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4)
- 2023(7073)
- 2022(5929)
- 2021(5743)
- 2020(4767)
- 2019(10855)
- 2018(10600)
- 2017(20695)
- 2016(11541)
- 2015(12688)
- 2014(12791)
- 2013(12726)
- 2012(11623)
- 2011(10381)
- 2010(10813)
- 2009(10098)
- 2008(10495)
- 2007(9690)
- 2006(8862)
- 2005(8189)
- 学科
- 管理(44866)
- 业(40263)
- 济(38875)
- 经济(38830)
- 企(34929)
- 企业(34929)
- 财(16898)
- 方法(16443)
- 数学(13561)
- 数学方法(13330)
- 农(12253)
- 策(11779)
- 中国(11595)
- 制(11568)
- 务(11521)
- 财务(11487)
- 财务管理(11463)
- 企业财务(10955)
- 银(9679)
- 银行(9673)
- 业经(9512)
- 行(9071)
- 学(8369)
- 划(7909)
- 农业(7858)
- 贸(7795)
- 贸易(7792)
- 融(7734)
- 金融(7734)
- 易(7634)
- 机构
- 学院(159751)
- 大学(158190)
- 管理(65249)
- 济(64930)
- 经济(63272)
- 理学(53730)
- 研究(53365)
- 理学院(53122)
- 管理学(52400)
- 管理学院(52016)
- 中国(43914)
- 财(36178)
- 京(33632)
- 科学(31254)
- 所(27182)
- 财经(26569)
- 江(26499)
- 中心(25379)
- 农(25184)
- 研究所(24207)
- 经(24081)
- 业大(21316)
- 北京(21294)
- 州(21196)
- 范(19804)
- 财经大学(19666)
- 师范(19622)
- 农业(19552)
- 院(19352)
- 经济学(18864)
- 基金
- 项目(98314)
- 科学(77687)
- 研究(73124)
- 基金(71344)
- 家(61794)
- 国家(61213)
- 科学基金(52751)
- 社会(45549)
- 社会科(43215)
- 社会科学(43203)
- 省(37881)
- 基金项目(36601)
- 自然(34494)
- 教育(34144)
- 自然科(33720)
- 自然科学(33712)
- 自然科学基金(33140)
- 划(32207)
- 资助(30582)
- 编号(29707)
- 成果(25665)
- 部(22352)
- 重点(21873)
- 课题(21258)
- 性(21131)
- 发(20399)
- 创(20190)
- 教育部(19257)
- 创新(18849)
- 人文(18728)
共检索到256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生龙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保增长、调结构、抑通胀、控风险等多重要求,同时金融创新、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货币供应、信贷规模控制与流动性管理的稳定关系弱化,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适应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对货币政策工具传导的需求,应借鉴国外流动性管理有关经验,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和框架,积极创新、灵活组合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调控的效率。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工具构建以社会融资总量为锚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调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在双顺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紧缩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即被外汇占款增长所抵消。名义利率调整滞后于价格水平上涨导致真实利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抵消了货币当局通过数量工具收缩流动性的效果。在宏观经济存在潜在过热风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依据泰勒规则加强对名义利率的调整,避免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数量工具 真实利率 泰勒规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枫 王秉阳
基于2001~2011年我国货币流动性的阶段性变化,本文采用了非线性的MSVAR模型将流动性状况分为"货币流动性低速增长、中速增长和高速增长"三种区制,分析货币流动性变化的结构特征。考察不同阶段货币政策操作的差异货币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具有动态变化特征;货币政策操作在流动性调节过程中存在着非线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流动性低速增长"时期表现较为出色,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在"货币流动性高速增长"时期更加有效;宏观审慎管理对保持流动性水平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流动性 货币政策操作 非线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立力 孙畅
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本文以人民币实际利率、名义有效汇率、法定存款准备金、人民币贷款增量、债券与股票成交额之比、贷款余额与股票成交额之比等指标作为自变量,构建了数量型、货币型、结构型三大类流动性管理工具,以衡量宏观流动性的货币收入比(M2/GDP)作为因变量,联合建立VAR模型。利用2003~2013年经修正后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流动性管理工具与流动性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价格型工具、结构型工具对流动性影响力在增强,而数量型工具的影响趋势渐进弱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平 申建文
流动性管理、保持物价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职责。在对我国流动性状况进行测度,并分析流动性充裕成因的基础上,利用抵消模型和冲销模型,从货币政策管理流动性视角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货币政策是有效果的,公开市场操作能够有效控制流动性较快增长。最后,在总结和比较英国、日本治理充裕流动性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央银行进一步管理流动性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流动性 货币政策 有效性 国际经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奥伯特·尼亚马塔 李讯 宋新伟
本文对中央银行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应该使用何种政策工具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政策工具有实践依据,但由于政府债券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最佳选择应是政府债券。政策工具选择应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中央银行操作的独立性、金融市场发展需要、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管理 政策工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璞 许译文 刘天珏
