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62)
- 2023(20148)
- 2022(16876)
- 2021(15684)
- 2020(13217)
- 2019(30081)
- 2018(29424)
- 2017(55577)
- 2016(30400)
- 2015(33911)
- 2014(33725)
- 2013(33433)
- 2012(31537)
- 2011(28608)
- 2010(28845)
- 2009(27030)
- 2008(26852)
- 2007(24243)
- 2006(21384)
- 2005(19518)
- 学科
- 济(135465)
- 经济(135311)
- 管理(85997)
- 业(82723)
- 企(67030)
- 企业(67030)
- 方法(56304)
- 数学(49290)
- 数学方法(48847)
- 中国(36957)
- 农(33557)
- 财(33142)
- 制(30744)
- 学(29686)
- 银(28459)
- 银行(28312)
- 地方(27635)
- 业经(27576)
- 行(26859)
- 贸(25232)
- 贸易(25211)
- 易(24372)
- 融(24224)
- 金融(24215)
- 农业(22557)
- 技术(21947)
- 体(19738)
- 务(19702)
- 财务(19662)
- 财务管理(19616)
- 机构
- 大学(443943)
- 学院(440210)
- 济(189932)
- 经济(186174)
- 管理(162619)
- 研究(160191)
- 理学(139498)
- 理学院(137800)
- 管理学(135465)
- 管理学院(134639)
- 中国(125720)
- 科学(97944)
- 京(94618)
- 财(87633)
- 农(83575)
- 所(83171)
- 研究所(75744)
- 中心(72446)
- 财经(69635)
- 业大(67747)
- 江(67320)
- 农业(66204)
- 经(63350)
- 经济学(60211)
- 北京(59696)
- 院(56967)
- 范(56569)
- 师范(55867)
- 经济学院(54212)
- 州(53374)
- 基金
- 项目(291851)
- 科学(229592)
- 基金(214315)
- 研究(206071)
- 家(190515)
- 国家(188962)
- 科学基金(159680)
- 社会(133541)
- 社会科(126705)
- 社会科学(126671)
- 基金项目(112774)
- 省(112551)
- 自然(103847)
- 自然科(101577)
- 自然科学(101537)
- 自然科学基金(99839)
- 划(96278)
- 教育(94629)
- 资助(87803)
- 编号(79212)
- 重点(66982)
- 成果(65470)
- 部(65378)
- 创(63708)
- 发(63087)
- 创新(59208)
- 课题(56883)
- 国家社会(56659)
- 科研(56207)
- 教育部(55527)
- 期刊
- 济(209584)
- 经济(209584)
- 研究(135461)
- 中国(90629)
- 学报(77708)
- 农(75259)
- 科学(69533)
- 财(68201)
- 管理(61291)
- 大学(57475)
- 学学(54615)
- 融(52802)
- 金融(52802)
- 农业(49143)
- 教育(43650)
- 财经(36067)
- 技术(35646)
- 经济研究(35433)
- 经(31104)
- 业经(31047)
- 业(27940)
- 问题(27639)
- 贸(24517)
- 技术经济(22832)
- 版(22242)
- 国际(22057)
- 世界(21814)
- 统计(21249)
- 科技(21035)
- 商业(19655)
共检索到674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韩扬 何建敏
为了揭示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度财务报告和面板回归模型验证了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表内流动性创造对第二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小,并且对各层次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表外;表外流动性创造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科目和风险承担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流动性创造上调的可行性,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动态面板回归 资产负债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天 王晓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不利于其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提高。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而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此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不良贷款率对其流动性创造能力的提升有着较为明显的负向作用,但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大对贷款溢价较高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对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施行差异化监管策略;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快业务转型,减少对存款的依赖,实现从存贷业务向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转变。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 流动性创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课题组 连平 孙兆斌 徐光林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国内资本市场调整以及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应重视对流动性的预测和管理。本文在明确区分宏观经济流动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非负约束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1997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银行流动性受主要内外部因素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3年到2007年,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其流动性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利率和资本市场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物价和M2增速对银行业流动性的影响则不显著。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
关键词:
流动性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金清 吴有红
本文在运用SFA法测度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效率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影响商业银效率的"阙值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水平的适度性。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对商业银效率的影响存在"阙值效应",但该效应并未因商业银行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发现,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进入水平总体上位于适度区间内,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外资银行 SFA 效率 阙值效应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爱民 陈远
利用中国151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其流动性创造的数值,依中国商业银行的体系经过方差分析将其分为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验证银行资本结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银行"风险吸收效应"更为显著,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脆弱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加强对区域性银行的政策鼓励和扶持,从而有效地优化市场结构。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非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超 周峰 唐莹
