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7)
2023(9974)
2022(8848)
2021(8477)
2020(6999)
2019(16223)
2018(16282)
2017(31484)
2016(17107)
2015(19267)
2014(19113)
2013(18941)
2012(17132)
2011(15299)
2010(15071)
2009(13634)
2008(13134)
2007(11427)
2006(9827)
2005(8150)
作者
(47954)
(39474)
(39342)
(37437)
(25224)
(18972)
(17982)
(15716)
(15102)
(13982)
(13661)
(13171)
(12317)
(12289)
(12122)
(11886)
(11825)
(11729)
(11279)
(11130)
(9812)
(9510)
(9307)
(9009)
(8843)
(8753)
(8703)
(8624)
(7844)
(7824)
学科
(65638)
经济(65467)
管理(48587)
(45962)
(39381)
企业(39381)
方法(32888)
数学(27182)
数学方法(26878)
(17884)
中国(17639)
(16079)
业经(15920)
(14866)
地方(13473)
理论(13382)
(12834)
农业(11829)
(10728)
贸易(10723)
(10707)
技术(10558)
教育(10412)
(10385)
(10355)
财务(10295)
环境(10291)
财务管理(10280)
企业财务(9771)
(9327)
机构
大学(238479)
学院(235692)
管理(98724)
(89780)
经济(87704)
理学(86738)
理学院(85735)
管理学(84222)
管理学院(83786)
研究(75692)
中国(54002)
(50657)
科学(48097)
(40275)
(36942)
业大(35274)
(34843)
中心(34077)
研究所(33942)
财经(33088)
(32706)
师范(32467)
(32443)
北京(31971)
(30092)
(27604)
农业(27148)
(26962)
师范大学(26492)
经济学(25920)
基金
项目(168747)
科学(133113)
研究(125344)
基金(122561)
(105661)
国家(104713)
科学基金(90755)
社会(79103)
社会科(74017)
社会科学(73993)
基金项目(66106)
(65657)
自然(59206)
自然科(57839)
自然科学(57829)
教育(57457)
自然科学基金(56775)
(55307)
编号(52052)
资助(49943)
成果(42141)
(37156)
重点(37012)
(35076)
课题(35033)
(35009)
项目编号(32561)
创新(32457)
教育部(32176)
科研(32145)
期刊
(95228)
经济(95228)
研究(68651)
中国(42250)
学报(36982)
管理(34812)
科学(34627)
(31642)
教育(29783)
(29084)
大学(28130)
学学(26263)
农业(22559)
技术(19851)
(16422)
金融(16422)
业经(15823)
财经(15481)
经济研究(14646)
图书(14445)
(13016)
理论(12423)
问题(12297)
科技(12054)
实践(11656)
(11656)
技术经济(11020)
(10821)
现代(10727)
情报(10719)
共检索到330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诗浩  植凤英  邓霞  
为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自我提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贵阳市335名公立学校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自我提升问卷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追踪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人际友好、活动参与和社会活力方面的适应程度及自我提升均随时间的发展有提升趋势,小学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初中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自我提升呈显著正相关;(3)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可以相互预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周晓娟  Gening Jin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和社会认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认同对城市适应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271名流动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和社会认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测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经前后两次对流动儿童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过程中对农村归类方面更积极,对城市适应产生影响,城市适应得分降低。(2)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总体水平在公私立学校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公立学校更有利于增加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3)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中自我否定、和北京孩子比、农村归类三个维度对城市适应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北京认同、自我肯定两个维度对城市适应有正向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艳红  
国内关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状况、适应的不同方面及影响适应的因素等问题上。新近的研究趋势主要表现于几个方面:(1)注重中介变量的探讨;(2)转变研究取向;(3)注重研究方法多样化。文章还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1)社会适应评估标准不一;(2)适应过程研究及纵向研究缺乏;(3)适应机制的理论建构待加强;(4)干预对策及实践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景芝  陈段段  陈嘉妮  
采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对680名儿童进行调查,旨在考查流动儿童的自我控制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控制系统和心理韧性上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年级高于初一;控制系统与心理韧性、社会适应呈显著正相关,而冲动系统上则相反;心理韧性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可直接影响社会适应,也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社会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天德  黎淑晶  余益兵  王禭晴  
为探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路径,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总体家庭功能量表和社会适应量表对1152名五至九年级儿童进行测试,最终获得城区流动儿童924名作为研究被试。结果显示:(1)城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亲子依恋、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在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揭示了家庭功能在城区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影响社会适应中的中介机制,可以为城区流动儿童家庭干预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张盼  Gening Jin  
