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2)
- 2023(6437)
- 2022(5118)
- 2021(4769)
- 2020(3661)
- 2019(8197)
- 2018(7795)
- 2017(14857)
- 2016(7859)
- 2015(8078)
- 2014(8045)
- 2013(8214)
- 2012(7486)
- 2011(6941)
- 2010(7052)
- 2009(6471)
- 2008(6378)
- 2007(5925)
- 2006(5151)
- 2005(4178)
- 学科
- 济(32419)
- 经济(32378)
- 农(22231)
- 业(21904)
- 管理(16716)
- 农业(15030)
- 企(12492)
- 企业(12492)
- 方法(12325)
- 数学(11057)
- 数学方法(10900)
- 业经(10197)
- 中国(9468)
- 地方(8047)
- 制(8042)
- 学(7695)
- 财(7426)
- 农业经济(6685)
- 发(6551)
- 融(5815)
- 金融(5814)
- 银(5691)
- 银行(5683)
- 发展(5626)
- 展(5620)
- 行(5464)
- 策(5176)
- 收入(4963)
- 体(4750)
- 村(4680)
- 机构
- 学院(113710)
- 大学(112062)
- 济(44627)
- 经济(43422)
- 研究(40971)
- 管理(40067)
- 理学(35002)
- 理学院(34472)
- 管理学(33726)
- 管理学院(33496)
- 中国(29884)
- 农(26662)
- 科学(26191)
- 京(22992)
- 财(20697)
- 所(20511)
- 农业(19783)
- 中心(19322)
- 业大(19151)
- 研究所(18860)
- 江(16940)
- 范(16892)
- 师范(16725)
- 财经(16661)
- 经(15252)
- 院(14648)
- 经济学(14329)
- 北京(13832)
- 州(13820)
- 省(13672)
- 基金
- 项目(81321)
- 科学(65046)
- 基金(61042)
- 研究(57505)
- 家(54318)
- 国家(53833)
- 科学基金(45865)
- 社会(38968)
- 社会科(36689)
- 社会科学(36682)
- 基金项目(32760)
- 省(31741)
- 自然(29523)
- 自然科(28878)
- 自然科学(28871)
- 自然科学基金(28358)
- 划(26834)
- 教育(25578)
- 资助(23599)
- 编号(22188)
- 重点(18347)
- 成果(17953)
- 发(17867)
- 部(17782)
- 国家社会(16881)
- 创(16406)
- 性(16240)
- 农(15874)
- 科研(15576)
- 课题(15549)
共检索到164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寇怀云
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并从农村获取建设用地指标,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重构农民生活空间。村改居社区空间的商品性、阶层性、共有性和规则多元性,意味着其面临更为复杂的公共事务和更为多元的利益主体。在“村改居”空间生产阶段缺乏参与的农民,入住新型社区之后,与乡村干部在公共空间利用上展开机智灵活的竞争。他们基于产权性、生计性和补偿性理由,施展富有权宜性和流动性的策略,修改了政府单向度规训农民生活的治理框架,型塑出社区公共空间的“流动性”景观。在“村改居”社区空间秩序达成中,基于主体互动达成的流动性平衡机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在农民生活空间现代化转型进程中,有必要确立农民参与建设、治理自身生活空间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的政社互动形成有活力的新社会空间治理共同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程琳 寇怀云
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并从农村获取建设用地指标,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重构农民生活空间。村改居社区空间的商品性、阶层性、共有性和规则多元性,意味着其面临更为复杂的公共事务和更为多元的利益主体。在“村改居”空间生产阶段缺乏参与的农民,入住新型社区之后,与乡村干部在公共空间利用上展开机智灵活的竞争。他们基于产权性、生计性和补偿性理由,施展富有权宜性和流动性的策略,修改了政府单向度规训农民生活的治理框架,型塑出社区公共空间的“流动性”景观。在“村改居”社区空间秩序达成中,基于主体互动达成的流动性平衡机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在农民生活空间现代化转型进程中,有必要确立农民参与建设、治理自身生活空间的主体地位,通过充分的政社互动形成有活力的新社会空间治理共同体。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滢波 鲁传颖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物理空间在虚拟空间中全方位的映射,两个空间的密切交融加快了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的生成。当前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正在经历从安全主导转向安全与发展并重、治理理念从差异转向差异与兼容并存、治理机制从功能性转向全面覆盖。数字经济、互联网内容、信息通信技术供应链和网络军事安全四个主要领域展示了当前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变革让中国获得了平等参与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机会,良好的网信发展基础赋予了将实践转化为国际规则的能力,中国应抓住机遇,在网络空间全球秩序构建进程中积极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素秋 何鹏举
中日两国在两千多年的交往过程中,双边关系既有处于平衡状态的时期,也有处于平衡状态被打破的时期。而对于中日关系的平衡状态起到巨大影响作用的主要有主客观两种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地区秩序;主观因素主要指中日两国的历史记忆。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开启了国际秩序的新的深刻变革,而在新的国际秩序中,中日两国间的新平衡状态也将不会超出准世界大国与经济大国间关系这一框架。而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间平衡状态的形成,则有必要通过增强"友好记忆",弱化"对立记忆"来改善两国间的历史记忆。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平衡状态 国际秩序 历史记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扬·拉扎里·卡西姆 伊林甸甸
习马会在新加坡正式召开之前,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当这次史诗级的会面终于在2015年11月7日发生时,其效果是空前的。这不仅仅是一次发生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一次史无前例的双边会谈,更是在传达着一个信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有意整合亚洲,甚至怀有影响全球秩序的雄心壮志。这一切将从中国自己的后院——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太地区,开始进行。北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已经激起了区域内广泛的不安。通过融合台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云廷
中国城市社区的邻里空间正由过去的平均走向分异,日益加大的居住隔离现象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随着城市转型中房地产市场的成熟,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成为城市中邻里空间最重要的分异元素。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类别往往成了一种以居住地点来暗示其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一种微妙的表达方式。邻里效应对于家庭主体的邻里选择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影响了家庭对邻居和居住地点的选择,而邻里选择行为也必将影响到总体的邻里结构和社区景观。居住隔离正在改变着城市的居住形态。以迁居方式进行的居住空间筛选过程增加了居住隔离的程度。基于邻里选择的城市社区空间的重构是在对城市社区空间本质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邻里空间秩序的再造,它是通过"城市转型"的概念来构建的,是一种持续性的、多样化的空间重组过程。
关键词:
居住隔离 邻里选择 空间重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青 潘玲
