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3)
- 2023(11087)
- 2022(9821)
- 2021(9358)
- 2020(7676)
- 2019(17940)
- 2018(17911)
- 2017(34794)
- 2016(19056)
- 2015(21444)
- 2014(21362)
- 2013(21184)
- 2012(19441)
- 2011(17612)
- 2010(17516)
- 2009(15936)
- 2008(15617)
- 2007(13551)
- 2006(11966)
- 2005(9994)
- 学科
- 济(75713)
- 经济(75530)
- 管理(52622)
- 业(48597)
- 企(40901)
- 企业(40901)
- 方法(36039)
- 数学(29811)
- 数学方法(29441)
- 中国(22280)
- 农(19806)
- 学(18462)
- 业经(17260)
- 财(17121)
- 地方(16613)
- 理论(15123)
- 和(14171)
- 农业(13185)
- 环境(12298)
- 制(11908)
- 贸(11692)
- 贸易(11688)
- 易(11251)
- 教育(11119)
- 技术(11028)
- 务(10697)
- 财务(10635)
- 财务管理(10617)
- 划(10414)
- 企业财务(10086)
- 机构
- 大学(274941)
- 学院(270520)
- 管理(109413)
- 济(102101)
- 经济(99619)
- 理学(95767)
- 理学院(94557)
- 管理学(92769)
- 管理学院(92274)
- 研究(91400)
- 中国(64184)
- 京(59395)
- 科学(59326)
- 所(45759)
- 财(45486)
- 农(42518)
- 研究所(42212)
- 业大(41231)
- 中心(40119)
- 范(39059)
- 师范(38752)
- 江(38017)
- 财经(37487)
- 北京(37419)
- 经(34075)
- 农业(33354)
- 院(33229)
- 师范大学(31841)
- 州(31390)
- 经济学(29981)
- 基金
- 项目(192354)
- 科学(151733)
- 基金(140155)
- 研究(139671)
- 家(122182)
- 国家(121147)
- 科学基金(104226)
- 社会(88437)
- 社会科(82826)
- 社会科学(82797)
- 基金项目(75723)
- 省(74036)
- 自然(68849)
- 自然科(67268)
- 自然科学(67252)
- 自然科学基金(66023)
- 教育(63903)
- 划(63537)
- 编号(56970)
- 资助(56938)
- 成果(46595)
- 重点(42712)
- 部(42250)
- 发(40198)
- 创(39331)
- 课题(39018)
- 创新(36632)
- 科研(36631)
- 教育部(36145)
- 大学(35639)
共检索到381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周晓娟 Gening Jin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和社会认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社会认同对城市适应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271名流动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和社会认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测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经前后两次对流动儿童的调查表明,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过程中对农村归类方面更积极,对城市适应产生影响,城市适应得分降低。(2)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总体水平在公私立学校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公立学校更有利于增加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3)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中自我否定、和北京孩子比、农村归类三个维度对城市适应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北京认同、自我肯定两个维度对城市适应有正向的...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城市适应 社会认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蔺秀云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和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北京认同度高、倾向与老家孩子比较、自我肯定;打工学校的流动儿童更倾向于将自己归入农村、对老家认同度高、倾向与北京孩子比较、自我否定。相关分析、均值检验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中的北京归类、北京认同、自我肯定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老家认同对城市适应中的探索顺应、融入整合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控制了流动儿童个人、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认同仍然对城市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城市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诗浩 植凤英 邓霞
为探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自我提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贵阳市335名公立学校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和自我提升问卷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追踪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人际友好、活动参与和社会活力方面的适应程度及自我提升均随时间的发展有提升趋势,小学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初中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自我提升呈显著正相关;(3)社会适应和自我提升可以相互预测。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适应 自我提升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张盼 Gening Jin
为探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文化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文化适应问卷,对北京市695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的性别、其所在学校种类(公立、私立)、是否在移入地出生都在不同维度上和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文化适应有显著相关。(2)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与文化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3)社会认同对文化适应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尤其是自我否定这一维度对文化适应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文化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932名3-6年级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旨在探明其亲子依恋、社会认同及城市适应间的内在关系。选用城市适应、社会认同和青少年依恋问卷,分别测量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社会认同和亲子依恋。