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9)
2023(8907)
2022(7607)
2021(7231)
2020(5822)
2019(13398)
2018(13148)
2017(25161)
2016(14090)
2015(15528)
2014(15907)
2013(15459)
2012(14548)
2011(13195)
2010(13522)
2009(12144)
2008(12227)
2007(11232)
2006(10022)
2005(9321)
作者
(39965)
(33033)
(32885)
(31554)
(21430)
(16027)
(15146)
(12675)
(12524)
(12420)
(11274)
(10954)
(10895)
(10668)
(10624)
(10239)
(9887)
(9742)
(9732)
(9574)
(8341)
(8203)
(8033)
(7642)
(7556)
(7485)
(7456)
(7343)
(6746)
(6668)
学科
(51223)
经济(51163)
管理(38782)
(37301)
(29928)
企业(29928)
方法(21539)
数学(18654)
数学方法(18379)
(17838)
贸易(17831)
(17549)
(17233)
(15952)
中国(15507)
(12433)
(12041)
业经(11227)
(10800)
(10447)
(10301)
银行(10290)
地方(10028)
农业(10016)
(9882)
(9597)
金融(9596)
理论(9589)
(9540)
财务(9512)
机构
学院(194871)
大学(191815)
(82236)
经济(80313)
管理(70080)
研究(69013)
理学(58624)
理学院(57959)
管理学(56921)
管理学院(56540)
中国(55045)
(42196)
(40937)
科学(39968)
(35894)
(32224)
中心(32088)
财经(32087)
研究所(31793)
(31097)
(29101)
业大(26478)
北京(26262)
经济学(25863)
(25722)
(25606)
(25505)
师范(25377)
农业(23980)
财经大学(23625)
基金
项目(120842)
科学(94337)
研究(91054)
基金(86602)
(75400)
国家(74732)
科学基金(62993)
社会(56119)
社会科(53190)
社会科学(53179)
(46640)
基金项目(44062)
教育(42899)
自然(39959)
(39449)
自然科(39042)
自然科学(39033)
自然科学基金(38377)
编号(37657)
资助(37353)
成果(32339)
重点(27433)
课题(27313)
(27273)
(25994)
(25937)
(24864)
教育部(23534)
创新(23242)
大学(23147)
期刊
(94495)
经济(94495)
研究(64082)
中国(42596)
(33526)
学报(28624)
(28513)
管理(27253)
(26409)
金融(26409)
科学(26282)
教育(26012)
大学(22217)
学学(20697)
农业(18791)
技术(17221)
经济研究(16093)
财经(15963)
业经(15133)
(14213)
(13794)
国际(12794)
问题(12474)
(9966)
世界(9580)
图书(9503)
理论(9381)
技术经济(8901)
现代(8851)
(8847)
共检索到313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波  
随着贷款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票据融资所虚增的流动性逐步挤出,贷款仍然是流动性产生的最主要来源,而外汇占款大幅增长成为流动性发展的新趋势。过度泛滥的流动性虽然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下降,同时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却逐步上升。随着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CPI明显正增长以及美国经济缓慢复苏,预计国内"超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在2010年一季度退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培新  
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经过数次紧急、大幅的降息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于2008年12月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维持该低利率至今,货币政策极度宽松。尽管危机严重时期已经过去,但美国经济的复苏是缓慢且不稳定的,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美联储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维持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文章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机理及其退出策略,认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是渐进的,且退出将采用"先量后价,量价并行"的方式。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央行应对美联储宽松政策退出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俊领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一)量化宽松政策概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当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时,中央银行可以使用QE政策工具,比如,从商业银行和其他私人机构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产的价格,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通过购买长期政府债券,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降低长期利率(伯南克,2009),防止通货紧缩。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铭利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清如  卢昊  
2022年初以来,美欧中央银行纷纷收紧货币政策,加快进入加息轨道,而日本中央银行坚守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负利率调控目标,导致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并对日本经济造成冲击。2023年2月,日本政府宣布日本中央银行最高人事变动方案,由经济学家、前日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植田和男担任新一任中央银行行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石凯  刘昊虹  
在超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经济在两个方面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其一是美国的证券市场复苏强劲。道琼斯、标准普尔、纳斯达克三大股指差不多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其表现远远好于其他国家的股票市场。其二是美国的银行体系恢复正常。得益于美国政府的直接注资和对"有毒资产"的收购,加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超常宽松,美国银行体系基本上摆脱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珏  韩会师  
美联储"零利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但长期维持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就业市场的扭曲,突出表现为高薪就业岗位大量流失,低薪服务业成为就业市场复苏的中流砥柱,这制约了劳动力薪酬的增长速度,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占比,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分化,并将在长期内恶化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新的经济危机埋下隐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超  陈乐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事实上遵循了"紧盯经济形势、相机而动"的基本策略,采取了"首先稳定金融体系,其次应对通缩风险,最后促进经济复苏"的具体步骤。美联储退出QE采取了"平稳退出战略",实际上选择了"首先停止资产购买,然后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最后缩减资产负债表"这样一条路径。美国QE的退出已经对全球和中国的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鉴于美元占有主要世界货币的独特地位,美国退出QE对于我国来说不仅是一种机遇,更多地还是一种挑战,必须谨慎应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峰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虹  马永健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退出对以G20国家为主要样本经济体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差异比较显著;相对浮动汇率经济体,政策对钉住汇率经济体的影响较大;对中国而言,贸易渠道和输入性通货膨胀效应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用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传导途径。另一方面,以美联储加息为主要标志的退出机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不小挑战,尤其应警惕潜在的通货紧缩和币值下行风险;此外,加息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但对我国股市可能造成短暂的负向冲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驰  
2013年12月1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货币政策决策声明中宣布,将从2014年1月开始,将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采购规模削减至750亿美元,其中,国债采购规模从每月450亿美元降至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采购规模从每月400亿美元降至350亿美元。这一决定标志着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实施5年的3轮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开始进入退出过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秀云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的重创,阻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美联储在2009年3月启动了第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1),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了QE4。总体来看,2013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良好,失业率下降的速度也快于美联储2012年年底的预期,通胀水平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的逐渐夯实,美联储也开始逐渐将量化宽松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毓静  朱元倩  巴曙松  
本文分析介绍了货币政策规则中McCallum规则和Taylor规则的原式,并分别利用1997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55组季度数据和2004年第三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20组季度数据对规则中计算出的货币供应应有值与真实值进行了比较,基于对2009年三季度、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预测,为货币政策走向和通胀预期下利率的选择给出方向上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