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9)
- 2023(12544)
- 2022(10313)
- 2021(9669)
- 2020(7967)
- 2019(18146)
- 2018(17559)
- 2017(33538)
- 2016(17858)
- 2015(19747)
- 2014(19465)
- 2013(19695)
- 2012(18809)
- 2011(17389)
- 2010(17544)
- 2009(16284)
- 2008(15969)
- 2007(14300)
- 2006(13055)
- 2005(12028)
- 学科
- 济(99010)
- 经济(98910)
- 业(49752)
- 农(46810)
- 管理(39614)
- 方法(32339)
- 农业(31021)
- 数学(29103)
- 数学方法(28876)
- 企(27283)
- 企业(27283)
- 中国(26455)
- 地方(22192)
- 业经(20721)
- 学(19332)
- 制(16902)
- 财(16469)
- 贸(16215)
- 贸易(16202)
- 易(15811)
- 融(13940)
- 金融(13939)
- 发(13918)
- 银(13604)
- 银行(13578)
- 行(13213)
- 地方经济(13210)
- 体(13086)
- 环境(12593)
- 策(12183)
- 机构
- 大学(264139)
- 学院(263806)
- 济(128856)
- 经济(126850)
- 研究(105372)
- 管理(93884)
- 中国(81130)
- 理学(80621)
- 理学院(79646)
- 管理学(78351)
- 管理学院(77857)
- 农(65061)
- 科学(61696)
- 京(56035)
- 所(54813)
- 财(54325)
- 农业(50021)
- 研究所(49773)
- 中心(46413)
- 业大(44209)
- 财经(43075)
- 经济学(41696)
- 经(39474)
- 江(39321)
- 经济学院(37412)
- 院(36418)
- 北京(35765)
- 范(33769)
- 科学院(33743)
- 师范(33435)
- 基金
- 项目(173919)
- 科学(137687)
- 基金(130339)
- 研究(125580)
- 家(116457)
- 国家(115174)
- 科学基金(96166)
- 社会(84655)
- 社会科(80055)
- 社会科学(80032)
- 基金项目(67703)
- 省(64945)
- 自然(59526)
- 自然科(58140)
- 自然科学(58122)
- 自然科学基金(57134)
- 划(54936)
- 教育(54530)
- 资助(52957)
- 编号(47200)
- 部(40366)
- 发(40094)
- 重点(39710)
- 成果(38974)
- 国家社会(37463)
- 农(35602)
- 创(35520)
- 中国(34346)
- 性(34171)
- 教育部(34070)
- 期刊
- 济(151822)
- 经济(151822)
- 研究(84761)
- 农(67939)
- 中国(57129)
- 学报(47016)
- 农业(45903)
- 科学(43355)
- 财(39182)
- 大学(36161)
- 学学(34631)
- 管理(33407)
- 融(29508)
- 金融(29508)
- 业经(25954)
- 经济研究(24631)
- 业(23046)
- 财经(22703)
- 问题(20901)
- 教育(20763)
- 技术(20083)
- 经(19810)
- 世界(19190)
- 贸(16514)
- 国际(14788)
- 版(14649)
- 农村(14595)
- 村(14595)
- 技术经济(14471)
- 农业经济(14205)
共检索到41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练 刘洋
家庭农场是新词,但却不是新事物。流动性家庭农场,作为家庭农场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较长的发展阶段。从本质上来讲,流动性家庭农场与小农更为接近,是小农经济的另一种表达,也可以说,流动性家庭农场是小农经济的延伸和升级。同样,流动性家庭农场作为小农经济的一部分,在农业劳动力匮乏地区,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粮食安全和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积极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澜 付少平 蒋舟文
在法国现代化过程中,大革命中的土地政策奠定了法国小农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现代化因为土地的过于碎化而步履艰难。直到20世纪中期才采取措施在有效实现土地集中的基础上加速并最终完成农业现代化进程,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从而真正成为资本主义农业强国。分析此期间法国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同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中国小农经济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李根蟠目前我国史学界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我国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是封建制或封建地主制的前提和标志。按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以前固然无所谓小农经济;而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领主制社会中是否存在小农经济,实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纪志耿 罗玲
小农经济为何存在?两百多年来,以西斯蒙第、伯恩斯坦和俄国民粹派为代表的“小农经济稳固论”者,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行过多次思想交锋。据此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小农消亡的必然性,对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存在及发展缺乏有效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劳动和资本结合的三个阶段,皆论述了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形式及缘由,即在劳动隶属于资本的过渡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依附性存在,在劳动形式隶属于资本的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周期性存在,在劳动实际隶属于资本的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游离性存在。当前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为指导,统筹把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利益衔接、产业衔接、要素衔接和组织衔接。
关键词:
小农经济 政治经济学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军蓉 祁春节
