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6)
- 2023(13587)
- 2022(11869)
- 2021(11502)
- 2020(9515)
- 2019(22243)
- 2018(21917)
- 2017(42668)
- 2016(23229)
- 2015(26158)
- 2014(26161)
- 2013(26083)
- 2012(24133)
- 2011(21865)
- 2010(21668)
- 2009(19819)
- 2008(19402)
- 2007(16668)
- 2006(14567)
- 2005(13212)
- 学科
- 济(93516)
- 经济(93405)
- 管理(64085)
- 业(60859)
- 企(49710)
- 企业(49710)
- 方法(44243)
- 数学(38911)
- 数学方法(38463)
- 中国(27303)
- 农(24415)
- 财(23386)
- 学(20312)
- 贸(19722)
- 贸易(19712)
- 业经(19349)
- 易(19270)
- 制(17916)
- 地方(16442)
- 农业(16037)
- 银(15468)
- 银行(15431)
- 理论(15015)
- 行(14737)
- 融(14648)
- 金融(14647)
- 务(14531)
- 财务(14461)
- 财务管理(14432)
- 和(14335)
- 机构
- 大学(332384)
- 学院(327509)
- 济(137426)
- 经济(134625)
- 管理(128836)
- 研究(116212)
- 理学(111298)
- 理学院(110044)
- 管理学(108196)
- 管理学院(107616)
- 中国(89233)
- 京(71691)
- 科学(70537)
- 财(62205)
- 所(59080)
- 研究所(53878)
- 中心(51788)
- 农(51761)
- 财经(50338)
- 业大(47444)
- 北京(46252)
- 经(46038)
- 江(45478)
- 范(43316)
- 师范(42934)
- 经济学(42356)
- 院(41741)
- 农业(40613)
- 经济学院(38168)
- 财经大学(37740)
- 基金
- 项目(223113)
- 科学(175671)
- 基金(164051)
- 研究(162698)
- 家(143614)
- 国家(142477)
- 科学基金(121547)
- 社会(103256)
- 社会科(97885)
- 社会科学(97860)
- 基金项目(86449)
- 省(83166)
- 自然(79075)
- 自然科(77284)
- 自然科学(77266)
- 自然科学基金(75891)
- 教育(74167)
- 划(71699)
- 资助(68948)
- 编号(64747)
- 成果(53682)
- 部(50726)
- 重点(49814)
- 发(46869)
- 创(45783)
- 课题(44601)
- 教育部(43640)
- 国家社会(42961)
- 创新(42803)
- 科研(42795)
- 期刊
- 济(146393)
- 经济(146393)
- 研究(101930)
- 中国(60703)
- 学报(52341)
- 科学(48809)
- 农(47117)
- 管理(46848)
- 财(45739)
- 大学(39439)
- 学学(36960)
- 教育(35098)
- 融(32890)
- 金融(32890)
- 农业(32865)
- 技术(26432)
- 财经(24983)
- 经济研究(24465)
- 业经(21702)
- 经(21406)
- 问题(19596)
- 业(17215)
- 贸(17214)
- 图书(17175)
- 理论(16487)
- 技术经济(15586)
- 世界(15258)
- 科技(15123)
- 国际(15122)
- 实践(14735)
共检索到484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建军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要害性问题。所谓"流动性导流",就是将目前过剩的流动性通过若干可能的渠道疏导到实体经济之外,使之基本不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由外向型经济结构引起的外汇过多流入造成的,在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且人民币升值预期难以根本逆转的情况下,只能从疏导过多流动性的角度来寻找防治通胀之道。具体的疏导渠道包括将一部分流动性导向境外和在境内扩大虚拟经济以吸收一部分流动性。后者是解决当前通胀压力和股市扩容压力的一箭双雕之策,也是本文的新观点所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建
自2006年年初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当前,过剩的流动性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预防和消除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流动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来,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谜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谜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如胜
流动性过剩之谜的具体成因:即是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大量外汇占款,从而加大了基础货币的投入量。目前央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工具,即主要通过:(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票据买卖来扩张或收缩(即吞吐基础货币);(3)上调存贷款利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过剩 具体运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怀 耿刚德
货币流动性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金融业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目前出现的"钱荒"背景是实际货币严重超发,从而增加了对其解释的难度。鉴于此,结合中国的国情,从经济与金融政策、国内金融市场、货币外流、经济形态、军费支出等视角,讨论了中国"钱荒"问题产生的根源,给出了消除"钱荒"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流动性趋紧 货币中性 深化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昌利
本文基于对1994年以来的相关季度数据,着重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对广义货币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进行探讨;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这一层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当局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大操作力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治国 徐寒飞
