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2)
- 2023(11734)
- 2022(9786)
- 2021(8927)
- 2020(7147)
- 2019(16136)
- 2018(15478)
- 2017(28876)
- 2016(15773)
- 2015(17178)
- 2014(16865)
- 2013(16537)
- 2012(15814)
- 2011(14547)
- 2010(14856)
- 2009(13453)
- 2008(13398)
- 2007(11982)
- 2006(10726)
- 2005(9749)
- 学科
- 济(69859)
- 经济(69771)
- 业(41736)
- 管理(39862)
- 企(30591)
- 企业(30591)
- 中国(23069)
- 方法(22197)
- 农(21853)
- 地方(20579)
- 数学(18996)
- 数学方法(18786)
- 业经(16459)
- 农业(15348)
- 学(14677)
- 贸(13934)
- 贸易(13921)
- 财(13537)
- 易(13412)
- 融(12679)
- 金融(12678)
- 制(12444)
- 银(12373)
- 银行(12324)
- 行(11974)
- 发(11741)
- 地方经济(11470)
- 技术(11456)
- 环境(11448)
- 和(9477)
- 机构
- 学院(228139)
- 大学(227494)
- 济(94332)
- 经济(92440)
- 研究(88391)
- 管理(82251)
- 理学(70523)
- 理学院(69498)
- 管理学(68215)
- 管理学院(67794)
- 中国(64640)
- 科学(56153)
- 京(49858)
- 农(49206)
- 所(46630)
- 研究所(42748)
- 财(40991)
- 中心(38924)
- 农业(38679)
- 业大(38148)
- 江(35425)
- 范(33114)
- 师范(32659)
- 财经(32287)
- 北京(31759)
- 院(31521)
- 经(29366)
- 经济学(28545)
- 州(28304)
- 省(27719)
- 基金
- 项目(154701)
- 科学(121439)
- 基金(111546)
- 研究(109258)
- 家(101321)
- 国家(100046)
- 科学基金(83147)
- 社会(70368)
- 社会科(66637)
- 社会科学(66619)
- 省(61386)
- 基金项目(59042)
- 自然(53943)
- 划(52704)
- 自然科(52693)
- 自然科学(52671)
- 自然科学基金(51738)
- 教育(49278)
- 资助(44157)
- 编号(42433)
- 发(39350)
- 重点(35860)
- 成果(34631)
- 部(33386)
- 创(32657)
- 课题(30991)
- 发展(30684)
- 创新(30591)
- 展(30185)
- 计划(29683)
共检索到353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一然 边玉芳
通过对杭州市上城区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53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探讨了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家校合作的情况,以及家校合作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情绪发展以及学业成绩上的表现都明显差于一般学生;(2)流动儿童的家校合作水平普遍差于一般学生;(3)家校合作水平对儿童发展存在影响。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校合作 情绪发展 学业成绩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畅 伍新春 邹盛奇
协同教养指在教养儿童的过程中,家庭中多名承担教养责任的成人相互协作所构成的联盟。在双亲家庭中,第一个孩子降生后,父母子系统从夫妻子系统中分化出来,形成父母协同教养关系。之后随着儿童的不断成熟,父母协同教养关系在婴儿期、学步期、童年期、青少年期虽然表现出不同特点,但对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均具有独特的贡献,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从良好的协同教养关系中获益。未来研究可关注协同教养的稳定性、协同教养关系的扩展、协同教养与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等重要议题。
关键词:
协同教养 儿童发展 家庭系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娟
儿童发展是以自身为主与周围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对儿童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同时 ,环境也是儿童教育中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环境创设 ,尤其是精神环境创设 ,能够对儿童发展予以积极引导。为充分发挥环境对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潜在价值 ,教师应关注环境创设 ,创设环境时需以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为导向 ,并重视儿童主体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环境创设 儿童发展 儿童教育 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丹
在当今社会,隔代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的方式。隔代教育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容易使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问题,并且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为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隔代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针对隔代教养的情况,提出了隔代教养通常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隔代教养 儿童心理发展 教育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卓卿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儿童所在家庭获取或控制的客观资源包括财富、权力、社会关系等,并根据这些资源对自己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层级排名,一般从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声望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学业行为、学习困难和学业成就等方面。从学校层面关注和促进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学业发展,可通过提高物质帮扶力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实质性的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儿童 学业发展 学校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丹
在当今社会,隔代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的方式。隔代教育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容易使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问题,并且会对儿童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为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对隔代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针对隔代教养的情况,提出了隔代教养通常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隔代教养 儿童心理发展 教育方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钟经华
