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从而导致其受益于数字金融发展的机会不均等有关。即使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而言,当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也更容易提高其收入流动性。研究创新:为农户收入流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延伸了数字金融的福利评估范围,揭示出数字金融发展与收入流动性的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价值:对全面理解中国农村的数字金融发展和预防阶层固化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