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9)
- 2023(14056)
- 2022(11924)
- 2021(11086)
- 2020(9524)
- 2019(22163)
- 2018(21838)
- 2017(40290)
- 2016(23402)
- 2015(26522)
- 2014(26679)
- 2013(25610)
- 2012(23598)
- 2011(21356)
- 2010(22012)
- 2009(20194)
- 2008(20268)
- 2007(18360)
- 2006(15895)
- 2005(13949)
- 学科
- 济(86927)
- 经济(86832)
- 管理(61858)
- 业(59421)
- 企(48897)
- 企业(48897)
- 方法(45518)
- 数学(40728)
- 数学方法(40020)
- 中国(26450)
- 农(23501)
- 财(22498)
- 学(22348)
- 教育(21796)
- 业经(18112)
- 理论(17995)
- 贸(16791)
- 贸易(16785)
- 易(16311)
- 农业(15550)
- 制(15426)
- 地方(14945)
- 技术(14802)
- 务(14100)
- 财务(14058)
- 财务管理(14024)
- 企业财务(13255)
- 和(12896)
- 银(12713)
- 银行(12644)
- 机构
- 大学(337885)
- 学院(332659)
- 济(123749)
- 管理(121511)
- 经济(120933)
- 研究(114582)
- 理学(106626)
- 理学院(105217)
- 管理学(102649)
- 管理学院(102025)
- 中国(78748)
- 科学(75537)
- 京(72340)
- 农(64865)
- 所(60204)
- 业大(56186)
- 研究所(55675)
- 财(55246)
- 范(52061)
- 农业(51861)
- 中心(51812)
- 师范(51462)
- 江(50781)
- 北京(45378)
- 财经(44866)
- 师范大学(41841)
- 教育(41300)
- 经(40719)
- 院(40405)
- 州(40075)
- 基金
- 项目(227156)
- 科学(178197)
- 基金(162031)
- 研究(160782)
- 家(144565)
- 国家(143285)
- 科学基金(120583)
- 社会(98648)
- 社会科(93226)
- 社会科学(93193)
- 省(91499)
- 基金项目(85272)
- 教育(82615)
- 自然(81270)
- 划(79580)
- 自然科(79485)
- 自然科学(79455)
- 自然科学基金(78056)
- 资助(67182)
- 编号(65940)
- 成果(54751)
- 重点(53318)
- 部(50852)
- 课题(48764)
- 发(48528)
- 创(47633)
- 科研(44403)
- 创新(44309)
- 计划(44164)
- 教育部(43294)
- 期刊
- 济(125951)
- 经济(125951)
- 研究(96123)
- 中国(68856)
- 教育(63271)
- 学报(62000)
- 农(56982)
- 科学(53490)
- 大学(46118)
- 财(43260)
- 学学(42581)
- 管理(41146)
- 农业(38576)
- 技术(31642)
- 融(24173)
- 金融(24173)
- 财经(21823)
- 业(21473)
- 业经(20880)
- 经济研究(20862)
- 经(18699)
- 版(18011)
- 统计(17381)
- 问题(16693)
- 业大(16563)
- 职业(16317)
- 策(16102)
- 技术经济(16060)
- 科技(15804)
- 商业(14696)
共检索到478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巫锡炜
文章根据2006年11月在北京市某区进行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跟踪调查"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探索性分析影响本地儿童、公立流动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在学业成绩上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讨论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结果表明,三类儿童在学业成绩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尽管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自身的各种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特别是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但是学校特征如学校平均SES和班级规模等将通过儿童自身及家庭的特征,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改变儿童特征对于学业成绩的作用强度。这意味着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不均匀分配也会成为社会不平等的一种生产机制。
关键词:
多层线性模型 流动儿童 学习成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宁宁 王露 刘琴琴 侍鲜 朱珅跃 王秀娜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内容,特别是对于流动儿童发展而言具有深远的作用。采用多层线性的分析方法,对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环境变量及其引发的行为反应进行探究。样本数据来自三个地区以接纳流动儿童为主的15所学校,共包含2 568名学生。结果表明,年长教师的教学效果亟须提升,但教龄因素在家庭收入变量加入后消失了。在最终的模型中,家庭的经济收入变量、学生性别、表层学习策略和深层学习策略、学校环境量表中的学校支持维度对学生的语文成绩有预测作用。在流动儿童教育方面,应加强对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督导,加强民办学校年长教师的职后培训,并结合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展开有关学习方式的引导,在社区针对流...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语文 学业成绩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鲍威 刘艳辉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格局日趋严峻的现状,本研究结合"政府、市场、大学"三个视角,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是区域层面的政府和市场因素与院校层面的机构特征等多层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区域层面的因素能够解释三分之一以上的差异,并且区域层面因素对院校层面因素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差异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汪传艳 徐璐
针对我国流动学生异地升学问题较为严峻的现状,本研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初中流动学生的升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就读普通高中是初中流动学生的主流选择,个体层面上的学业成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学校层面上的学校性质是影响初中流动学生升学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其背后的根源仍在于宏观层面上异地就学政策的不公正。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云武
精神健康问题主要存在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本文分析了作为社会优势群体的公务员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公务员同样存在着精神健康问题,但是与社会弱势群体不同,影响公务员精神健康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环境。该结论不仅否定了迄今学术界的共识,而且公务员的精神健康问题不能仅从心理学、医学关注的个体角度分析,还需要社会学关注的个体以外的环境因素进行考察。
关键词:
公务员 精神健康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广强 魏钦恭
本文结合全国范围内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以多层线性模型(HLM)为分析工具,考察了个体和单位两个层次的因素对科研人员获取项目资源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在项目资源获得数量上的总体差异,既受性别、教育程度、职称、权力、私人关系等个体特征的影响,也有相当部分差异可以归因于单位类型、科研实力、单位规模等组织属性,后者所能解释的方差比例占到了近五分之一。单位属性既直接影响了不同科研机构的平均项目资源量,也结构性地调整了不同单位内个体特征对于项目资源获得的影响效应。对科研人员项目资源获得及相关的资源分配不平等等问题的探讨,需要重视对结构性、制度性因素(如单位属性)的把握和认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靳小怡
