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6.66.18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1)
2023(11128)
2022(9578)
2021(8948)
2020(7990)
2019(18378)
2018(18165)
2017(35335)
2016(19020)
2015(21198)
2014(21442)
2013(21446)
2012(20002)
2011(18102)
2010(18587)
2009(17541)
2008(17781)
2007(16466)
2006(14336)
2005(13027)
作者
(56411)
(47371)
(47113)
(45167)
(30290)
(22823)
(21770)
(18389)
(17651)
(17060)
(16075)
(15928)
(15009)
(14910)
(14897)
(14877)
(14213)
(13890)
(13693)
(13547)
(11658)
(11633)
(11534)
(10778)
(10748)
(10637)
(10533)
(10366)
(9703)
(9353)
学科
(79937)
经济(79746)
(54047)
管理(53579)
(44360)
企业(44360)
方法(39432)
数学(32512)
数学方法(32133)
(23095)
中国(22964)
(20663)
(19119)
(19049)
业经(17238)
(16998)
银行(16966)
(16122)
理论(16118)
(15486)
金融(15483)
(14620)
财务(14583)
财务管理(14538)
(13919)
贸易(13911)
企业财务(13873)
地方(13781)
(13724)
(13483)
机构
大学(281242)
学院(275563)
(113060)
经济(110498)
管理(104971)
研究(94105)
理学(89306)
理学院(88250)
管理学(86582)
管理学院(86040)
中国(76431)
(60230)
(57902)
科学(57435)
(48603)
(47742)
财经(45280)
中心(44455)
研究所(43840)
(42494)
(41037)
业大(40970)
北京(38461)
农业(37592)
(35763)
经济学(35542)
师范(35385)
财经大学(33862)
(33785)
(33291)
基金
项目(178395)
科学(139978)
基金(130986)
研究(127940)
(114794)
国家(113833)
科学基金(96704)
社会(82574)
社会科(77237)
社会科学(77211)
基金项目(68851)
(67789)
自然(63063)
自然科(61640)
自然科学(61616)
自然科学基金(60567)
教育(59551)
(58124)
资助(54580)
编号(51465)
成果(43325)
(40738)
重点(40655)
(36599)
(36142)
课题(35248)
科研(34979)
教育部(34918)
(34297)
国家社会(33934)
期刊
(123290)
经济(123290)
研究(84968)
中国(56621)
(47389)
学报(46552)
(42356)
科学(41340)
管理(37753)
大学(35191)
学学(32960)
(32211)
金融(32211)
教育(28602)
农业(27734)
财经(23351)
技术(23116)
(19980)
经济研究(19939)
业经(17894)
问题(16294)
(15407)
(14294)
理论(13938)
统计(13913)
技术经济(13863)
(13388)
图书(12950)
实践(12557)
(12557)
共检索到42059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魏旭  周伊敏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巴塞尔协议Ⅲ中新引入的流动性监管对经济的影响。本文发现,流动性监管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金融稳定作用并不是以降低银行利润为代价的——考虑到银行持有流动资产的正外部性,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和提高银行利润可以并行不悖。因此,适当的流动性监管总是能提高社会福利。此外,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时,银行会减少流动资产的持有,这时更需要流动性监管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涛  
资产信息和流动性信息都会对价格造成影响,但前者直接改变资产价格,后者则不会。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会从可观测的交易行为中推断交易背后隐藏的私有信息。因此,具有信息优势的交易者拥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力量,可对价格和流动性施加影响。继而,我们从流动性信息的角度区分了资产流动性与融资流动性,并明确了价格发现过程。为满足不确定的流动性需求,交易者必须考虑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选择最优的交易策略以最大化其效用。以此为基础,我们建立了综合市场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的Va R分析框架。最后,我们利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郭思永  李佳瑜  李淑一  
基于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分析,本文构建监管模型提出一个投资者保护的理论分析框架。信息披露和流动性约束都是维护证券市场健康运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方式,而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制度安排应该依据制度环境在信息披露成本和流动性约束成本之间权衡。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差异,信息披露成本和流动性约束成本之间的替代成本并不一样,导致制度安排的可能性边界存在差异。同时,制度可能性边界的位置还受到该国投资者保护程度的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德强  
民间金融是金融领域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关于是否能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又是民间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目前,民间金融监管问题还是个崭新的课题,有些学者的研究仅从民间金融自身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本文把作者此前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又从监管机构的视角分析实施监管的可行性。然后,利用完全完美的动态博弈模型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前后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实证理论比较分析,论证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是否可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向明  邓翔欧  藏波  
分析城商行流动性风险化解中的政府手段和市场机制,对于下一步规范城商行营商环境、化解流动性风险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首先通过银行间的博弈模型,发现政府持股比例越高会增加城商行同业负债比例,进而提高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全社会资金需求不足,大型银行资金投放的机会成本降低,有利于城商行获得同业负债,但却进一步积累了流动性风险。其次,通过系统GMM对2011—2018年80家城商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说。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进一步提出政府行为边界,破除隐性担保,建立城商行资金内部定价机制以及完善城商行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宇鹏  王育森  
"人口红利"理论来自于实证研究,缺乏一个直观的理论分析框架。笔者在Ramsey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建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1965年~2009年14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抚养比的提高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反之,则提高经济增长率;抚养比降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14岁以下人口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率下降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率下降2.8个百分点,后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前者的2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丁骋骋  冯金玲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民间借贷规制模型来分析需求弹性和行政执法成本对规制效率的影响。模型表明:在民间借贷缺乏需求弹性时,由于高昂的禁令规制成本,对政府而言更为合适的手段是将民间借贷采取合法化、并加以征税的规制政策。在我国,除了通过"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机构创新来实现民间金融规范化以外,更主要地是打破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高度管控的体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使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应展宇  
金融体系中 ,银行与 (资本 )市场的流动性提供 (或创造 )功能作为金融体系设计中的两种竞争性制度安排 ,在流动性提供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定位。本文在流动性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从均衡的稳定性、微观和宏观效率差异等多个视角对市场与银行在流动性提供中的作用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与评介 ,为我们理解流动性提供中理论和实践的背离之谜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军,邹恒甫  
The relation between deposit insurance and moral hazard is the focus of constructing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In this paper,a model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view of bank for illustrating this relation and is applied in China.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e degree of moral hazard doesn't depend on the type but depend on the parameter of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When it comes to China,the transformation from im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to ex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monitoring level of bank,reduce the emergence of moral hazard.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国华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和宏观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框架,以反映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整体的信用融资水平,以此作为逆周期缓冲资本的指导变量;在识别系统性风险状态和判断逆周期资本工具的应用时点方面,引入Markov机制转移模型对周期转变和风险状态的阶段性变迁进行识别,为风险判别和逆周期监管建立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作为支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晓宇  郑金宇  
近年来不少学者将2008年的次贷危机归类为流动性危机,起因主要是短期债务融资规模收缩下的批发市场银行危机。各国监管当局在历次应对流动性金融危机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储昭东  彭璧玉  程昆  
从村镇银行特征出发,构建银监会与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之间的博弈模型,求解出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违规放贷概率的函数,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得出村镇银行的监管范式是实施威慑性外部人监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雷英  钟凌  
本文将会计师不能保持独立性的可能称为独立性风险,并提出了独立性风险分析框架。这一框架 解释、分析了导致独立性风险的外部诱因和抑制独立性风险的因素,对如何防范和控制独立性风险提出了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