为探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文化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文化适应问卷,对北京市695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的性别、其所在学校种类(公立、私立)、是否在移入地出生都在不同维度上和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文化适应有显著相关。(2)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与文化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社会认同对文化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尤其是自我否定这一维度对文化适应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珂  孙玉梅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独特的发展行为特征,如社会沟通障碍,会给家庭各成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关于自闭症儿童对家庭成员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身上,而较忽视其手足。论文回顾了近20年自闭症儿童的手足关系和手足心理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分析了手足关系在影响手足心理社会适应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影响二者的人口学以及心理因素,并梳理了自闭症儿童手足干预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未来自闭症儿童手足干预及支持等提供启发和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庆鹏  孙元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749名流动儿童的居住稳定性和感知到三类重要他人关注的变化对其积极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父母和同伴相比,流动儿童感知到教师关注的变化更为显著地调节了其居住稳定性和积极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当感知到教师关注的变化较小时,居住稳定性对流动儿童的积极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当教师关注感知变化较大时,上述预测作用不显著。该调节效应揭示了家庭单元的稳定性在不同的社交处境下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倩倩  洪秀敏  
了解"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二孩家庭儿童的发展差异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基本保障,亦是贯彻落实人口新政配套政策体系的重要诉求。本研究以3818个二孩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二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胎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更高,社会能力显著高于头胎儿童,愤怒攻击、焦虑退缩显著低于头胎儿童;头胎儿童中,适应不良型占比最高;二胎儿童中,适应良好型和适应一般型占比较高;家庭环境和父母积极教养对二孩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解释率均大于出生次序的解释率,且父母积极教养的解释率最高。为促进二孩家庭儿童的社会适应,家庭、幼儿园、社区三大系统应协力共创适宜的教育环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奎之  李祯  
视残儿童将来能否平等参与社会,关键在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高 低。视残是不可逆的,但社会适应能力之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与培养 获得补偿的。本文就视残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了认真分析,并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法及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童辉杰  程萌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北京市三所小学的91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女生好于男生、高年龄组好于低年龄组、公立学校好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其各个因子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认同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蔺秀云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和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北京认同度高、倾向与老家孩子比较、自我肯定;打工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老家认同度高、倾向与北京孩子比较、自我否定。相关分析、均值检验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中的北京归类、北京认同、自我肯定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老家认同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控制了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认同仍然对城市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瑶瑶   崔丽娟  
社会适应是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环节。为探索当前留守儿童群体社会适应的现状,本研究构建了新时代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指标体系,并据此选取5个省7050名中小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972名)进行问卷调研。研究利用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将社会适应指标按照重要性和影响力分为三级,由此构建社会适应指标的三级模型。模型表明,对于留守儿童群体,小学阶段的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中学阶段的核心自我评价分别为重要性最高的一级指标,即进行干预的“抓手”。改善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状况,亟需从核心自我评价和同伴关系两个层面入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书荃  
对早期教育环境不良儿童进行学前干预,并对他们进入小学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儿童早期发展手册》的应用对早期教育环境不良儿童的干预效果是肯定的。学前干预不但提高了儿童认知水平,还使儿童在上小学前作好接受小学教育的心理准备,降低了留级和辍学率。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石雪玉  
为探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和学校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北京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共613名流动儿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受性别、年级、来京时长、就读学校因素影响。流动儿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学校适应的5个维度不同程度上对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