在低碳国际秩序下,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碳技术利用市场。由于发达国家在碳利用技术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我国采取出口制成品以换取发达国家的低碳利用技术,则其经济发展将陷于发达国家所设置的低碳贸易分工格局。事实上,低碳贸易分工格局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是长期存在的。本文的福利均衡分析表明,我国将遭受长期的净国民福利损失。因此,为了化解低碳国际秩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对重新构造经济平衡的路径进行了具体设计。
关键词:
低碳 贸易秩序 经济影响 再平衡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袁鹰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治经济周期对货币秩序的扰动在开放经济条件中,政治经济周期传导的主要渠道包括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其中金融交易主要是指国际货币借贷和国际资本投资。国际上有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传导因子进行了研究①。综合起来看,可以发现相对价格、实际利率、汇率和资本边际产出是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因素。在这些传导因子的作用下,一国或多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周期可能通过多种传导渠道向外扩散,最终生成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周期②。研究也发现,一国的制度安排和经济周期的传导也有重要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就是国际贸易制度安排、国际金融制度安排和国际汇率制度安排等有阻隔或加强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功能。一般来说,一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从明 王聪 陈昊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南北地区因初始经济禀赋的微小差异,政商互动分别演化出“开放经济秩序”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不同类型营商环境培育出南方“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北方“大企业顶天立地”的经济景观。“开放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以低制度成本优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经济高水平集聚;以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南方地区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而“限制经济秩序”的营商环境则带来北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失速。文章采用南北城市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指标“两两捉对”回归的实证策略,直接识别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平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营商环境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的解释能力在5.83%~14.23%之间,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佐证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强调,实现南北经济平衡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推进城市营商环境从“限制经济秩序”向“开放经济秩序”的演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思红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总体性国家整合模式逐步裂解并演化为弱国家弱社会整合方式,乡村秩序变得越来越弱质,并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一个危机时期,直到现在才走出困境。这主要归因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农民负担日益加重的困境以及相关整合因素的支撑。但是,随着一些相关结构要素的变化,当前相对平稳的乡村秩序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建构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有新内容的强国家强社会整合模式是实现平稳乡村秩序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乡村秩序 社会结构 整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前满
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是资本逻辑的衍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全球化参与拓展各经济主体提供获利机会和空间,交互摩擦和利益诉求需要以利益平衡来调和,即贸易平衡。而在技术、资源不平衡格局下,这种平衡是一种价值扭曲的平衡。资本逻辑的"必然"是对资本放任的结果,不是经济运行结构的逻辑必然,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生产与消费的结构体系,生产地与消费地以及生产中心与创新中心的分离,影响到地域经济结构平衡,即全球化的结构不能确保地域结构有序。因而,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秩序只是资本逻辑的辩护,平衡利益的贸易平衡不能替代区域经济的结构平衡,即消费与生产不能脱节。因此,全球化必须回归到区域层面上的生产-消费的循环上来,把民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艺璇
借鉴布迪厄的资本概念,将空间资本界定为附着于空间关系之上并具有某种利益倾向的一系列资源和权力,包括空间经济资本、空间社会资本和空间文化资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空间资本理论模型解释居住区隔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不同于既有空间区隔研究的结构论取向,作为一种外显化的居住秩序,空间资本差异会使居民基于身体的空间体验而形成不同的形象性认识,这种形象性认识作为居民感性认知的前提,在其空间获得感和空间被剥夺感的情感序列中生产出居住空间的排斥与区隔。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勇辉 彭波
国际秩序分层是国际社会中各个行为体之间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引入了社会学领域内社会封闭的分析方法,将社会封闭理论应用于国际关系,构建了国际社会封闭理论,把国际秩序分层视为上级行为体自上而下的排斥和下级行为体自下而上的模仿,并阐释这种分层的生成机理。国际社会封闭的策略主要有三种:排斥、包容与嵌入。排斥与模仿是推动国际秩序分层的主要动力,排斥是主要的权力作用方式,模仿则是包容策略中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对国际社会封闭理论的检验,本文分析了在南太平洋地区形成的封闭性安全体AUKUS如何对太平洋岛国进行排斥,及太平洋岛国所提出的“蓝色太平洋”构想如何采取模仿策略应对相关排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惠敏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和城镇周边迅速形成了一些集中村改居社区。集中村改居社区,存在许多单靠政府或者社区组织无法实现良好治理的困境。进一步优化集中村改居社区治理,应实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共治,顺利实现集中村改居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过渡,全面提高集中村改居社区的治理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村改居”社区 政社合作 治理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惠敏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郊区和城镇周边迅速形成了一些集中村改居社区。集中村改居社区,存在许多单靠政府或者社区组织无法实现良好治理的困境。进一步优化集中村改居社区治理,应实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合作共治,顺利实现集中村改居社区向城市社区的过渡,全面提高集中村改居社区的治理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村改居”社区 政社合作 治理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