本文基于上市城商行流动性关键指标、市场货币利率与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及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运作的相关数据,对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与中小银行的流行性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表明:(1)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及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的运作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水平具有相对稳健且显著的积极影响;(2)中央银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及中期借贷便利工具MLF,使得市场利率波动变得更加平稳,有效提升了中小银行抵抗临时性、突发性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增厚了中小银行的“安全垫”;(3)流动性风险的根本问题还是由内生性因素导致的,除了有效利用央行的创新型货币工具,中小银行还应结合自身特点,丰富流动性管理的“工具箱”。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借贷便利类工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伟
本文基于"贷款创造存款"理论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银行贷款的需求和供给决定货币创造流量,进而决定货币供应量。其次,本文提出以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衡量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约束松紧程度。为了满足流动性约束,自由货币创造上限产生的准备金需求等于超额准备金,是超额准备金所能支持的最大货币创造流量。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越大,流动性约束越宽松。再次,自由货币创造上限可以衡量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扩张自由货币创造上限。最后,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自由货币创造上限,自由货币创造上限不能有效约束货币创造流量,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不理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石峰 王忏 龚六堂
本文在小国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货币模型中,引入了人民币国际流动性约束,研究其对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货币国际流动性约束扭曲了跨国风险分担条件,使得央行需要在稳定价格水平和改进风险分担条件之间进行权衡。研究发现:(1)人民币国际流动性约束程度越高,央行越应增加实际汇率波动;(2)与盯住CPI通胀相比,执行盯住PPI通胀的政策规则能够在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增加实际汇率波动,改善国际风险分担条件,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
国际流动性约束 货币政策规则 社会福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裘越芳 李波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流动性陷阱理论,尝试从通货紧缩风险、公众对经济悲观预期风险以及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是否持续扩大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的"流动性陷阱"进行定量识别,探索其产生根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Divisia广义货币供给量流通速度的利率边际弹性的半参数估计结果显示,真实资金成本较低,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逐渐扩张,中国经济存在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优质投资和消费"机会"缺乏才是中国式"流动性陷阱"的产生根源,宏观调控政策应注重"机会"的创造。而从成本端刺激通货膨胀预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裘越芳 李波
本文通过梳理西方流动性陷阱理论,尝试从通货紧缩风险、公众对经济悲观预期风险以及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是否持续扩大三个层面对中国经济的"流动性陷阱"进行定量识别,探索其产生根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Divisia广义货币供给量流通速度的利率边际弹性的半参数估计结果显示,真实资金成本较低,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边际弹性逐渐扩张,中国经济存在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优质投资和消费"机会"缺乏才是中国式"流动性陷阱"的产生根源,宏观调控政策应注重"机会"的创造。而从成本端刺激通货膨胀预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控,难以摆脱中国式"流动性陷阱"的困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辉
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正经历着流动性过剩,其生成机理在于全球资金宽松、国内制度性支撑、持续的高储蓄率高经济增长率、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带来股市、房地产价格虚高,通货膨胀新问题。当前的宏观调控正面临着抑制投资与防止投机资本流入、调控尺度与金融风险等诸困境。下一步应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再分配机能,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和个人净储蓄下降,进一步实施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措施及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达到抑制资产泡沫、通货膨胀,缩小收入差距等多重目标。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生成机理 宏观政策 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阎坤 孟艳
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诱因,但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中,使人民币升值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协调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治本之道",也是我国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本文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探讨了当前财政政策的定位问题,认为目前比较适合在适度控制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推行柔性扩张的财政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展翔
本文以流动性对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影响为逻辑起点,以公司财务政策对公司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流动性的影响为基本视角,通过对相关收益与成本的剖析,对公司现行财务制度安排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为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建立一个基于流动性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流动性 资本成本 财务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