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3)
2023(5090)
2022(4051)
2021(3788)
2020(3085)
2019(6960)
2018(6440)
2017(13355)
2016(6990)
2015(7440)
2014(7472)
2013(7375)
2012(6800)
2011(6163)
2010(5950)
2009(5357)
2008(5555)
2007(5053)
2006(4369)
2005(4191)
作者
(20373)
(17109)
(16704)
(16354)
(10881)
(8250)
(7628)
(6452)
(6374)
(6187)
(5931)
(5692)
(5619)
(5510)
(5466)
(5253)
(4956)
(4948)
(4853)
(4832)
(4215)
(4133)
(4054)
(3981)
(3968)
(3834)
(3798)
(3549)
(3530)
(3381)
学科
(27278)
经济(27241)
(18243)
管理(17696)
(17361)
银行(17216)
(15989)
方法(14934)
(14755)
企业(14755)
(13814)
数学(13620)
数学方法(13518)
(10306)
金融(10306)
业务(9325)
(9142)
制度(9136)
(8225)
银行制(8102)
中国(7845)
(5580)
(5564)
业经(5227)
(5222)
(5126)
财务(5122)
财务管理(5112)
企业财务(4993)
(4717)
机构
大学(98300)
学院(95992)
(43511)
经济(42672)
管理(36255)
研究(32971)
中国(32390)
理学(31247)
理学院(30883)
管理学(30417)
管理学院(30218)
(22802)
(19873)
(19758)
银行(19059)
科学(19019)
(18706)
财经(18667)
(17690)
(17259)
中心(16522)
(16508)
经济学(15692)
研究所(15177)
农业(15051)
财经大学(14575)
(14472)
经济学院(14470)
金融(14302)
(14229)
基金
项目(67059)
科学(53885)
基金(52386)
(46582)
国家(46252)
研究(45260)
科学基金(40014)
社会(31598)
社会科(30303)
社会科学(30295)
基金项目(27435)
自然(26466)
自然科(25962)
自然科学(25955)
自然科学基金(25539)
(24204)
资助(21935)
(21056)
教育(20868)
(15808)
编号(15460)
重点(15142)
国家社会(14458)
(14065)
教育部(13896)
(13483)
(13368)
科研(13306)
创新(13256)
人文(13111)
期刊
(39705)
经济(39705)
研究(32547)
(27964)
金融(27964)
(17462)
学报(17390)
中国(17266)
(15976)
科学(15304)
大学(13042)
学学(12698)
管理(12572)
财经(10170)
农业(8757)
(8656)
经济研究(7721)
教育(5798)
技术(5705)
理论(5638)
问题(5379)
业经(5167)
实践(5061)
(5061)
国际(4847)
(4758)
(4735)
统计(4630)
农村(4473)
(4473)
共检索到147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宏瑾  
利率操作一直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但中央银行如何引导市场利率与目标利率相符,并非理论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为此,在全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流动性效应是中央银行利率操作的理论基础。随着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流动性效应有所减弱,预期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的零利率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预期效应对最优货币决策更为重要,同时流动性效应仍发挥着明显的作用。正是基于流动性效应和预期效应,各国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种主要模式开展利率调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当前社会上对我国资金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流动性过剩”。然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利于央行实际的操作决策。为探求流动性的真实内涵,澄清国内的诸多误解,我们比较了国内外流动性概念,并对其供给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魏健  
本文遵循信用货币制度下资产创造负债的逻辑关系,借鉴外国央行及商业银行的经验做法,构建先资产利率后负债利率、先金融市场利率后银行机构利率的目标传导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构建目标模式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从中央银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琦  
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流动性管理工具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实证上一直存在争议,其原因可能是以往研究只关注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而忽视了其他流动性冲击因素,从而导致遗漏变量问题。采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流动性水平的超储率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了显著的流动性效应,即超储率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利率平均下降45个基点。此外,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货币政策基调、通货膨胀等变量对银行间市场利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央银行有效调控银行间利率提供了实证支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丽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大模式,当前后者逐渐演变为各国央行利率调控的主流模式。本文对国际上中央银行利率市场化调控方式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利率走廊机制在世界各国的操作实践,着重分析总结了利率走廊机制自诞生至今运行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以期对两种市场化利率调控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比较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荣芳  
关于改革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周荣芳一、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形成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的形成,始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之后。而中央银行通过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并把它作为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则始于1986年。中央银行利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易振华  
本文将同业业务特征及其对银行资产负债行为的影响纳入到流动性分析框架,探索传统存贷业务监管约束强度、同业规模与流动性水平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而构建基于银行间市场的动态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同业业务对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同时考察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不同方式对平滑流动性波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扩张传统信贷业务时受到的传统监管约束越大,发展同业的动机相应越强;在同业规模超过一定界限后,随着银行同业比重的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随之提高;银行同业行为导致资产与负债之间期限错配的扩大,加剧了其顺周期性特征,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升高,弱化了央行原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执行效果;面对同业引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波动,中央银行采取以利率引导为主、非常规政策工具为辅的组合型流动性管理方式行之有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学军  
本文从探究全球流动性原因的思路出发,描述了对流动性的理解;分析了目前全球流动性的特征;在寻求全球流动性的根源过程中,重点阐述全球流动性与世界几个主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因果关系。并且,结合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表明了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对中央银行的挑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翔  
本文总结了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原则、工具和措施,以及金融危机后西方中央银行对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弹性以及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结构性、平衡性、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等方面分析了西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中夏  
本文以20国集团框架下对全球流动性的政策讨论为背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流动性的定义、度量和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探讨了全球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框架和面临的主要课题,讨论了货币供应量、流动性总量概念的动态演变以及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简要讨论了围绕全球储蓄过剩和外汇储备投资的几个争议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峰  蔡春春  
2013年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时出现了明显的利率回滞现象,传统的流动性供求分析框架难以解释。本文基于冲击不确定性、银行多样性和不完全的中央银行融资可得性假设,从微观出发构建了涵盖货币市场利率、流动性供求和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突破合理水平时,中央银行应投放大量流动性至阈值水平,改善融资可得性,使利率快速回落。中央银行的适宜工具是通过常备借贷便利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为此需要提高其透明度和适用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郭少明  陈东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商业银行存贷比持续下降、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速差距拉大以及商业银行持有的央行负债比重不断上升。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及金融形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短期内难以缓解。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经营风险,陷入多重挤压的盈利和两难选择等经营困境。从现实来看,利率(货币市场收益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预期看,一轮新的升息周期即将来临,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暴露在了利率风险之下。然而,在持续8年的降息周期中,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晋重文  毛晓琴  李玉峰  
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 ,当前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利率市场化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 ,尽管这些负面效应是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的 ,但并不能对此毫无管制 ,放任自流。中央银行应该并且能够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文章还通过比较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勋培  孔迅  刘清林  
迈向利率市场化的中央银行利率监管策略中国人民银行湖北宜昌分行王勋培,孔迅,刘清林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明了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