利用2013年深圳市流动儿童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现状,揭示"纽带联结"和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城市人身份认同度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均比较低,存在身份认同模糊问题,制度性身份认同危机更为严重;"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和本地方言掌握程度,"乡村纽带联结"中老家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本地方言掌握程度和深圳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乡城纽带联结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可谓异同兼具,不同的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均有不同的显著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南京、苏州、杭州和绍兴等四个城市的调研显示:流动儿童在课堂回答问题、获得表扬和遭到批评等主要教育过程方面总体上弱于城市儿童,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等教育结果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儿童。进一步地计量检验发现,流动女童比男童更容易融入城市教育,来到城市的时长与流动儿童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城市融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读于城市儿童为主的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过程的融合产生了显著的负向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教育融合 教育过程 教育结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金灿灿 邹泓
为探讨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调查六城市25个班级1082名中学生的友谊质量、班级环境和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关系。发现:(1)女生友谊质量显著好于男生,初二学生的冲突与背叛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2)重点校高二学生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维度的平均分要显著高于初二学生;(3)友谊质量对中学生的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班级差异。班级环境中的竞争气氛可以显著增强友谊质量对积极社会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师生关系可显著增强友谊质量对消极社会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因此,班级环境作为班级水平变量,可以调节友谊质量对中学生社会适应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宝琳 王丽 宋卓展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宏观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数字经济水平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提升作用,在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特征居民的收入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即数字经济会因居民自身特征的不同而对其收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收入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将数字经济促进居民增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泽云
数据截取是研究儿童入学时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文章提出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加以解决,并根据2004年在云南省一个县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受教育水平的因素。结果发现,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在整体上已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孩入学受到的限制更大,更依赖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区内的学校供给;在家庭层面上,有兄弟姐妹、出生在少数民族家庭、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不曾加入过共青团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面临更少的受教育机会;在社区层面,富裕村子里的儿童将接受更多的教育,村里外出打工人员比例较高有可能刺激儿童较早地结束教育,本村有一所完全小学则能显著改善儿童的入学状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叶青青 刘艳芳 刘耀林 孔雪松 李纪伟
研究目的:针对以往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仅考虑单一区域层次的问题,尝试从县、市域两级层次分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湖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区域社会经济中心导向性比较显著;湖北省集约利用程度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分布在东部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冷点区域分布在西部的恩施以及中部的襄阳、随州、荆门、天门和荆州等地市;湖北省集约利用程度受到县域和市域两个层次影响,县域层次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影响,市域层次则受财政收入和二三产业比重的影响明显。研究结论: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区域层次因素对建设用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奕丰 陈铭
了解公共图书馆儿童用户漫画资源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图书馆漫画资源建设与儿童漫画阅读推广服务。文章采用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图书馆东区漫画馆和上海图书馆东馆少儿阅览区的儿童用户进行观察和访谈,结合S-O-R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构建儿童用户漫画利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在漫画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综合刺激下,儿童用户的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进而产生馆内信息搜寻行为、纸本阅读行为和游戏社交行为。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漫画资源建设与儿童漫画阅读推广服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洪涛 赖应良 孙玉梅
将团队社会资本分为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和认知资本,将个人动机分为互惠动机、兴趣动机、关系动机和利他动机,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并利用调研数据,从团队和个人两个层次探究了科研团队的社会资本和个体动机对个体显性知识共享行为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动机和科研团队社会资本对个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行为都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个人动机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社会资本在3个个人动机变量与显性知识共享行为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石风光
利用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影响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环境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环境管制、产业环境结构和要素投入五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各增长源泉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要素投入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省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环境管制和产业环境结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技术创新能力、FDI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省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而提升污染治理强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则会显著抑制环境管制的产出效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污染治理强度有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