本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背景下,基于湖北省8家柑橘合作社的调查资料,对小农经济改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农经济改造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合作意识淡薄;农民投资意愿不强;农民机会主义倾向严重;农民素质有待提高。为此,本文提出应该重视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完善农业保险体制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和合作社财政扶持与监督并重。
关键词:
小农经济改造 农民专业合作社 必要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冬水 黄少安
永佃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土地产权制度,它的产权结构在理论上具有激励土地流转和集中的功能,但在传统农业社会,永佃制不但没有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反而使小农经济得到强化和延续。中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是一种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制度和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农场化经营是中国农业摆脱小农经济束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理想而可行的变革方向,推进农场化经营需要对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永佃制 小农经济 农场化经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地主制时代,存在着比西欧发达的市场。这种市场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小农与市场的联系相当密切,以至流通已成为小农经济再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但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市场(可称为传统市场)和建立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史上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发表了一组有关论文。为了推进研究与讨论的深入,中国经济史学会和本刊六月八日在京组织了专题研讨会。现把讨论会纪要和会议印发的长篇述评全文发表。本期刊登的方行、魏金玉、江太新、李向军、刘兴林等同志的论文亦与此论题有关。本刊将继续发表有关研究成果与动态,并欢迎广大作者、读者以不同形式(如专论、笔谈)对此发表意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东勃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农村改革 农业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中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生计,他们或暂时或永久地离开了农村,使得农村成为了"三留守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栖息之地。同时,留守群体也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的主要从业人员,当前的小农经济呈现出既异于经典理论表述的小农经济,又异于资本主义式农业的经营模式,而是表现为基于小农家庭的性别与代际分工而形成的妇女种田、老人农业,以及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靖
长期以来被用以描述中国农业特征的"小农经济"概念,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欧洲农业状况提炼出的一个分析性概念,用来指涉相对于机械化大规模农场而存在的传统手工劳动、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家庭生产方式。对于概念工具使用,首先要将其本土化为一个与经验证据紧密结合的概念,如果说传统时期中国农业因"规模细碎、土地家户私有、依赖家庭手工劳动以及自给自足"的特征而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概念的话,那么在中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克保
由于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从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外汇储备过快增加造成的。解决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外贸政策以及金融市场政策等方面应该协调配合,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战乱时期,但乱中有变,小农经济与市场并非漆黑一团。北魏太和九年(485)实行了均田制,农民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数额的土地,再以租庸调形式为封建国家尽义务。西魏、北齐、北周、隋以至唐前期,均继承北魏均田制。在这种土地制下,个体小农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与此有关。隋唐时期是均田制下小农经济潜力发挥得最为出色的时期,开元天宝时出现了“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主持人按】农村研究有两个目标,一是认识中国农村,进而认识整个中国,二是建立具有本土契合性和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照搬既有的成熟理论(主要是西方理论)解释具有相当独特性和变动性的中国经验,就谈不上对农村对中国的正确认识。因此,研究者应当以开放的学术胸怀和敏锐的经验感知力深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实践中去,有主体性地吸收成熟理论,在经验与理论的反复穿梭中逐步提升理论抽象程度,在此过程中要容许和忍受理论的粗放和不成熟,通过不断的学术积累与接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和农民经济,如何认识中国式的小农经济,不仅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以下发表若干意见。一到目前为止,中国农民家庭的基本特征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劳动力再生产模式。当前大约有80%农民家庭都存在年轻子女外出务工以获得务工收入、年龄比较大的父母留守在家务农以获取务农收入的结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同时有务工和务农两笔收入,这个农民家庭的劳动力再生产就可以完成得比较顺利,家庭生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