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0)
2023(5175)
2022(4317)
2021(3959)
2020(3192)
2019(7090)
2018(6504)
2017(12922)
2016(6314)
2015(6995)
2014(6725)
2013(6624)
2012(5875)
2011(5376)
2010(5588)
2009(5734)
2008(4674)
2007(4318)
2006(3982)
2005(3479)
作者
(16821)
(13512)
(13462)
(13056)
(8532)
(6606)
(6436)
(5447)
(5046)
(4817)
(4692)
(4647)
(4301)
(4195)
(4187)
(4179)
(4044)
(3838)
(3823)
(3783)
(3329)
(3316)
(3270)
(3175)
(3102)
(3102)
(2959)
(2942)
(2803)
(2800)
学科
(25193)
经济(25051)
(24665)
金融(24664)
(21624)
银行(21622)
(21066)
(18705)
(16979)
企业(16979)
中国(16681)
管理(16343)
中国金融(10950)
方法(10538)
(9551)
(9203)
业经(8606)
地方(8262)
(7733)
数学(7615)
数学方法(7515)
理论(7212)
(6690)
财务(6674)
财务管理(6669)
企业财务(6484)
农业(5504)
(5453)
事业(5172)
(5034)
机构
学院(84433)
大学(84052)
(37465)
经济(36606)
管理(31267)
中国(29154)
研究(27651)
理学(26618)
理学院(26283)
管理学(25760)
管理学院(25598)
(19776)
(17011)
中心(15564)
财经(15556)
(15426)
(15155)
银行(14904)
金融(14872)
科学(14304)
(14062)
(13999)
经济学(12850)
(12793)
人民(12746)
(12255)
财经大学(11756)
国人(11637)
经济学院(11627)
中国人(11576)
基金
项目(55068)
科学(44071)
研究(42738)
基金(40649)
(34031)
国家(33625)
社会(30653)
科学基金(29711)
社会科(27941)
社会科学(27928)
(21651)
基金项目(21207)
教育(19174)
(17650)
编号(17128)
自然(16957)
自然科(16627)
自然科学(16626)
资助(16509)
自然科学基金(16347)
成果(14645)
国家社会(12425)
重点(12396)
(12340)
(12239)
(11913)
课题(11894)
(11657)
(11280)
教育部(11214)
期刊
(41111)
经济(41111)
研究(28146)
(26842)
金融(26842)
中国(19324)
(15743)
管理(11613)
(11381)
学报(10800)
科学(10365)
教育(9192)
大学(9074)
学学(8640)
财经(8416)
(7153)
农业(6511)
经济研究(6495)
技术(6098)
业经(5896)
理论(4827)
中国金融(4735)
问题(4733)
实践(4315)
(4315)
国际(4135)
统计(4055)
农村(3925)
(3925)
财会(3755)
共检索到137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文章利用"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数据,从状态与变动两个方面,讨论了社会融合在代际间的传承问题,以及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社会融合在代际间具有传承性,充分的亲子交流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发展;控制家庭背景后,学校效应依然显著。结论认为,社会融合不仅具有代际的传承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传承结果决定了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起点,而亲子交流决定其方向和速度。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家庭环境建设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新慧  
基于融合教育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探讨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及其对流动儿童校园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流动儿童与教师间的师生关系良好,但存在性别和就读年级的差异。师生关系影响流动儿童的教学活动参与、学习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教师转变态度接纳流动儿童、转变角色构建朋友型师生关系、关注初中后教育需求建立稳固型师生关系都是融合教育中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章宁  
文章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采用社会学的整合视角,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并对影响整合状况的原因做了探索性的分析。结论认为,从总体来说,流动儿童群体内部的整合较好。但流动儿童与其居住的社区之间的整合程度并不十分理想。尽管时间在整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他方面如生活背景、家庭背景等都对这种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南京、苏州、杭州和绍兴等四个城市的调研显示:流动儿童在课堂回答问题、获得表扬和遭到批评等主要教育过程方面总体上弱于城市儿童,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等教育结果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儿童。进一步地计量检验发现,流动女童比男童更容易融入城市教育,来到城市的时长与流动儿童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城市融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读于城市儿童为主的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过程的融合产生了显著的负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冯加渔  向晶  
根据研究取向的差异,儿童研究可分为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基于成人视域和儿童视域融合的研究。其中,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是成人本位的研究,成人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是儿童本位的研究,儿童在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是共生立场的研究,成人与儿童在研究中作为研究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基于成人视域的研究和基于儿童视域的研究割裂了成年与童年、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内在联系,最终沦为了异化的"反儿童"研究;因此,有必要推进基于视域融合的研究,以期实现儿童生命与成人生命的绵延生长及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的有机整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连福鑫  王雁  
