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7)
- 2023(16383)
- 2022(13700)
- 2021(12862)
- 2020(10867)
- 2019(24769)
- 2018(23978)
- 2017(46043)
- 2016(24024)
- 2015(26453)
- 2014(25801)
- 2013(25339)
- 2012(22907)
- 2011(20354)
- 2010(19696)
- 2009(17919)
- 2008(17389)
- 2007(14530)
- 2006(12154)
- 2005(10675)
- 学科
- 济(94678)
- 经济(94571)
- 管理(68007)
- 业(64752)
- 企(52858)
- 企业(52858)
- 方法(46689)
- 数学(42064)
- 数学方法(41612)
- 中国(27150)
- 财(25796)
- 银(24935)
- 银行(24788)
- 制(24615)
- 农(23909)
- 行(23395)
- 贸(21015)
- 贸易(21000)
- 易(20428)
- 业经(20067)
- 融(19114)
- 金融(19113)
- 学(18034)
- 务(16442)
- 财务(16403)
- 财务管理(16366)
- 农业(16034)
- 企业财务(15616)
- 地方(15252)
- 技术(14636)
- 机构
- 大学(330813)
- 学院(327389)
- 济(141733)
- 经济(139346)
- 管理(129981)
- 理学(113930)
- 理学院(112707)
- 研究(110984)
- 管理学(110893)
- 管理学院(110284)
- 中国(91280)
- 京(67846)
- 科学(66714)
- 财(63786)
- 农(58260)
- 所(53970)
- 财经(52592)
- 中心(52538)
- 业大(50590)
- 研究所(49903)
- 经(48499)
- 农业(46451)
- 经济学(45496)
- 江(44796)
- 北京(41782)
- 经济学院(41248)
- 院(40194)
- 财经大学(40015)
- 范(38987)
- 师范(38448)
- 基金
- 项目(235381)
- 科学(187715)
- 基金(178052)
- 研究(164432)
- 家(158301)
- 国家(157082)
- 科学基金(135422)
- 社会(110092)
- 社会科(104716)
- 社会科学(104694)
- 基金项目(94206)
- 自然(89397)
- 省(87652)
- 自然科(87542)
- 自然科学(87515)
- 自然科学基金(86031)
- 划(75976)
- 教育(75055)
- 资助(72015)
- 编号(61502)
- 部(53595)
- 重点(53379)
- 创(49945)
- 发(49432)
- 国家社会(47981)
- 成果(47847)
- 创新(46919)
- 科研(46504)
- 教育部(46294)
- 人文(44508)
共检索到467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露娜 曹前进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流动性监管对商业银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基于Basel Ⅲ流动性监管视角,利用2004-2015年70家中国商业银行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从资产方看,提高NSFR比率会促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和二级资产比重,持有更多低风险资产;从负债方看,提高NSFR比率增强了商业银行调整活期与长期存款比重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降低经营成本的动力,但对同业拆借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后危机时代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露娜 曹前进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流动性监管对商业银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基于Basel Ⅲ流动性监管视角,利用2004-2015年70家中国商业银行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性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从资产方看,提高NSFR比率会促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和二级资产比重,持有更多低风险资产;从负债方看,提高NSFR比率增强了商业银行调整活期与长期存款比重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降低经营成本的动力,但对同业拆借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后危机时代监管当局基于巴塞尔协议III视角实施流动性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黎明
近年来,遵照巴塞尔协议Ⅲ,我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新规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了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提高了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仍然存在着流动性监管指标因存款增长不足而导致的优化困难、中小型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压力持续增加、监管难度因商业银行同方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而增加、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流动性监管指标监管效果尚需评估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体系,我国亟需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完善资产负债配置、引导中小型商业银行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建立差异化的流动性监管指标、建立业务数据动态报备制度、及时更新与修正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政策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平 冯宗宪 张娜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资本缓冲如何影响银行行为更为广泛的关注。笔者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目标资本充足率,在此基础上检验资本缓冲对银行资产和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资本缓冲对中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和融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资产缓冲较高的银行会发放更多贷款,持有更多高风险资产,但补充资本的激励不足;资本缓冲对银行行为的影响取决于监管惩罚措施的执行,资本监管的"硬约束"增强了银行调整风险偏好、采用股权融资补充核心资本以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动力。笔者的研究发现为后危机时代监管当局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尚航飞 朱元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3年1月推出了新修订的《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体现了国际流动性监管改革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及其修订的背景,对流动性监管新规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讨了流动性监管新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为我国监管当局如何应对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流动性监管 巴塞尔协议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耀庭 刘嗣明
