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8)
- 2023(7265)
- 2022(6110)
- 2021(5855)
- 2020(4845)
- 2019(10911)
- 2018(10529)
- 2017(21043)
- 2016(11488)
- 2015(12615)
- 2014(12586)
- 2013(12340)
- 2012(11725)
- 2011(10598)
- 2010(10923)
- 2009(9931)
- 2008(10283)
- 2007(9423)
- 2006(8574)
- 2005(8047)
- 学科
- 济(42718)
- 经济(42665)
- 业(33941)
- 管理(32881)
- 企(27880)
- 企业(27880)
- 银(18529)
- 银行(18384)
- 方法(17811)
- 行(17151)
- 制(16839)
- 数学(15457)
- 数学方法(15236)
- 中国(13358)
- 财(13306)
- 农(12739)
- 融(11822)
- 金融(11822)
- 策(10969)
- 度(10810)
- 制度(10805)
- 业务(9836)
- 业经(9452)
- 地方(9377)
- 贸(8620)
- 贸易(8608)
- 银行制(8522)
- 学(8474)
- 农业(8429)
- 易(8428)
- 机构
- 学院(160087)
- 大学(159583)
- 济(69136)
- 经济(67572)
- 管理(61425)
- 研究(57579)
- 理学(51720)
- 理学院(51120)
- 管理学(50388)
- 中国(50156)
- 管理学院(50038)
- 财(35868)
- 京(33624)
- 科学(32813)
- 所(29118)
- 农(27865)
- 财经(27557)
- 中心(27139)
- 研究所(26180)
- 江(25946)
- 经(25073)
- 银(23971)
- 银行(23026)
- 农业(21885)
- 行(21484)
- 经济学(21384)
- 业大(21189)
- 北京(21187)
- 州(20897)
- 院(20722)
- 基金
- 项目(101161)
- 科学(80438)
- 基金(74946)
- 研究(73983)
- 家(65148)
- 国家(64583)
- 科学基金(55369)
- 社会(47695)
- 社会科(45326)
- 社会科学(45314)
- 基金项目(38294)
- 省(38112)
- 自然(35847)
- 自然科(35060)
- 自然科学(35052)
- 自然科学基金(34458)
- 教育(34290)
- 划(32745)
- 资助(31982)
- 编号(29089)
- 成果(24804)
- 部(23341)
- 重点(22923)
- 发(21780)
- 性(21308)
- 课题(21066)
- 创(20760)
- 教育部(20210)
- 国家社会(19819)
- 创新(19434)
共检索到25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永红 林梓煌
央行能否正确分配救助的流动性供给直接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本文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纳入央行流动性救助决策函数中,将商业银行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用不完全合约模型分析央行的流动性救助策略,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央银行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采取较为宽松的紧急贷款标准;政府应当根据流动性短缺规模的不同改变央行由于银行倒闭需承担政治成本的权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永红 林梓煌
央行能否正确分配救助的流动性供给直接关系到应对金融危机的成效。本文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纳入央行流动性救助决策函数中,将商业银行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用不完全合约模型分析央行的流动性救助策略,结果表明:相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央银行应对系统重要性银行采取较为宽松的紧急贷款标准;政府应当根据流动性短缺规模的不同改变央行由于银行倒闭需承担政治成本的权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当前社会上对我国资金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流动性过剩”。然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利于央行实际的操作决策。为探求流动性的真实内涵,澄清国内的诸多误解,我们比较了国内外流动性概念,并对其供给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启示。
关键词:
流动性 基础货币 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晗 杨朝军
文章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与流动性冲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的提高能够改善银行的流动性,同时也激励了银行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流动性宽松时期,不断提升的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使银行风险资产过度膨胀,为危机埋下隐患。
关键词:
流动性冲击 银行资产配置 银行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嵘欣
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出发,以贵州省105家法人银行的同业业务数据模拟银行系统,并在银行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系统流动性风险模型,分析研究系统流动性风险在银行之间的传染途径以及银行之间、银行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等。研究发现,银行系统的不稳定和银行同步行为的协同效应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放大和蔓延的主要原因;系统的流动性冲击对大型银行影响更为突出,"大而不倒"实则不成立;声誉风险较系统性风险对小微型银行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预研预判区域性流动性风险,制定和落实差别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廉永辉 张琳
商业银行的结构流动性综合了银行融资稳定性和资产流动性两方面信息,从而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应用我国85家商业银行2006-2012年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测算了净稳定资金比率、核心融资比率和存贷比三个结构流动性指标,在此基础上的实证检验发现,结构流动性具有减弱流动性冲击对银行信贷供给负向影响的调节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1)结构流动性的调节效应显著存在于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组,但在国有及股份制银行组中不显著;(2)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组中,结构流动性的调节效应更明显;(3)存贷比指标的调节效应不够稳健。本文研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净稳定资金比率 核心融资比率 存贷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买建国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麦强盛 李谦 吕秀芬
