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5)
2023(13305)
2022(11457)
2021(10844)
2020(9002)
2019(20684)
2018(20355)
2017(39710)
2016(21325)
2015(23609)
2014(23559)
2013(23537)
2012(21558)
2011(19302)
2010(19539)
2009(18300)
2008(16750)
2007(14442)
2006(12511)
2005(11128)
作者
(60855)
(50282)
(49809)
(47588)
(31941)
(24215)
(22835)
(19734)
(19192)
(18080)
(17265)
(16812)
(15933)
(15757)
(15598)
(15505)
(14954)
(14782)
(14355)
(14281)
(12414)
(12327)
(12133)
(11425)
(11407)
(11216)
(11061)
(11029)
(10155)
(9924)
学科
(81539)
经济(81443)
管理(61015)
(60190)
(51292)
企业(51292)
方法(38908)
数学(33595)
数学方法(33227)
(27801)
金融(27800)
中国(27270)
(25597)
银行(25555)
(24659)
(23345)
(20559)
(19223)
业经(18692)
地方(18127)
(17996)
(16141)
财务(16076)
财务管理(16051)
理论(15452)
企业财务(15401)
(14633)
贸易(14621)
农业(14297)
(14185)
机构
大学(298517)
学院(295365)
管理(117684)
(116175)
经济(113559)
理学(102532)
理学院(101352)
管理学(99576)
管理学院(99049)
研究(98640)
中国(77907)
(63074)
科学(61308)
(54444)
(49445)
(46502)
中心(46003)
研究所(45344)
财经(44447)
业大(43944)
(41104)
(40498)
北京(39867)
(38857)
师范(38497)
农业(36503)
(35661)
经济学(35337)
(34694)
财经大学(33494)
基金
项目(204991)
科学(160965)
基金(149442)
研究(148924)
(130109)
国家(129013)
科学基金(110931)
社会(93397)
社会科(88569)
社会科学(88546)
基金项目(79929)
(79574)
自然(73015)
自然科(71343)
自然科学(71327)
自然科学基金(70050)
教育(67829)
(67096)
资助(61838)
编号(60237)
成果(48888)
重点(45542)
(45082)
(42972)
(42869)
课题(41042)
创新(39902)
科研(39553)
教育部(38802)
大学(38388)
期刊
(121693)
经济(121693)
研究(88640)
中国(53708)
学报(48475)
科学(43986)
管理(42082)
(41657)
(40492)
(38667)
金融(38667)
大学(36562)
学学(34420)
教育(32014)
农业(28400)
技术(23327)
财经(21609)
经济研究(19871)
业经(19203)
(18348)
理论(15744)
图书(15591)
问题(15332)
科技(14458)
实践(14421)
(14421)
(14189)
(13362)
技术经济(13314)
现代(13115)
共检索到428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小军  
金融危机理论总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不断发展演进,至今已形成了三代公认的金融危机理论,而其演进的重要进展在于从宏观层面分析深入到了微观领域研究。正是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在微观领域内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经济金融学者开始从流动性角度对金融危机的产生及蔓延进行细致考察。本文从关于流动性及其特征入手,对危机期间典型的流动性事件及其表现、流动性与银行危机、流动性怎样引发金融市场危机并蔓延以及银行危机与金融市场危机的相互联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打开了流动性注入的阀门,其流动性供给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采用了非传统、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美联储流动性供给的救助下,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得到缓解,金融市场波动趋于降低,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得以驱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世驰  张军  
本文对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公允价值计量论"、"道义垮塌论"、"虚拟经济过度论"、"经济结构失衡论"、"经济过度自由化论"以及"(美国)政府责任论"等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将这些观点整理成为一个逻辑的体系,认为根除类似危机应从平衡经济结构、防止经济过度自由化和有效监管着手,并再次对经济过度虚拟化进行了警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云  
流动性黑洞是指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骤然丧失流动性的一种现象。当金融机构从事市场交易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会在某些时刻出现金融产品的大量抛售,而交易成员由于具有类似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目标和交易心态,会同时存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志浩  
通过这次危机中美国流动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流动性的理解不能再停留于传统的数量指标和单一利率水平分析上,流动性必须是一种对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全面考察。风险状况、货币环境、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创新都是影响流动性形成的重要因素。金融管制让我国免受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坚持市场化改革仍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面临危机,我们可以将流动性管理与市场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韩剑  
本文从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把流动性划分为资金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阐述流动性的扩张和收缩与金融危机的相互联系。重点分析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纵向和横向传染的四条机制,包括银行同业市场中流动性危机的传染、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相互传导、预期传染和心理恐慌以及跨国溢出与挤出。文章进一步对流动性的国内和国际监管及流动性危机的救助与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国进  马长峰  
金融危机传染主要依靠资产负债联结和信息传播,而网络能够深刻反映金融系统内部之间资产负债联结的本质特征。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危机传染的网络理论研究已经出现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将对银行系统、金融市场和支付清算系统中危机传染的网络理论模型及其在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实证研究进行述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辉  
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一般同时包含了流动性不足和不能偿付债务的现象,由此,对金融危机的性质是流动性的还是偿付性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欧债危机再次激发了对该议题的辩论。本文厘清相关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银行危机的历史中提炼出两个经验事实,在此事实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规范的框架来解释本文观点,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同时包含基本面冲击因素和心理恐慌因素,两者引起的"不偿付性"与"不流动性"相互促进,使风险逐渐放大,最终形成了金融危机。这也说明了金融危机的性质既是不偿付性的也是不流动性的,金融援助方案也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的特点来制定。对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正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泽  夏新平  余明桂  
本文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到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下降的缓冲作用。研究发现,良好的流动性能缓冲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下降,而且民营企业对流动性的缓冲作用依赖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企业对流动性缓冲作用的依赖会减小,并且民营企业对流动性的缓冲作用依赖更强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这说明,金融发展能减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替代流动性的缓冲作用。本文从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拓展了商业信用供给的相关研究,并对金融发展如何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解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璟  郑思齐  刘洪玉  
住房流动性是对住房变现能力的反映,从资产视角对住房和住房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流动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依托卖方角度住房搜寻模型的大量研究表明,住房流动性不仅取决于住房特征和卖方搜寻策略等微观因素,同时还受到住房市场景况的系统性影响,并因此成为监测住房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开展住房流动性研究的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市场制度环境、开发企业销售策略等特有因素对住房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利用住房流动性指标实现对住房市场景况变化更为准确的把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明  胡棋智  
本文以对收入流动性的测度为中心展开综述,介绍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流动性测度的基本概念,对收入流动性测度的重要的工具——转换矩阵做了详细说明。重点介绍了两种代表性的测度路线——收入流动性测度的公理方法和福利方法,并进一步评介了公理方法中的相对收入流动性与绝对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式,以及福利方法中的King指标和Chakravarty-Dutta-Weymark指标。此外还简介了收入流动性排序的不同做法,并简要介绍了其他非主流的测度方式。最后做了简单的评论与展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建平  张乐久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由于雷曼兄弟等美国大型金融机构没有得到有效救助,危机扩大并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欧美各国政府被迫进行流动性救助。从实际效果看,美国和欧洲对金融机构进行的流动性救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危机的蔓延和扩大,有助于经济的复苏。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几次风险事件提醒我们应充分吸取欧美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尽早建立我国证券行业流动性救助机制,防止系统性危机的发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传峰  
流动性风险使得诸多商业银行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纷纷倒下,本文在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后,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融资流动性风险,并就如何做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