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4)
- 2023(4801)
- 2022(3918)
- 2021(3668)
- 2020(3106)
- 2019(7117)
- 2018(6905)
- 2017(14240)
- 2016(7354)
- 2015(7652)
- 2014(7860)
- 2013(7640)
- 2012(7058)
- 2011(6247)
- 2010(6261)
- 2009(5750)
- 2008(6133)
- 2007(5582)
- 2006(4881)
- 2005(4649)
- 学科
- 济(25445)
- 经济(25414)
- 业(20373)
- 管理(19569)
- 银(17361)
- 银行(17216)
- 企(17204)
- 企业(17204)
- 行(15908)
- 制(15026)
- 方法(13241)
- 数学(11728)
- 数学方法(11614)
- 融(10019)
- 金融(10019)
- 度(9710)
- 制度(9704)
- 业务(9557)
- 财(8983)
- 银行制(8307)
- 中国(7694)
- 务(6492)
- 财务(6485)
- 财务管理(6471)
- 企业财务(6302)
- 体(5892)
- 学(5786)
- 农(5732)
- 业经(5388)
- 体制(5281)
- 机构
- 大学(99736)
- 学院(97784)
- 济(40937)
- 经济(39992)
- 管理(36935)
- 中国(34066)
- 研究(33536)
- 理学(31023)
- 理学院(30657)
- 管理学(30123)
- 管理学院(29922)
- 财(22825)
- 京(21014)
- 银(20495)
- 银行(19655)
- 科学(19592)
- 农(19252)
- 行(18269)
- 财经(18053)
- 中心(17267)
- 所(17069)
- 经(16554)
- 研究所(15482)
- 江(15469)
- 农业(15325)
- 业大(14275)
- 财经大学(13937)
- 经济学(13831)
- 融(13689)
- 金融(13441)
- 基金
- 项目(65074)
- 科学(51592)
- 基金(49485)
- 研究(44697)
- 家(44008)
- 国家(43650)
- 科学基金(37429)
- 社会(29558)
- 社会科(28164)
- 社会科学(28151)
- 基金项目(25700)
- 自然(25171)
- 自然科(24574)
- 自然科学(24567)
- 自然科学基金(24167)
- 省(23833)
- 划(20912)
- 资助(20891)
- 教育(20540)
- 编号(16227)
- 部(15043)
- 重点(14804)
- 性(13759)
- 创(13527)
- 成果(13302)
- 教育部(13065)
- 国家社会(12938)
- 科研(12877)
- 发(12800)
- 创新(12736)
共检索到156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妍 林思涵 王继红
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微观结构出发,基于整合的同业存单发行数据、信贷收支数据以及财务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间市场融资流动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进而分析中央银行流动性供给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分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短期流动性供给可能会提升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引发流动性分层问题,在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后,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常备借贷便利工具引发流动性分层的主要原因是不完全融资可得性导致的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差异。因而,可将央行流动性供给和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总量和结构变化纳入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以预防流动性集中投放引发的流动性分层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黎灵芝 刘波
使用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季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融资流动性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存款成本和银行间融资成本的上升,会激励银行增加风险资产,减少流动性储备,不利于银行防范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存款流失会削弱银行贷款扩张的动力,提升流动性偏好;同业融资依赖性的上升短期内可以改善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长期则会加大资金借短贷长的问题,为流动性危机埋下隐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索彦峰
当前,随着货币供给机制出现趋势性转变,金融市场流动性也表现出了新的变化,由此对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使用基于VAR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面临金融市场流动性冲击时的资产配置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红 豆春芳
本文通过分析资本监管和流动性冲击对银行资产配置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13—2020年13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资本监管和流动性冲击对银行贷款、债券投资类和准备金类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资本监管和流动性冲击的双重作用下,流动性冲击可能会弱化单一资本监管对银行贷款资产的减持效应,资本监管则可能强化了单一流动性冲击对债券投资类资产的减持效应;在资本和流动性的双重约束下,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具有规模异质性和上市异质性;在不同流动性约束水平下,资本监管对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不一致,呈现非线性特征。监管当局应考虑不同监管政策的综合效应,把握监管力度,促使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资本监管 流动性冲击 资产配置行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买建国
流动性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点。商业银行要在保证一定的盈利水平下,对资产与负债结构进行有效地匹配,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非预期变化产生的流动性问题,使银行面临支付困难或流动性过剩压力。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金融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韩大海
本文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投放量过度,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别太大,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文章认为,疏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改善、优化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防范、控制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分步实施我国地区均衡开发战略,这是解决当前全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路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史原 欧阳海泉
利用Diamond的两个模型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转换职能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不发达、人们的市场参与程度比较低时,传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是有效的,然而它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挤兑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改善、人们的市场参与度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转换职能将逐渐变得重要。
关键词:
流动性转换 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晗 杨朝军
文章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与流动性冲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的提高能够改善银行的流动性,同时也激励了银行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流动性宽松时期,不断提升的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使银行风险资产过度膨胀,为危机埋下隐患。
关键词:
流动性冲击 银行资产配置 银行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金钊 王玲 王茜
本文从银行的目标比率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和模式,以及不同流动性充裕程度和不同所有制银行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会围绕目标流动性比率调整流动性结构;中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减少短期和易受冲击的负债,增加长期稳定的负债和资产;不同所有制银行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力、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和投资多元化程度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融资和投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流动性工具等问题。本研究为探讨中国微观银行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为当下中国流动性监管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敏 陈珊
2014年以来,金融市场周期性出现流动性分层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同金融机构在短期融资市场中融资成本悬殊、融资难度分化。2019年,受包商银行事件的影响,流动性分层现象出现新的特征——不同金融机构在中期资金市场融资难度分化,其背后原因在于中小银行成为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断层"。如何应对流动性分层难题,如何重塑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都值得深入思考。
关键词:
金融市场业务 中小银行 制度套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红玉 高磊 史康帝
本文采用流动性错配指数(LMI)研究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缓冲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并未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反而通过商业银行逐利特性和形成稳定预期的方式减少了流动性缓冲,从而强化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有必要持有一定的流动性缓冲,并且控制资产证券化资产池中的资产质量,避免过度资产证券化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雅丽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甚至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突然转化。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以及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崇秀 宋光辉 许林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剧,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采用我国112家商业银行2011—2016年的财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超额贷款和不良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并检验了流动性两大假说。结果显示:当期超额贷款和前期不良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先负向后正向的U型影响关系,体现出流动性权衡策略;当期不良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负向的影响,体现出流动性螺旋特征;当考虑超额贷款与不良率的交互效应时,商业银行会提高流动性权衡策略的阈值,更为积极地补充流动性,避免二者的叠加效应引发流动性风险。最后,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的完善和政府监管角度提出了相关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亮
北岩银行的悲剧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监管要求,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树立市场良好形象,巩固营销基础,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钱崇秀 宋光辉 许林
本文使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和相关宏观经济数据,用超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刻画信贷扩张特征,构建了包含148个观测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和资产多元化对其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相应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在信贷扩张方面,超常贷款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非国资控股商业银行更为显著;不良率上升使得商业银行采取保守的流动性转换策略,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得到降低,该保守型流动性转换策略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商业银行中均明显存在;资产多元化则对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且国资控股商业银行更为显著;此外,以上影响关系在经济上行期均表现得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