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货币流通速度最低的主要经济国家,中国货币之谜更存在特殊性。货币政策的多任务性影响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基础货币调整与货币乘数变动同时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资金流动性过剩。货币当局的资产结构和公众的资产偏好分别影响着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是形成中国货币之谜的根源,而消除流动性过剩也须借助转变货币当局资产结构和公众资产偏好来实现。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货币之谜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飞燕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上个世纪末国内商业银行出现了持续性的流动性过剩,引起了理论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考察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的发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发展阶段、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改善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运用H-P滤波法,考察1990~2006年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绝对和相对规模,并通过分析货币波动与经济波动的联动关系,揭示经济波动对货币波动的解释力度,进而对中国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做出解释。研究显示:从绝对量上看,现阶段有货币流动性过剩规模最大且有上升的趋势;从相对量上看,现阶段货币流动性过剩并非处于历史的高点。同时,中国货币波动能部分被经济波动所解释,受投机、制度变迁等外生因素的影响较大,反映出中国货币波动的脆弱性。
关键词:
货币流动性过剩 经济波动 联动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黎明 陈俊秀 李正辉
文章在对货币流动性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流动性强弱将广义货币M2划分为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准货币三个部分,再根据货币的演化机制定义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采用HP滤波法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的特征演化;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后加权得到实体经济综合指标,并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货币流动性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演化。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动性结构的演化可分为四个周期,其长期演化特征是货币的流动性越来越弱;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系数上升幅度与波动幅度具有差异性;活期存款和准货币流动性结构对实体经济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
关键词:
货币流动性 结构系数 特征演化 关联演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洁琼 刘传哲 何凌云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实物资产价格效应和金融资产价格效应,发现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与一般物价、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对一般物价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对实物资产价格的影响。
关键词:
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价格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永济 李伯钧 金雯雯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对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对产出、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具有明显的时变性,流动性冲击对宏观变量影响的时变特性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资产价格繁荣—衰退、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周期及信贷周期等)。借助单方程方法估计不同的经济状态下流动性冲击对宏观经济的额外影响。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效果预测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丁丁 陈卫红
论证了流动性偏好对我国货币需求变化的影响机理和传导机制,通过理论阐释和2002-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我国货币余额长期均衡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流动性偏好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在三方面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第一是物价水平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在加深,物价水平抬升的频次推动了居民对货币需求量的增长要求;第二是利率对货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性和周期性在增强,货币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和频次对利率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是物价水平及产品需求量对货币需求变化所造成的冲击,由于相反的迂回参与效
关键词:
流动性偏好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洁琼 刘传哲 何丽娜
一、流动性过剩的内涵与测度之辩流动性过剩,即过剩的流动性。那么什么是流动性?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流动性偏好,即指对货币的偏好,从此,流动性成为货币的代名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0年颁布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中指出:"流动性指的是金融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在短时间内以全部或接近市场的价格出售。"根据这一内涵,变现损失越少,变现所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林乐芬 高文芳
本文对当前造成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巨额外汇储备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因素;过剩的流动性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也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股票市场的繁荣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但充裕的货币流动性则可能有利于股票市场通过整合获得健康发展。合理制定有利于房市、股市发展的以"疏"为主的政策,其利要大于以"堵、抑"为主的政策,利用过剩的流动性消化成长中可能产生的泡沫,不仅有利于缓解流动性过剩,更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泡沫化倾向。文章认为这两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流动性 泡沫化 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