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2)
2023(6380)
2022(5141)
2021(4671)
2020(3867)
2019(8533)
2018(7831)
2017(15633)
2016(8026)
2015(8551)
2014(8396)
2013(8269)
2012(7600)
2011(6792)
2010(6973)
2009(6794)
2008(5773)
2007(5152)
2006(4446)
2005(4287)
作者
(22644)
(18839)
(18407)
(17832)
(11922)
(9134)
(8553)
(7195)
(7094)
(6711)
(6444)
(6315)
(6013)
(6008)
(6005)
(5991)
(5537)
(5360)
(5355)
(5261)
(4664)
(4629)
(4518)
(4377)
(4303)
(4204)
(4148)
(3936)
(3873)
(3773)
学科
(30638)
经济(30602)
(25557)
金融(25557)
(24677)
(22472)
银行(22464)
(21856)
管理(21674)
(20395)
企业(20395)
中国(16421)
方法(14429)
数学(13213)
数学方法(13098)
(11916)
中国金融(11144)
(10278)
(8973)
财务(8956)
财务管理(8942)
企业财务(8722)
地方(7788)
(7734)
业经(7316)
(6260)
(6149)
(6008)
贸易(6000)
(5915)
机构
学院(108198)
大学(108082)
(48624)
经济(47643)
管理(38370)
研究(38027)
中国(36433)
理学(33013)
理学院(32643)
管理学(32052)
管理学院(31846)
(25068)
科学(21813)
(21677)
财经(20142)
中心(19951)
(19361)
(19047)
(18426)
(18215)
金融(17912)
研究所(17397)
经济学(17285)
(17256)
银行(16657)
经济学院(15871)
业大(15596)
(15572)
财经大学(15455)
(15304)
基金
项目(74071)
科学(58649)
基金(55911)
研究(52023)
(49368)
国家(48970)
科学基金(41966)
社会(34979)
社会科(33517)
社会科学(33509)
基金项目(28828)
(28363)
自然(26956)
自然科(26436)
自然科学(26425)
自然科学基金(25997)
(23829)
资助(23687)
教育(23262)
编号(18923)
重点(17168)
(16610)
(16223)
(16184)
(15822)
国家社会(15534)
成果(15313)
创新(15279)
科研(14626)
教育部(14460)
期刊
(46696)
经济(46696)
研究(33672)
(30037)
金融(30037)
中国(20920)
(19786)
学报(18971)
(17596)
科学(16157)
大学(14479)
学学(14107)
管理(13977)
农业(10735)
财经(10611)
(9064)
经济研究(8837)
技术(7332)
教育(7295)
业经(6428)
理论(6154)
问题(5914)
实践(5515)
(5515)
(5333)
国际(5326)
(5223)
统计(5217)
中国金融(5116)
(5105)
共检索到166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本文主要研究流动性和杠杆率之间交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认为,随着金融结构的演变,流动性的内涵不断扩大,金融机构以证券化的方式实现流动性的扩张。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容易放大金融周期的波动;并且由于杠杆率与流动性变化之间交互作用,导致社会总体流动性在短期内出现逆转,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杠杆率和流动性管理,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框架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磊  王宇  
居民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繁荣,较高的杠杆率更容易受到房价负向冲击的影响,从而引发金融风险。我国当前居民杠杆率绝对水平并不算高,且居民部门高储蓄率、高金融资产和较为平均的财富分配,让我们可以容忍比美国更高的居民杠杆率。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居民杠杆率增速过快,尤其是短期债务,需要监管部门妥善应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树华  郑宇轩  文伟扬  
文章选取2002—2014年我国相关经济指标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自我稳定性以及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视角对以上论点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1)影子银行确实能够创造很高的流动性且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长期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纽带关系,但这种影响短期内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甚至形成一定负面影响。(2)影子银行丰富市场融资渠道、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内容的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有可能无限制放大系统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体现其双刃剑属性。(3)影子银行既弥补了银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肖崎  
一、杠杆率的顺周期特征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10~20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危机以来,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及其伴随的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经济增速放缓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IMF认为,主权债务风险将是未来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正步入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债务风险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国经济各部门的债务率(杠杆率)发生了哪些变化,蕴含了何种风险,未来该如何应对?本文对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的作用进行理论探源,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各经济主体杠杆率的构成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以期捕捉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环节和风险薄弱领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敏  严宝玉  李宏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敏  严宝玉  李宏瑾  