为了考查融合情境下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交往同伴介入法的干预效果,对国外近十年23篇单一被试研究文献进行元分析,计算相关研究总体干预、维持及泛化Tau效应值,并分析被试特征、同伴特征及干预特征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上融合环境下运用同伴介入法能有效提高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且具有较高的维持和泛化效应;仅在干预效应值上,女童高于男童,社交参与、社交回应高于社交发起,同伴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高比例分配形式高于低比例分配形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艳虹  朱楠  
随班就读是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融合教育模式。为了解融合教育环境下随班就读儿童与普通学生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质和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选取的样本校中的35名教师、70名学生及57名家长进行了问卷测查,对校长进行深入访谈。结果表明:随班就读促进了特殊儿童学业能力、社会技能及情绪情感的发展;随班就读对融合教育环境中普通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部分教师认为随班就读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消极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秦红霞  
当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权利的实现和机会的获取存在诸多社会障碍,文章从刻板印象、群体情绪、社会距离三个层面建立了污名化的社会排斥模型,分析了污名化给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制度障碍,最后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茂庆  黎智慧  
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其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障碍与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面临的融入困境具有一定相似性。文化融入、心理融入和教育融入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主要维度。总结分析英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身份认同模糊易致群体冲突,家庭贫困限制融入方式与速度,教育福利受限阻碍学业成就均衡等影响因素。英国提出通过加强公民教育,促进流动儿童身份认同;搭建媒介俱乐部,鼓励流动儿童教育叙事研究;开展社区工作,提高移民家庭融入资本;落实政府职责,满足流动儿童多重需求等具体策略,以促进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茂庆  杨依博  
流动儿童的人口比例和增长趋势,决定了其社会融入度对美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是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三个主要维度。美国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种族偏见、法律地位差异、语言障碍、家境贫穷、心理压力等。为帮助流动儿童融入社会,美国采取的相应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基于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基于多元文化的双语教育,重视基于亲子合作的早期教育和提供基于校园的心理健康服务。分析美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问题及策略,可以为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童辉杰  程萌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北京市三所小学的91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女生好于男生、高年龄组好于低年龄组、公立学校好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其各个因子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认同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蔺秀云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和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北京认同度高、倾向与老家孩子比较、自我肯定;打工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老家认同度高、倾向与北京孩子比较、自我否定。相关分析、均值检验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中的北京归类、北京认同、自我肯定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老家认同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控制了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认同仍然对城市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张盼  Gening Jin  
为探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文化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文化适应问卷,对北京市695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的性别、其所在学校种类(公立、私立)、是否在移入地出生都在不同维度上和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文化适应有显著相关。(2)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与文化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社会认同对文化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尤其是自我否定这一维度对文化适应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闫艳  周光琦  
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面对近60%的流动儿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宁波市鄞州区在"高位提升,惠及全民"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在"幸福教育"创新工程实施的平台中,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纳入整体教育规划,采取各种措施,在"内涵式融合"中让流动儿童共享教育的幸福,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晗  郑磊  
根据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家庭的代际闭合包括父母在家庭内部与子女的交流以及在家庭外部与教师和其他家长的联系,这种社会资本形态会影响儿童学业表现。然而基于甘肃基础教育调查数据,发现西部农村家庭的代际闭合对子女学业表现并无显著影响。对此提出三种可能的解释:(1)农村儿童的学业表现主要取决于家庭经济资本而非社会资本;(2)农村父母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制约了社会资本在促进儿童教育发展上的作用;(3)现有的社会资本测量指标不能准确度量农村家庭父母的育儿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