研究结果表明:公立学校、女生、未转学、低年级流动儿童更有利于城市适应,结果支持了社会认同对亲子依恋和城市适应影响的中介模型,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水平越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越好,亲子依恋通过老家总认同对城市适应产生积极影响,而通过北京总认同对城市适应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亲子依恋 城市适应 社会认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童辉杰 程萌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卷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北京市三所小学的91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其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女生好于男生、高年龄组好于低年龄组、公立学校好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其各个因子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认同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岩 杜岸政 周炎根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在歧视知觉和城市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113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城市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和城市适应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不仅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城市适应,而且通过社会支持——认同整合中介链对城市适应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复合多重中介模型有效地揭示了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孙琳 蔺秀云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区域文化适应的特点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区域文化适应问卷和城市适应问卷,对北京市7所中小学的992名流动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人际观念适应困难显著高于生活方式适应困难;(2)流动儿童文化适应、文化认同和城市适应均在家庭经济状况、年级、来京时间、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与文化适应有密切的联系,区域文化适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城市适应。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区域文化适应 城市适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晓娇 方晓义 刘杨 蔺秀云 邓林园
采用整群取样法对北京市的116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从城市认同与老家认同两方面考察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及其在教育安置方式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大多属于同化和分离模式;(2)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及适应模式在性别、家庭经济地位、来京时间、教育安置方式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城市认同对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均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家认同仅对社会文化适应有负向预测作用;(4)城市认同在教育安置方式与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老家认同仅在社会文化适应上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艳红
国内关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状况、适应的不同方面及影响适应的因素等问题上。新近的研究趋势主要表现于几个方面:(1)注重中介变量的探讨;(2)转变研究取向;(3)注重研究方法多样化。文章还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1)社会适应评估标准不一;(2)适应过程研究及纵向研究缺乏;(3)适应机制的理论建构待加强;(4)干预对策及实践研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社会适应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史能兴
社会融入的实质是身份认同的过程,身份认同是个体找寻文化群体并获取归属感的过程。基于身份认同的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存在经济身份认同、制度身份认同和文化身份认同三大困境。可通过重构认同观念,确立多元身份观;优化认同结构,提升跨文化适应力;深化认同目标,建构本真性理想确立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困境的自我突破策略;通过社会制度支持以消除群体边界;社会文化支持以澄清社会价值;社会结构支持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形成促进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外部支持策略。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少数民族流动儿童 社会融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靳小怡
利用2013年深圳市流动儿童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现状,揭示"纽带联结"和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和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儿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城市人身份认同度和本地人身份认同度均比较低,存在身份认同模糊问题,制度性身份认同危机更为严重;"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和本地方言掌握程度,"乡村纽带联结"中老家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制度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城市纽带联结"中家庭有无深圳房产、本地方言掌握程度和深圳生活时长,以及社会距离是流动儿童地域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乡城纽带联结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可谓异同兼具,不同的社会距离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均有不同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书荃
对早期教育环境不良儿童进行学前干预,并对他们进入小学后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儿童早期发展手册》的应用对早期教育环境不良儿童的干预效果是肯定的。学前干预不但提高了儿童认知水平,还使儿童在上小学前作好接受小学教育的心理准备,降低了留级和辍学率。
关键词:
早期教育环境不良 认知 辍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董佳 谭顶良 张岩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之间关系,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464名流动儿童,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儿童希望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得分和城市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的得分;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希望与城市适应均呈两两正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独生子女家庭中,社会支持和希望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预测作用更大。结论:流动儿童的希望在社会支持和城市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是否独生子女在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希望和城市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石雪玉
为探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和学校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北京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共613名流动儿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受性别、年级、来京时长、就读学校因素影响。流动儿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学校适应的5个维度不同程度上对问题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问题行为 学校适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