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3)
- 2023(14029)
- 2022(11993)
- 2021(11234)
- 2020(9670)
- 2019(22096)
- 2018(21739)
- 2017(41323)
- 2016(22831)
- 2015(25685)
- 2014(25633)
- 2013(24830)
- 2012(22720)
- 2011(20472)
- 2010(20112)
- 2009(18452)
- 2008(18045)
- 2007(15983)
- 2006(13336)
- 2005(11559)
- 学科
- 济(90737)
- 经济(90631)
- 管理(62230)
- 业(59671)
- 企(48409)
- 企业(48409)
- 方法(45222)
- 数学(40629)
- 数学方法(40068)
- 农(24320)
- 财(23365)
- 中国(21933)
- 地方(20583)
- 学(19477)
- 业经(18602)
- 贸(18019)
- 贸易(18012)
- 易(17451)
- 农业(16404)
- 务(15079)
- 财务(15037)
- 财务管理(14999)
- 制(14875)
- 企业财务(14196)
- 环境(13638)
- 技术(13567)
- 理论(13504)
- 和(12973)
- 银(12178)
- 融(12145)
- 机构
- 大学(319434)
- 学院(318412)
- 济(125593)
- 经济(123060)
- 管理(122235)
- 理学(107114)
- 理学院(105741)
- 研究(105673)
- 管理学(103501)
- 管理学院(102928)
- 中国(76768)
- 科学(69383)
- 京(68526)
- 农(61286)
- 财(54907)
- 业大(54017)
- 所(53725)
- 中心(50467)
- 研究所(49661)
- 农业(48756)
- 江(46900)
- 财经(44910)
- 范(42908)
- 北京(42376)
- 师范(42339)
- 经(40926)
- 经济学(38370)
- 院(38022)
- 州(37415)
- 经济学院(35001)
- 基金
- 项目(226407)
- 科学(177361)
- 基金(164564)
- 研究(157047)
- 家(146551)
- 国家(145330)
- 科学基金(123969)
- 社会(99210)
- 社会科(93994)
- 社会科学(93964)
- 省(89245)
- 基金项目(88417)
- 自然(84314)
- 自然科(82389)
- 自然科学(82360)
- 自然科学基金(80879)
- 划(77032)
- 教育(74162)
- 资助(67046)
- 编号(62108)
- 重点(51824)
- 部(49453)
- 成果(48597)
- 发(48176)
- 创(47428)
- 科研(44773)
- 计划(44378)
- 创新(44264)
- 课题(43559)
- 大学(42695)
- 期刊
- 济(126931)
- 经济(126931)
- 研究(83866)
- 中国(60518)
- 学报(58223)
- 农(53401)
- 科学(50776)
- 财(43281)
- 大学(42895)
- 管理(41753)
- 学学(40773)
- 教育(35925)
- 农业(35921)
- 技术(27306)
- 融(24422)
- 金融(24422)
- 财经(21709)
- 业经(21273)
- 经济研究(20632)
- 业(20015)
- 经(18648)
- 问题(17797)
- 版(16825)
- 统计(15368)
- 资源(15368)
- 科技(15359)
- 技术经济(15157)
- 业大(15156)
- 策(14400)
- 商业(14139)
共检索到448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泽云 郭睿
在我国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人口流动频繁,大量流动儿童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学校中流动儿童的聚集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2016-2017年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聚集的三个区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使用学校固定效应模型和似不相关回归方法,分析了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对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不影响本地儿童的成绩;第二,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对流动儿童的成绩存在微弱的负向影响,而且在不同学生群体间有着明显的异质性;第三,这种负向影响可能源于教师对流动儿童负面的价值判断以及流动儿童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第四,班级中流动儿童比例的上升不会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因此,人口流入地政府不必担心流动儿童的聚集会对本地儿童造成不良影响,不应该限制流动儿童在本地学校就读;同时,在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对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有所倾斜,并努力消除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刻板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燕学敏
流动儿童学习需要与城市儿童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教学进度、教材、语言风俗、学习资源、接受信息的偏好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各地教材的使用、教学的进度存在差异,流动儿童语言差异较大、弥补方式各有不同;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学习资源获得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认知形态、学习习惯方面差异不明显。针对流动儿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城市儿童 学习需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东
"两为主"政策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上的立场和决心,各地"两为主"政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流动儿童受教育的环境,有力保障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流动儿童没有进入公办学校,依然选择留在打工子弟学校,此种"择校"行为体现了流动儿童家长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刚性选择倾向。本文基于对北京市部分流动儿童家长的实证调查发现:"借读费用太高"、"所需证件难办"、"附近公办学校不收"是造成此种倾向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指出,流动儿童选择留在打工子弟学校是其家长弱势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反映,只有改变此种弱势的境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两为主"政策的目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班建武 余海婴
在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同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选择。从地方政府来看,维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是其政策行为的重要价值依据。从学校来看,保证优质生源、确保教学质量是其应对政策的基本立场。从家长来看,生存需要第一,教育需要第二是其考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些不同利益选择所造成的张力大大削弱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不利于流动儿童就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
流动儿童 义务教育政策 执行难 利益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武玮 祁翔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基线数据,本文从同伴效应视角考察了流动儿童对城市本地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通过探索随机分班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本文发现:第一,流动儿童对城市本地儿童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则并不明显。第二,流动儿童对城市本地儿童形成的同伴效应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第三,同伴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流动儿童可以通过改变本地儿童父母的教育期望进而影响城市本地儿童的学业表现。同时,流动儿童还可以通过增加班级中不同儿童间共同学习行为的几率影响城市本地儿童的学业表现。本文的发现为流入地政府制定流动儿童的教育融合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敏 王钰彪 任友群