商业银行通过参与银行间合约、债券投资和银团贷款等金融交易活动,相互间结成紧密的捆绑关系,加大了金融动荡快速传导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评估银行间系统性关联。网络传导分析可以规避银行双边风险敞口数据的限制,通过跟踪银行假想的几轮倒闭外溢效应,确定商业银行TCTF风险及其脆弱性。通过对17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冲击试验,发现银行业经营稳健,随着银行同业交易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显著增强了系统性影响。监管部门应该特别关注流动性紧缩事件导致的商业银行资金展期风险,它可能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来源。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红 豆春芳
本文通过分析资本监管和流动性冲击对银行资产配置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13—2020年13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资本监管和流动性冲击对银行贷款、债券投资类和准备金类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资本监管和流动性冲击的双重作用下,流动性冲击可能会弱化单一资本监管对银行贷款资产的减持效应,资本监管则可能强化了单一流动性冲击对债券投资类资产的减持效应;在资本和流动性的双重约束下,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具有规模异质性和上市异质性;在不同流动性约束水平下,资本监管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不一致,呈现非线性特征。监管当局应考虑不同监管政策的综合效应,把握监管力度,促使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资本监管 流动性冲击 资产配置行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学军
本文从探究全球流动性原因的思路出发,描述了对流动性的理解;分析了目前全球流动性的特征;在寻求全球流动性的根源过程中,重点阐述全球流动性与世界几个主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因果关系。并且,结合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表明了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对中央银行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流动性 央行 不确定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翔
本文总结了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原则、工具和措施,以及金融危机后西方中央银行对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弹性以及流动性管理的主动性、结构性、平衡性、与利益相关方的协调等方面分析了西方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央银行 流动性管理 国际经验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宏瑾
利率操作一直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但中央银行如何引导市场利率与目标利率相符,并非理论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为此,在全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流动性效应是中央银行利率操作的理论基础。随着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流动性效应有所减弱,预期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采取的零利率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预期效应对最优货币决策更为重要,同时流动性效应仍发挥着明显的作用。正是基于流动性效应和预期效应,各国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走廊两种主要模式开展利率调控。
关键词:
利率操作 流动性效应 预期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金中夏
本文以20国集团框架下对全球流动性的政策讨论为背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对全球流动性的定义、度量和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探讨了全球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框架和面临的主要课题,讨论了货币供应量、流动性总量概念的动态演变以及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简要讨论了围绕全球储蓄过剩和外汇储备投资的几个争议问题。
关键词:
全球流动性 中央银行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流动性管理 微观流动性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易振华
本文将同业业务特征及其对银行资产负债行为的影响纳入到流动性分析框架,探索传统存贷业务监管约束强度、同业规模与流动性水平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而构建基于银行间市场的动态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同业业务对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同时考察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不同方式对平滑流动性波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扩张传统信贷业务时受到的传统监管约束越大,发展同业的动机相应越强;在同业规模超过一定界限后,随着银行同业比重的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随之提高;银行同业行为导致资产与负债之间期限错配的扩大,加剧了其顺周期性特征,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升高,弱化了央行原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执行效果;面对同业引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波动,中央银行采取以利率引导为主、非常规政策工具为辅的组合型流动性管理方式行之有效。
关键词:
监管约束 同业业务 流动性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