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8)
- 2023(15887)
- 2022(13716)
- 2021(12872)
- 2020(10664)
- 2019(24962)
- 2018(24840)
- 2017(47914)
- 2016(25928)
- 2015(28866)
- 2014(28934)
- 2013(28698)
- 2012(26368)
- 2011(23915)
- 2010(24311)
- 2009(22121)
- 2008(21503)
- 2007(18936)
- 2006(16684)
- 2005(15046)
- 学科
- 济(109385)
- 经济(109278)
- 管理(70548)
- 业(68715)
- 企(56252)
- 企业(56252)
- 方法(47722)
- 数学(41333)
- 数学方法(40589)
- 中国(31396)
- 农(28592)
- 地方(25597)
- 业经(24336)
- 财(23943)
- 学(23647)
- 农业(19327)
- 理论(19024)
- 制(18974)
- 贸(18762)
- 贸易(18743)
- 易(18096)
- 银(17355)
- 银行(17311)
- 融(16946)
- 金融(16945)
- 和(16776)
- 行(16620)
- 技术(16246)
- 环境(16044)
- 务(14616)
- 机构
- 大学(364637)
- 学院(364007)
- 济(143554)
- 管理(142561)
- 经济(140381)
- 研究(125735)
- 理学(122971)
- 理学院(121530)
- 管理学(118969)
- 管理学院(118301)
- 中国(93117)
- 京(79298)
- 科学(78778)
- 财(65449)
- 所(63821)
- 农(60133)
- 研究所(58067)
- 中心(56185)
- 业大(54756)
- 江(53958)
- 财经(51940)
- 北京(50654)
- 范(49925)
- 师范(49467)
- 经(47131)
- 农业(46847)
- 院(45789)
- 州(44251)
- 经济学(42486)
- 师范大学(39824)
- 基金
- 项目(247135)
- 科学(194283)
- 研究(180336)
- 基金(177875)
- 家(155504)
- 国家(154197)
- 科学基金(132096)
- 社会(111930)
- 社会科(106049)
- 社会科学(106018)
- 省(97495)
- 基金项目(93574)
- 自然(86603)
- 自然科(84678)
- 自然科学(84659)
- 教育(83908)
- 自然科学基金(83076)
- 划(82207)
- 资助(74476)
- 编号(73828)
- 成果(60317)
- 重点(55687)
- 发(54820)
- 部(53879)
- 课题(51920)
- 创(51198)
- 创新(47649)
- 科研(47034)
- 教育部(46139)
- 大学(45684)
- 期刊
- 济(160049)
- 经济(160049)
- 研究(109868)
- 中国(74669)
- 学报(58382)
- 农(55213)
- 管理(54121)
- 科学(54002)
- 财(48084)
- 教育(47429)
- 大学(44210)
- 学学(41258)
- 农业(38317)
- 技术(33609)
- 融(32770)
- 金融(32770)
- 业经(26968)
- 经济研究(26197)
- 财经(24872)
- 经(21231)
- 问题(20495)
- 业(20350)
- 图书(19855)
- 技术经济(18051)
- 科技(17738)
- 统计(17228)
- 理论(17011)
- 版(16570)
- 商业(16326)
- 现代(16129)
共检索到54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杉 茅宁
在人才高度市场化、市场高度细分化的环境下,流动团队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织形态。本文整合国内外关于流动团队有效性的研究成果,首先通过对流动团队特征的分析,界定流动团队的含义并阐述与其相近的概念的区别,据此提出流动团队有效性的内涵及其测量维度。其次,以团队有效性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影响流动团队有效性的前因变量、过程与机制及调节变量。最后,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IMOI模型,即跨期视角下流动团队有效性整合模型。该模型表明,流动团队具有跨期性和成员重复合作的特征,这促使团队成员在前期合作中积累的情感、知识、技能、经验等隐性的基因可以有效地传递到新的流动团队中。因此,跨期性的流动团队具有灵活、适应性强等鲜明特征;同时,团队成员重复合作作为传承的基因在跨期团队中的传递,有助于在传统IMOI模型的动态性、反馈和调整的基础上形成对流动团队有效性的全新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可 胡汉辉
影响产业集聚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文章着重从历史和预期的角度分析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把已有的两个区域的历史预期模型扩展到多个区域的情形。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历史和预期分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结合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分析了经济危机对产业集聚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历史 预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无论在内涵界定、履行方式、本质属性等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经典理论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均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雷达模型,认为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需要同时面对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七个主题的责任,而且具有多元性、同时性、权变性、自愿性的特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群锋 杨汝岱
网络是传递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已有文献关于网络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外部网络的讨论。本文试图将企业自生贸易网络引入到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研究网络对于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当期的出口网络会影响下期的出口行为,并以此构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搜寻强度指标,在标准引力模型框架中讨论企业自生贸易网络以及相应的虚拟地理距离对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自生贸易网络及相应"虚拟距离"后,引力模型能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网络搜寻强度提高一个标准差,会使得出口关系的出口概率上升3.1%、存活概率上升3.0%、出口额上升36.5%;贸易网络的出口促进效应,会依对应"虚拟距离"衰减,且企业自生网络对应的"虚拟距离"比物理距离有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还从信息传播、制度质量、产品差异等角度对影响机制做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贸易网络 出口行为 信息壁垒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世伟 张君凯 王杰
基于2013年和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的社会融合调查数据,应用扩展probit模型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民工自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培训能够促进农民工自雇佣概率显著提高14.2%;相对于雇主型自雇佣,政府培训更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自主经营型自雇佣;政府培训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技能型人力资本直接促进农民工自主经营型自雇佣,而且可以通过增加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资本间接促进农民工雇主型自雇佣;政府培训对农民工自雇佣的促进作用具有普遍性,但对女性农民工和低学历农民工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随着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政府培训对农民工自雇佣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政府培训是改善农民工自雇佣市场表现的有效途径,且对改善职业层次和声望都较低的自主经营型自雇佣农民工的市场表现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大力开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多形式高质量就业,从而助力“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青松 臧旭恒 赵宝廷