虚拟现实作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仿真技术,可用于创建学习场景、增强学习体验、促进教学创新。然而,虚拟现实教学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尚未有一致答案。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外近十年有关虚拟现实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40篇(准)实验研究论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虚拟现实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了中等程度的正向积极影响(合并效应值为0.56);2)相对小学生和大学生而言,虚拟现实教学能更显著地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的学习;3)相对其他学科,虚拟现实教学能更显著地提升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科成绩;4)学生使用虚拟现实教学的周期为1~3个月,学习成绩提升效果最显著;5)与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相比,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完全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对学生成绩产生更大影响;6)相对观察性学习和社会性学习,操作性学习对学生成绩提升效果更明显;7)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陈述性知识教学比应用于程序性知识教学更具正向积极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了有效开展虚拟现实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学习成绩 元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陶然 周敏慧
基于2010年安徽和江西两省四县1010名农村在校儿童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控制内生性,本文实证分析了双方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只有当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时间较长时,才会对孩子学习成绩产生较显著负面影响,且该影响主要因父母角色缺失所致;其次,按性别回归发现,父母外出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主要体现在留守男孩身上,而留守与非留守女孩之间成绩差异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分析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成绩的负面影响不太可能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来抵消,因为负向的父母照顾效应远大于正向的收入效应。未来政策的导向,是通过户籍、财税改革,让孩子随父母打工顺利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学,并进一步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庆海 孙瑞博 李锐
本文把农民工外出务工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经常外出、短期外出和外出回流,利用2013年安徽、河南两省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劳动力不同外出务工模式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为纠正自选择性引致的估计偏误,本文通过联立方程组估计不同外出务工决策的广义倾向得分,然后应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外出务工模式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经常外出和短期外出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外出回流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外出务工模式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存在性别和科目差异,母亲外出的影响大于父亲外出,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对数学和英语成绩的影响大于语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艳立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成人高校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投入、学习阻碍、学习支持与环境、学习帮助、学习方式与交流、学习信息获取途径和教学评价九个维度的学习情况现状的调查,发现问题及其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以成人高校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为重点,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提高学习支持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根据成人高校学生年龄和专业的不同,开展分层和特色学习支持服务,同时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意识;完善成人高校学习平台功能,逐步实现面授和在线直播同步进行,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充分利用成人学生的经验,组建成人学习共同体,激发其内驱力,提高成人学习的获得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曲可佳 邹泓 李晓巍
以北京市1016名流动儿童和446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学校满意度及其与师生关系、学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水平存在学校差异,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学校满意度水平显著低于公立校和混合校;(2)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水平有显著年级差异;(3)师生关系中,师生亲密性、支持性和低冲突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4)学业行为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学校满意度。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学校满意度 师生关系 学业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晓巍 邹泓 王莉
以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学校和3所接收流动儿童的公立混合学校的114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学业行为问卷考察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比较打工校与公立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外化问题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师生关系、学业行为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2)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3)聚类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分为三种类型:和谐型、一般型、高危型,分别占27.9%、48.1%、24.0%。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类型校际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霓 廉恒鼎
通过使用自编"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主观评定调查问卷",调查山西平遥地区80名农村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成绩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男生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稍高于女生。(2)小学生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远高于初中生。(3)独生子(女)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4)父亲外出的儿童自我评价良好以上的比例最高。(5)留守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评价为良好以上的比例越低。(6)父亲或者母亲一方监护的孩子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为良好以上的比例,高于隔代监护的孩子的评价比例。(7)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则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为良好以上的比例越高,同时评定为"中等"及以下的情况比例越低...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 主观评价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梁耀明 何勤英
大学本科期间是大学生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接触最为密切的宿舍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大学生个体有重要影响。本文借助某一本院校3460名本科生的数据,利用新生入学时随机分配宿舍这一项自然实验,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宿舍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同伴平均标准化GPA每增加1个标准差,大学生个体的标准化GPA大约增加0.03个标准差。尽管学业成绩的宿舍同伴效应平均来看显著为正,但不同学习能力个体受同伴影响的效果不同,低学习能力者的学业成绩随着同宿舍高或低学习能力者比例提高而下降。当将低学习能力者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钋
本文利用由"小升初"电脑随机派位产生的同伴特征的随机变化来分析同伴能力等对初中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多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同伴能力对以数学标准化分数衡量的个人成绩有不显著的正向、非线性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学生成绩会因为同伴能力差异的扩大而显著地降低。
关键词:
同伴效应 学生成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