文章认为,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贷资产的风险。为此, 依据巴塞尔协议, 作者提出了完善监管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对策: (1)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树立明确的指导思考, 即深化改革、集约经营、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这是做好信贷资产管理的前提; (2) 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3) 改革信贷管理体制,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增强银行抵御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 (4) 支持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保全银行信贷资产; (5) 改革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 逐步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金融调控体系;(6) 积极开拓金融市场, 促进资金灵活调剂; (7)完善系统法规, 避免因政策、体制上漏洞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江鹏 费方域
文章讨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银行业流动性监管的必要性和政策制定,论证了:(1)银行业流动性监管的本质是对银行实施最优的流动性错配水平,此目标可通过数量监管和价格监管两种方式实现;(2)数量监管思路下的具体政策之一是巴塞尔协议III,而价格监管的实施则需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3)在经济繁荣期,利用巴塞尔协议III进行流动性监管是可行的,但在经济萧条期,货币政策则更加有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王茜
着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并将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升到与资本充足监管同样重要的位置,被视为是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的一个重要监管进展。事实上,此次金融危机体现了过去在跨国经营机构流动性管理、流动性监管规则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扬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本文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梳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金融创新监管、影子银行监管等角度,对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贵乐
一、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所谓巴塞尔协议,是指1988年7月,西方“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意、日、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士)各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通过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业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我们现在统称的巴塞尔协议。这个协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德宝 王晓彦
流动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巴塞尔协议Ⅲ加强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巴塞尔协议Ⅲ引入了流动性监管的两个政策工具,即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这两个流动性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行为、预期以及货币政策等路径的传导,对金融业及信贷周期产生影响。各国监管当局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对流动性监管政策框架进行重构,制定更加严格的流动性监管规则,通过扩大流动性监管范围、加强监管的国际协作、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加强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加强和改进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监管,应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尹继志 李俊强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根据G20达成的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共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9年12月开始启动了巴塞尔协议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新资本协议经历了30多次征求意见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巴塞尔协议Ⅲ》。在经过多轮谈判与斡旋之后,2010年9月12日,27国中央银行代表最终一致通过,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又一成果。《巴塞尔协议Ⅲ》的内容包括市场风险和交易账户新增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巴塞尔协议Ⅲ》大幅度提高了银行资本监管水平,对资本进行了严格的定义,首次引入了资本留存缓冲,明确提出了两大流动性监管指标和四个方面的监测工具。资本监管新规的颁布和实施,将对欧美银行业带来资本筹集的压力。对我国银行业来说,防范和化解潜在的信贷风险,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为当务之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婧 王光明
巴塞尔协议Ⅲ是当前最受瞩目的金融监管改革。基于巴塞尔Ⅲ,中国银监会和央行也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本文在分析巴塞尔Ⅲ实施背景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境内银行业的特征,分别考察了主要监管措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适用性。本文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措施主要是顺应国际监管趋势的结果,而在境内银行业特殊性的考量方面尚存一定局限性。本文基于分析提出建议,"规则监管"应向"原则监管"过渡,使监管措施做到因地制宜,更符合中国银行业的需要,从而为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蔡奕
为了统一各国银行资本充足性要求,为跨国银行的活动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场所(levelling the playingfields),在英美两国的极力推动下,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第一份资本充足性国际文件《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与资本标准的协议》(以下简称旧资本协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