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0)
2023(8700)
2022(7158)
2021(6683)
2020(5765)
2019(12885)
2018(12251)
2017(24598)
2016(12526)
2015(13404)
2014(13322)
2013(13325)
2012(12166)
2011(10985)
2010(11504)
2009(11300)
2008(10223)
2007(9159)
2006(8273)
2005(7970)
作者
(35826)
(29987)
(29184)
(28445)
(19138)
(14442)
(13573)
(11420)
(11417)
(10932)
(10200)
(10024)
(9695)
(9688)
(9523)
(9519)
(8704)
(8582)
(8445)
(8359)
(7535)
(7428)
(7200)
(6829)
(6761)
(6709)
(6657)
(6427)
(6185)
(5900)
学科
(48384)
经济(48336)
(36333)
管理(34058)
(30162)
企业(30162)
(27455)
金融(27455)
(25065)
银行(25047)
(24246)
中国(21287)
方法(19836)
数学(17278)
数学方法(17055)
(16590)
(14880)
(13044)
(11569)
财务(11522)
财务管理(11502)
地方(11370)
中国金融(11343)
企业财务(11132)
(10846)
业经(10703)
(9382)
贸易(9370)
(9164)
农业(9106)
机构
大学(172836)
学院(170490)
(73488)
经济(71906)
管理(62207)
研究(61034)
中国(56811)
理学(52566)
理学院(51954)
管理学(50986)
管理学院(50643)
(38328)
(36827)
科学(35004)
中心(31213)
(30970)
(30779)
财经(29850)
研究所(27847)
(27127)
(26774)
(25222)
业大(24595)
银行(24334)
经济学(24194)
农业(23825)
北京(23477)
(23060)
(22823)
金融(22674)
基金
项目(111510)
科学(88050)
基金(83136)
研究(79882)
(73216)
国家(72599)
科学基金(61958)
社会(52189)
社会科(49794)
社会科学(49780)
基金项目(42920)
(42374)
自然(39888)
自然科(39067)
自然科学(39052)
自然科学基金(38388)
教育(36427)
(36142)
资助(35078)
编号(30276)
成果(25725)
重点(25697)
(25071)
(23762)
(23711)
(22977)
国家社会(22521)
创新(22180)
教育部(21836)
课题(21603)
期刊
(77843)
经济(77843)
研究(56299)
(41198)
金融(41198)
中国(37711)
(31106)
学报(29149)
(28076)
科学(25435)
管理(24510)
大学(22528)
学学(21226)
农业(16649)
教育(16232)
财经(15857)
技术(13792)
(13585)
经济研究(13319)
业经(10913)
问题(10062)
理论(9420)
(9269)
国际(8904)
(8807)
实践(8478)
(8478)
(8361)
统计(7804)
技术经济(7780)
共检索到277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胜会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建立在其能够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一特有能力的基础之上。事实上,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央行一方面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而创造流动性以支持金融系统正常运转;一方面动用最后贷款人职能对个别机构进行救助。需要注意的是,大规模流动性供给和救助行为并非是"最优"的选择,其对经济金融失衡的影响、对公平效率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和政策外溢效应不容忽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最后贷款人概念自18世纪末提出后,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各国金融救援的指导原则。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等部门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实施了大规模的金融救援,既体现出对最后贷款人理论的遵循,又在金融救援主体、金融救援对象和金融救援方式等方面突破了传统理论的界定,丰富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内容。分析美国金融救援并得到有益启示,有助于推动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研妮  
近期,因商业银行流动性短缺引发的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问题又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央行的流动性援助对银行流动性管理上产生的激励扭曲,根据双方的博弈策略建立二者的收益模型,分析得出在不同的预期下,银行将选择不同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对模型的纠偏机制分析中得出:事前援助流动性银行是最优的,事后援助非流动性银行将是最优的;整合了银行资本信息的最后贷款人政策能减少资金的激励扭曲,并使银行的流动性选择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阿蒂夫·米安  阿米尔·苏菲  王宇  
中央银行之所以必须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为了避免发生银行挤兑导致的健康银行破产和支付系统崩。关于中央银行救助对象有两种观点:一是必须保护存款人和支付清算系统,但不需要对银行的长期债权人或者股东进行救助;二是考虑到银行特殊的贷款职能,必须保护银行债权人和股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周峰  
最后贷款人救助是金融监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前,针对传统理论的救助原则争议不断,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理论突破。金融危机以后,最后贷款人理论出现了三个显著的转变:其一,传统最后贷款人理论的争议融入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其二,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关注焦点由单个问题机构转移到对市场的救助,即"最后做市商"职能;其三,危机管理模式不再局限于最后贷款人的"救"与"不救",针对"如何救"出现了突破,即提出"自救机制"。本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变革,以及危机后新的理论突破,并结合我国的金融环境与制度现状,对我国金融监管实践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同民  
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影响入手,全面论述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基本做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失,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从科学界定最后贷款人的法律地位、逐步完善最后贷款人的法律法规、积极实施"模糊"与"透明"相结合的救助规则、注重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被援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切实强化最后贷款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建军  
现代中央银行的最基本的制度特征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货币政策功能和金融监管功能则是最后贷款人功能的进一步的发挥和引申。前者是人们对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功能在宏观经济层面的有意识借用 ,后者是实现最后贷款人功能的保障。我们认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背后隐含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变迁过程 ,一个是指以财政融资功能为取向的古典中央银行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 ,另一个是指能够实现弹性货币供给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这两种制度在发达的商业银行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被人为地融合为一体 ,形成了如今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认清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本质特征将会对我们分析具体问题有很大帮助。中央银行执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洪才  
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中央银行如何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腾  
大部分理论研究者把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研究发现私人部门也可以通过功能的拓展替代公共部门发挥作用。早期私人机构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责的主要形式是清算所票据、股票市场团体及银行合作。分析表明:在特殊情况下合理引导私人机构及时参与危机救援不可或缺;同样,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私人机构才能通过功能的拓展部分承担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崎  
最后贷款人政策是一国银行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金融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在实施最后贷款人职能时,面临来自银行的道德风险。作为降低道德风险的一种制度安排,要求中央银行在进行最后贷款人操作时,同时保持政策的透明度争模糊性,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凌霄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汹涌浪潮中,随着我国经济转轨期间金融风险的日益显性化,如何构建金融安全网,尤其是明确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及其行为规则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在研究国外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隐性最后贷款人的概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和行为特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从而提出了必须加快建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显性最后贷款人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立军  李海洋  
本文从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某个银行机构产生金融风险时,存款保险基金和最后贷款人对其进行救助或处置与否的最优选择和条件,分析比较了不同情形下的中央银行救助或处置策略,为发挥好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职能作用、共同防控区域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怩  
最后贷款人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银行业经营过程中起事中监督作用。当前,我国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仍存在最后贷款人职责不十分明确、操作的法律依据不清晰等缺陷。为了有效提高银行业危机应对能力与效率,我国需要从法律上确立明确的最后贷款人救助规则和建设性模棱两可原则,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吴伯磊  
从最后贷款人概念提出至今,西方国家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研究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最后贷款人制度理论随着金融市场的变迁以及各国的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回顾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设计原则,包括谁来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的制度规则以及如何防范最后贷款人引起的道德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