区位因素形成的外生比较优势与集聚因素形成的内生比较优势是共同决定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心外围模型仅考虑了集聚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则将区位因素也纳入该模型。结论表明,区位优势利于集聚的发生,对区位因素依赖大的产业具有更大的集聚倾向,但并非所有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都可以形成产业集聚,当集聚因素作用足够大时,失去区位优势的集聚仍可以维持稳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万光彩 刘莉
本文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变的技术进步变量,修正了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出除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外,技术进步也是影响总供给曲线的重要变量;同时将总需求曲线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而推导出了"通货膨胀率—产出增长率"系统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作为对扩展后模型的检验,本文利用该模型阐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丁剑平 刘敏
本文运用在贸易成本中加入规模效应的引力模型,通过基于HS分类的行业对中欧双边贸易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从欧盟的进口中,有67%的行业(对应约80%进口量)呈现规模经济特征。整体上,在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中,有33%的行业(对应约62%出口量)呈现规模经济特征,但总量上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已不具备规模经济特征。具体来看,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机电设备具有较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表明在该行业中国对欧贸易仍然具有发展空间。此外,比较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中欧贸易发现,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失,而进口的规模经济效应保持不变。将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与欧盟的双边贸易进行回归和比较之后,...
关键词:
引力模型 规模效应 汇率传递 中欧贸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国强 赵昆 曹耘心
广州、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共同表征的金融服务业集群所呈现的空间关联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基于珠三角经济区域内9大城市金融业集群的状况及关联性,扩展式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广州、深圳两地金融服务业集群呈现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深圳金融服务业集群与珠三角其他城市间的关联性呈现差异,但具体到二者集群的关联性上,却表征出互补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志远 裴长洪 吴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逐步形成了由外需带动的高增长高顺差的外向型增长模式,而服务业却出现了高增长高逆差的新增长模式,这与传统贸易理论提出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高度相关的结论相悖,也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长模式完全不同。我国服务业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性为什么没有体现在外向型的增长模式上呢?本文在Grossman-Help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外溢参数,以此分析了服务资本要素跨国流动对服务业增长模式的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服务资本跨国流动通过作用于服务市场开放度和服务资本外溢性来影响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相关性,进而改变服务业增长模式。上述结论意味着服务产业政策与服务贸易政策的协调对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熊俊
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直接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清晰而又简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但其过于严峻的假设条件大大降低了该模型对经济增长事实的解释力和政策含义。本文对索洛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放松,并在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从而得出一个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模型 生产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晨 安毅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模型经历了由传统静态到复杂动态的改进和优化过程。然而,学界、业界对于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的有效性始终存在争议,并且模型仍然有着较大的改进空间。改进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的基本路径是,引入对期货和现货价格波动及其动态关系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基差、市场状态的变化和投资者情绪等。目前来看,复杂动态套期保值模型主要基于基差和市场状态转换两个角度加以改进。其中,基于基差的动态套期保值模型改进原理得到了广泛的论证,并且在实践中被证实是较为有效的;基于市场状态转换的动态套期保值模型改进方法,由于求解过程较为复杂,有效性尚未得到进一步的论证。随着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深化,投资者情绪与基差、市场状态、期货现货市场价格及其波动率的关系也逐步得到挖掘和揭示。引入投资者情绪因素能够较好地改进动态套期保值模型,这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刘倩
跨国经济具有高度的空间依赖和关联关系。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传统的FDI溢出效应模型中引入空间加权变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探索FDI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在其中的角色。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表现出联动特征;FDI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FDI对地理距离相近或经贸联系紧密的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程度上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更强烈,也强于本地溢出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的FDI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其他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尚未释放出显著的跨区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范兆斌 苏晓艳 李晓玲
跨国公司与区域一体化间的关系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区域一体化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跨国公司的存在如何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收益。文章通过一个扩展后的垄断模型将以上两个传统上分割开来的命题统一于一个框架内进行探讨,分析显示,区域一体化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跨国公司的存在也使区域一体化的收益趋于模糊,国家特征和生产技术特征因素在两个互有联系的问题上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区域一体化 社会福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