采用中国银行业2007~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过度贷款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银行业整体来看,贷款过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均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正向关系,证实了流动性螺旋假说。就不同银行类型而言,贷款过度增长率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受银行类型影响;不良贷款率与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因银行类型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也越高;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二者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相关结论可为银行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信贷与流动性监管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过度贷款 不良贷款率 流动性创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明辉 孙莎 刘莉亚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角度,采用中国银行业1998-201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银行的总体流动性创造,具体表现为降低了表内流动性创造,却提升了表外流动性创造;同时,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因银行自身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大小而存在差异。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越小。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流动性创造受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越小。本文结论能够为货币当局从银行流动性创造角度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 表外业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凡 齐天翔 周伟峰
本文基于中国202家商业银行2009~2014年度财务数据,研究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越高,流动性创造越低,二者具有因果关系;进一步看,银行市场集中度越高,越能促进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结论认为:应降低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集中度,促进银行竞争活力,减弱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凡 齐天翔 周伟峰
本文基于中国202家商业银行20092014年度财务数据,研究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越高,流动性创造越低,二者具有因果关系;进一步看,银行市场集中度越高,越能促进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结论认为:应降低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集中度,促进银行竞争活力,减弱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凡 齐天翔 周伟峰
本文基于中国202家商业银行20092014年度财务数据,研究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资本充足率越高,流动性创造越低,二者具有因果关系;进一步看,银行市场集中度越高,越能促进二者之间的负向关系。结论认为:应降低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集中度,促进银行竞争活力,减弱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莎 李明辉 刘莉亚
文章基于1998-2012年我国113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流动性创造水平降低,这验证了"金融脆弱-挤压假说"。(2)流动性创造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在三类银行中均显著为负,即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越大,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越高,但银行并没有相应地提高资本充足率。文章的结论为我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资本与流动性监管政策以及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加强资本与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明雷 洪图 贺济郁
流动性创造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能否发挥金融中介职能的重要参考。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初次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度对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显著提升了其流动性创造水平,并且主要增加了资产端的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系统重要性程度更高、规模更大、经营绩效更好的银行受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入选系统重要性银行主要扩大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贷款、活期存款和资本债券规模。本文不仅丰富了关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研究,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理论研究提供了补充。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度 流动性创造 银行竞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波 李言 李萌
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根据美国的经验,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进行杠杆转移是降低杠杆率的有效策略。结合中国各部门的杠杆率情况,通过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提高住户部门的杠杆率,成为实施杠杆转移策略的可操作选项,但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将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进而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会通过信贷和抵押品价值效应两个渠道发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作用,但该作用会受到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和房价变动的影响。利用2000—2015年65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采用Z值测度商业银行风险,检验了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规模较大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当房价上涨且变动幅度较小时,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降低作用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喻微锋 康琦
商业银行作为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传导部门,其行为更易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230家中国商业银行2005—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技术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在考虑内生性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2)相对于大规模、高资本充足率和国有银行而言,中小型、低资本充足率和非国有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所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降低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水平,但对表外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不显著;(4)机制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增大银行经营风险、提高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和降低储户预期三条途径显著降低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5)分地区研究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素华
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并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过于依赖利息收入,对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发缓慢或者受到限制,是中国商业银行存款相对过剩的根本原因。缺乏信用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充分行使存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造、外资银行进入和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及骨干企业产能资金双重过剩等因素,是引起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存款相对过剩会降低银行经营利润,恶化其资产风险构成。深度开放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在强化市场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以及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改善外资经济结构等,有助于缓解中国商业银行存款过剩压力。
关键词:
存款过剩 产能过剩 非利差收入 股票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