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7)
2023(9170)
2022(7913)
2021(7528)
2020(6465)
2019(15057)
2018(15198)
2017(27468)
2016(16480)
2015(18918)
2014(19830)
2013(18851)
2012(17839)
2011(16272)
2010(16763)
2009(15324)
2008(15533)
2007(14364)
2006(12390)
2005(11291)
作者
(47678)
(39797)
(39709)
(38152)
(25325)
(19338)
(18687)
(15624)
(15213)
(14406)
(13572)
(13314)
(12789)
(12724)
(12672)
(12667)
(12624)
(11793)
(11680)
(11514)
(10224)
(10165)
(9791)
(9250)
(9246)
(8970)
(8937)
(8893)
(8331)
(8182)
学科
(58995)
经济(58911)
管理(37766)
(34637)
方法(27664)
(26615)
企业(26615)
数学(24448)
数学方法(24125)
中国(21667)
教育(21234)
(17464)
(16515)
(15499)
理论(13679)
地方(13454)
(12798)
农业(11174)
业经(11075)
(10847)
贸易(10845)
(10471)
(9910)
银行(9875)
(9797)
金融(9789)
(9435)
(9282)
(9258)
教学(8894)
机构
大学(235383)
学院(230246)
(84977)
研究(84628)
经济(82699)
管理(78595)
理学(66897)
理学院(65899)
管理学(64418)
管理学院(63946)
中国(57716)
科学(53043)
(52592)
(44396)
(42613)
(41030)
师范(40642)
研究所(40516)
(40169)
中心(38032)
(37720)
教育(36089)
业大(35499)
北京(33975)
农业(33787)
师范大学(33220)
财经(31396)
(29879)
技术(29780)
(29605)
基金
项目(147531)
科学(114777)
研究(112417)
基金(101151)
(88221)
国家(87347)
科学基金(72200)
社会(66281)
社会科(62308)
社会科学(62288)
(59722)
教育(59699)
基金项目(52723)
(52527)
编号(49329)
自然(45373)
自然科(44296)
自然科学(44279)
成果(43669)
自然科学基金(43455)
资助(42199)
课题(37632)
重点(35119)
(34187)
(33115)
(30456)
(30120)
项目编号(29227)
(29180)
教育部(29162)
期刊
(93788)
经济(93788)
研究(75825)
教育(58356)
中国(56141)
学报(38967)
(38102)
科学(33025)
(31924)
大学(29407)
管理(26134)
学学(26112)
农业(25416)
技术(23718)
(18886)
金融(18886)
财经(15482)
业经(15111)
职业(14935)
经济研究(14757)
(14008)
(13371)
问题(12837)
图书(11928)
(11773)
(11513)
论坛(11513)
统计(11038)
技术经济(10357)
(10057)
共检索到355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菊华  谢永飞  
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机会的最新状况与特点,探讨了制度排斥与流动儿童学前教育机会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城-城和乡-城流动儿童的在园比例和概率与户籍儿童没有显著差别,但他们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比例分别只有52.6%和40.1%,大大低于户籍儿童的67.9%;即便控制其他变量,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的概率也仅为户籍儿童的38%。流入东部地区儿童的在园概率低于西部地区,但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概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经济发展与流动儿童的学前教育机会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受制于制度安排和资源丰盈与否。户籍类型、流动范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健生  陈元龙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研究和政策治理实践中的误解误用,导致学前教育实践无所适从,甚至影响到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学前教育小学化"与国外使用的schoolification进行比较发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命名缺少逻辑检验,概念内涵模糊不清。厘清小学化概念,需要"悬置"相关价值判断,明确概念的事实描述。"小学化"的价值判断涉及学前教育功能,但是目前学前教育功能的争论不断,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功能定位摇摆不定。从"儿童发展中心"观点看,将儿童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有利于密切儿童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引导学前教育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结合早期教育的国际趋势以及国内外学前教育功能定位的差异来看,小学"零起点教学"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议题,引发了幼小衔接面临家长质疑和幼儿园困惑的双重挑战,亟需树立"儿童发展中心"立场才能成功应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培峰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学前教育改革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必然。目前,存在学前教育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民办园与公办园结构失调、管理体制不协调、群众需求与学前教育资源供需失衡、城乡和区域之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等五大结构性矛盾。责任型政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基本视野。为此,应逐步建立完善全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在推动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治理上加强公共政策设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霍力岩  齐政珂  
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启动了全面整合学前儿童服务体系的改革进程。本文聚焦这一改革,从立法、行政、管理、服务标准等维度进行概括和梳理,以期勾勒其基本面貌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段成荣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比较农村地区11~14岁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的教育机会(定义为是否在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偏高,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2)与母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与父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与母亲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3)女童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孩,但儿童类型对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2013年5月12至13日,"第二届流动儿童学前教育发展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师范大学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中国儿童中心主任丛中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顾定倩、全国政协委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邢芸  胡咏梅  
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迁移状况的视角探讨适龄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选择问题。使用CFPS(2010)数据,本研究用Logit模型,估计了不同特征的流动儿童家庭为其子女选择接受学前教育的发生概率。研究发现,农业户籍、跨省迁移的家庭随迁子女入园机会更低;有教育储蓄的家庭,其随迁子女入园机会更高;而父母高学历、与子女同住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流动儿童的入园机会。户籍仍是制约流动儿童入园的关键因素。我们据此明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汝倩  
系统、客观处理人类行为的行为矫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特教领域。结合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特点 ,将链锁法、消退法、正强化以及相互抑制等若干行为矫正原理应用于生活技能训练、语言教学以及其他行为和情绪问题矫正中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谈秀菁  
通过对36位年龄在2~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入园接受教育的比例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残联的康复中心等机构接受教育,但也有部分家长选择让他们的孩子上普通幼儿园。家长的希望和选择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汝倩  
学前教育对于残疾人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要有大幅度提高。本文从叙述我国视障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入手,阐述了视障儿童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并拟订了在当前国情下,内地盲校开展视障儿童学前教育(一年制)应当设置的课程内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海利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实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儿童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儿童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中创新理论知识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校内外实训等方面阐明了观点并开展探讨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娜  陈佑清  
现代儿童观要求人们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内在天性,从儿童本真生命状态的角度认识儿童。现代儿童观的基本内涵包括:承认儿童的独特地位;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肯定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关注儿童的当下生活;重视儿童的能动活动。儿童观制约着儿童教育观,现代儿童观要求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三个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方式设计)都要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传新  
本文利用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数据,比较了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好于留守儿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亲子关系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积极影响,而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学校体验到的相对剥夺感对两类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有消极影响;在留守儿童中,男生、非独生子女以及高年级儿童的学校适应情况要差一些,而流动儿童则不存在这些差别。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丽秋   李莉  
本研究考察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我们基于2010年启动的学前教育普及项目导致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的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策略识别幼儿园入学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提高幼儿园密度可以显著提高幼儿园的入学率,而入学幼儿园可以显著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数列测试成绩,但是对非认知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学前教育普及项目对来自社会经济状况较低家庭的儿童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