在对宏微观杠杆率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MM定理的微观视角和增长方式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杠杆率的结构和水平的经济学机理及其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了资本收益率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密切相关。微观分析表明,信息和交易成本、税收负担和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等差异,与不同企业杠杆率的差异密切相关;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政府宜减少直接的资源配置,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孟辉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体系的冲击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充分显现。对于我国而言,类似的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在开放式基金领域。一旦投资者预期发生变化,基金的大面积赎回可能导致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并引发"基金赎回—股价下跌—赎回放大—股价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因此应做好应对准备,以维护股票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崎  
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危机多起因于金融市场,市场危机的核心是流动性的丧失。次贷危机突显了流动性对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市场流动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认为,市场流动性不再仅仅是单个市场的流动性程度,更重要的是"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集体反应"导致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外部性效应,会影响到资金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社会总体流动性在短期内发生逆转,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监管当局应该把握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框架体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田拓  阮卓阳  朱军军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倩  赵铮  
本文从高收入与低收入居民的效用函数出发,证明了收入差异是推高金融杠杆、损害金融稳定的根源。研究发现,收入差异扩大增加了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群体的债权,推高了金融杠杆,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收入差异超过理论阈值会使金融杠杆超过阈值、低收入群体资不抵债,爆发危机。本文基于全球63个国家1978-2012年的宏观数据,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和GMM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且发现高收入居民户收入占比提高,相比低收入居民户收入占比降低,对金融杠杆及金融稳定的负面冲击更显著。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以及适度的资本结构是金融稳定的保障。因此,去杠杆、防风险应以不损害实体经济与工业化发展为前提,注重限制5%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速,并通过积极探索以公共资本服务于公共福利的模式,实现收入平等与金融稳定的统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莹莹  
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方式、资金运用方式会影响金融机构本身和金融体系的杠杆率与稳定性。若金融机构或金融体系主要通过金融市场融资,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金融资产,并且通过金融资产进行再融资的规模不受限制,那么面对宏观经济或金融市场的冲击,这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体系的杠杆率会快速下降,在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较严重时,资金链条就会断裂,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分析不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对金融机构杠杆率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的教训,针对杠杆率快速下降时如何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鹏  蔡庆丰  
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金融资产激增,推动对冲基金业规模迅速膨胀,也使得对冲基金业在结构和投资动向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冲基金在全球寻找套利和投机机会,对全球的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审慎资本项目开放和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伟  宗计川  
从金融稳定和审慎监管的角度,不可否认事先监管的重要性,但当可观测到的系统性风险在加速累积的现状下,更要关注事中干预,即风险演变过程中央行干预手段的选择。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危机发生时,央行应该干预流动性市场还是资产折价出售市场,抑或共同干预,干预措施的边界或权变条件是什么?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前沿文献,重点聚焦银行主体行为选择与银行间市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银行间预期协调与一致性应对行动、资产折价销售与流动性风险传染正反馈形成的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基于对研究问题和方法的归纳分析,本文认为以个体行为决策为突破口,利用实验室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刻画流动性风险传染演变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决策过程,这可以使得央行干预策略等政策工具的时机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磊  杨骏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完善金融稳定制度体系的一个革命性思考是引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进展基础上,对中央银行传统目标及其政策手段局限性进行了深刻反思,指明了金融稳定重回中央银行目标菜单后,中央银行协调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的逻辑框架,以及有效政策工具的变革方向。本文研究认为:第一,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必须依托流动性管理方能收到实效。第二,金融业经营模式和信息技术发展使流动性管理面临一般均衡要求,中央银行目标应该从狭义价格—即通货膨胀转向广义价格—即更广泛的金融资产价格体系。第三,金融风险决定了危机是一个概率事件,危机救助决定了道德风险是必然事件,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