正确区分视力损伤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采取科学的教育、康复措施的基础。直接影响是视力损伤直接产生的必然影响;间接影响是由环境造成的间接的非必然影响。本文分别以劳温费尔德的三大限制和刻板行为为例详细论述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还讨论了不同影响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影响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康复措施。
关键词:
视力残疾 影响 发展 环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蔺秀云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和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北京认同度高、倾向与老家孩子比较、自我肯定;打工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老家认同度高、倾向与北京孩子比较、自我否定。相关分析、均值检验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中的北京归类、北京认同、自我肯定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老家认同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控制了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认同仍然对城市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城市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燕芳 刘丽莎 刘丽君 徐良苑
母亲风险是儿童早期消极发展的重要预测因素,其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还可能通过影响教养行为进一步危害儿童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以1877名4.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母亲低学历、身体差和抑郁三个方面风险因素对学前儿童读写能力、数学能力、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母亲教养行为(敏感性、积极情感表达、认知指导、提供社交机会)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低学历显著预测儿童读写能力、数学能力、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母亲身体差、抑郁均显著预测儿童社会技能和问题行为。(2)母亲敏感性和积极情感表达在各项风险因素对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预测中均发挥了中介作用;母亲认知指导在母亲低学历预测四个方面,以及...
关键词:
母亲风险 教养行为 学前儿童 早期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贾 张宇霞 吴莞生
本文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视角下分析了父母与子女信息摩擦及父母认识偏差和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信息摩擦显著降低了儿童的非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偏差的影响大于父母认识偏差。机制分析表明,父母认识偏差减少了陪伴子女的时间和教育物质投入;儿童自我认识偏差减少了他们用于学习和做家务的时间并增加了娱乐时间。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即使对于部分富裕家庭的父母,他们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仍然偏离最优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振宇
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大脑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高、中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在语言、记忆和执行功能三个认知领域中的表现普遍优于低社会经济背景出身的儿童。而儿童群体之间的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孕期照料、父母教养方式和认知刺激等中介因素发生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改善家庭的社会经济处境、调节中介因素、实施旨在训练大脑认知功能的项目以及增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方式,进行合理及时的干预,以确保儿童取得学业和生活上的成功。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执行功能 认知刺激 可塑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林园 唐逸文 邹盛濠 李蓓蕾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密集型育儿”已成为当代社会主流的育儿范式和理想标准,但它并非“完美无缺”。本文以密集型育儿的态度与行为作为框架,对密集型育儿给儿童青少年发展带来的复杂影响进行了研究综述。已有实证证据表明,当密集型育儿达到一定水平时,父母更多的投入和参与不仅不会带来更多增益,还可能在多个方面产生消极影响,且这些影响也会受到阶层、性别和文化的调节。密集型育儿给儿童和父母自身都带来了一定风险,未来研究可以从中国本土化的视角对密集型育儿的影响机制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余益兵 邹泓
以91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流动儿童个人掌控感、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倾向、积极-消极情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各指标得分均处于理论的中等水平。(2)流动儿童男生的乐观主义倾向得分高于女生;初二年级的个人掌控感得分最低,消极情感得分最高。(3)公立学校中的流动儿童个人掌控感和积极情感高于民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迁徙时间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者还对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慧娟
我国目前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存在目标不清晰、设计缺乏系统性、政策主体较单一、政策地位附属性等缺点,不能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在当前流动儿童规模巨大且定居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策形态。本研究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流动儿童相关教育政策。在对发展型社会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发展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内涵及特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苑雅玲 侯佳伟
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把流动儿童就读的学校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多的公立学校和流动儿童少的公立学校,这三类学校接收的流动儿童大体上对应于不同的流动人口阶层,依此为参照,分布在不同类型学校中的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经济水平、社会网络质量、独生子女比例、家庭教育期望和条件等呈现出逐级递增的趋势。在流动儿童少的公立学校中,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家庭状况,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庭因素 择校 社会分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