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3)
- 2023(12804)
- 2022(10219)
- 2021(9286)
- 2020(7506)
- 2019(16531)
- 2018(16535)
- 2017(31505)
- 2016(17210)
- 2015(19239)
- 2014(19637)
- 2013(18423)
- 2012(16548)
- 2011(14441)
- 2010(14511)
- 2009(13681)
- 2008(13808)
- 2007(12668)
- 2006(11404)
- 2005(10608)
- 学科
- 济(63311)
- 经济(63122)
- 管理(55598)
- 业(50887)
- 企(44132)
- 企业(44132)
- 中国(23099)
- 财(21426)
- 方法(21381)
- 农(21137)
- 制(19913)
- 业经(19783)
- 数学(15582)
- 数学方法(15390)
- 体(14100)
- 理论(13942)
- 农业(13516)
- 地方(13324)
- 务(13178)
- 财务(13117)
- 财务管理(13076)
- 学(12620)
- 银(12485)
- 银行(12469)
- 企业财务(12437)
- 行(11868)
- 和(11670)
- 融(11475)
- 金融(11471)
- 体制(11366)
- 机构
- 学院(237727)
- 大学(236841)
- 济(95414)
- 经济(93212)
- 管理(87791)
- 研究(78065)
- 理学(74469)
- 理学院(73645)
- 管理学(72415)
- 管理学院(71950)
- 中国(60482)
- 财(50802)
- 京(49501)
- 科学(43880)
- 财经(39061)
- 江(38090)
- 所(37886)
- 中心(36402)
- 经(35257)
- 农(33389)
- 研究所(33263)
- 范(32704)
- 师范(32404)
- 北京(30828)
- 经济学(30422)
- 州(30271)
- 业大(29836)
- 财经大学(28911)
- 院(28253)
- 经济学院(27270)
- 基金
- 项目(152314)
- 科学(121454)
- 研究(118985)
- 基金(110124)
- 家(93587)
- 国家(92699)
- 科学基金(80870)
- 社会(79029)
- 社会科(73847)
- 社会科学(73825)
- 省(59724)
- 基金项目(57433)
- 教育(55637)
- 编号(49655)
- 划(49370)
- 自然(47690)
- 自然科(46589)
- 自然科学(46576)
- 自然科学基金(45750)
- 成果(42701)
- 资助(42505)
- 课题(35303)
- 制(35251)
- 重点(34583)
- 部(34094)
- 发(32921)
- 国家社会(32829)
- 创(32194)
- 性(31576)
- 项目编号(30566)
共检索到372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洪波 杨昊雯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协调机制是提升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治理现代化的途径之一。社会融合理论、社会保障权利公平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为构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协调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宏观层面,要坚持共享、公平和可持续理念,确立保障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权益的战略目标,实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各参与主体利益激励相容;在微观层面,要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委托-代理激励相容机制、不同地方政府无限次重复博弈走出囚徒困境、中央政府确保地方政府有效监督当地用人单位、受雇流动人口与用人单位公平讨价还价博弈。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协调机制的实现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口采取积极对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 治理能力 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文杰 罗金莉 韦玮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最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其服务管理,尤其是社会保障管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时期的流动人口较之早期流动人口出现了诸多个性化的需求特征,形成了"三低"局面。一是收入水平低。目前流动人口群体中低收入阶层依然占据较大比重,4.5%的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27%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二是参保率低。在就业的流动人口中,52%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以农业流动人口为例,其医疗保险平均参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海峰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另一行政管辖区内暂住、滞留、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本文所探讨的流动人口指由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樊小钢
流动人口这一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与城市化进程交织下所产生的特有现象 ,表现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的不同步性。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造成流动人口的权益受损 ,也延缓了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因此 ,必须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构建有利于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市民化 社会保障 制度创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匡时 嘎日达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并没有摆脱社会保障的制度陷阱、不公平陷阱和低水平陷阱,反而又延伸出了社会保障的流动陷阱和踢皮球陷阱。这些陷阱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和社会保障的流动造成的,而是社会保障的模式、现行财政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系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联合导致的。要摆脱这些陷阱,实现人口和社会保障的自由流动,我们需要以建立健全全国社会保障模式弹性统一为主线,以加强社会保障网络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为重点,以衔接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均等化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熠 陶旭辉 韩雨晴
当年轻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流向高收入地区时,低收入地区社会保障赡养负担和缴费率上升,实际收入下降,进而引发更多人口流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分析了三种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模式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表现。分析发现,“区域独立”和“全国统一”模式均未能实现效率最优,前者导致各地实际费率差异和劳动力流动规模过大,而后者则过小,存在一个帕累托效率最优的“相互调剂”模式。然而,如果兼顾公平性,只需付出微小的效率损失就可以大幅增进区域公平,加大跨区域调剂力度的“公平—效率转换比”极高。实证数据显示,当前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模式已接近效率最优,但仍需大力推进公平性。未来推动区域社会保障协调发展,应当加大调剂和统筹的力度以及对人口流入地区的社保稽核力度,并预防人口过度流动带来的区域发展失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翠迎 汪润泉
该文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实证考察了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就业人口城市消费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该文比较了有无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就业人员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大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提升作用;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低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且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受到其自身收入水平的制约,当收入较低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当收入较高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 流动人口 消费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居民之间最主要的差异集中表现为社会保障福利和其他公共资源的获得。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户籍类型造成的城乡差分及因户籍地引起的内外之别共同作用于个体社会保障的可获得性,三个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梯级差别,乡-城流动人口处于农村人和外来人的双重弱势;而且,经济越发达,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越低;而在经济欠发达之地,他们与本地市民的差距较小,呈现出低水平融入的特点。这些发现表明,各级政府改善流动人口社会福利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地区现行的制度安排,而这些制约维系着不同身份人群之间在公共资源可及性和可得性方面的不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林刚
文章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与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和《中国人口科学》刊登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视角、问题导向和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关键词:
流动人口管理 社会保障 研究述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敦贤
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流动人口主体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从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可操作的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宜实施分类分层,首先确立强制性工伤保险,其次是医疗保险,第三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然后是养老保险和住房保障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昶志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流动人口呈快速增加趋势。流动人口属于非技术性移民,具有低收入、受歧视、高风险、高流动性等特征,保障能力较弱。在家庭保障和社区保障不足以使他们抵御工业化带来的风险(如工伤、失业和老龄等),政府应该承担他们社会保障的责任以化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社会风险。根据流动人口的实际需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解决他们在工伤和大病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构建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问题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立建 王震 葛玉好
基于大规模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影响。利用变量法的IVProbit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尝试解决劳动者的工资与参加社会保险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存在严重的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效应;第二,区域分割效应大于城乡分割效应;第三,若不解决工资与社会保险参保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则将低估外来流动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城乡分割效应和区域分割效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保障 IVProbit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唐成千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通过Logit模型考察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偏低,且内部阶层差异明显;除工作特征和区域因素外,个体特征对社保参保率的影响也很大,这表明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的获取上有一定的主动权。因此,政府应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以吸引企业和流动人口参加,让流动人口能共享城市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唐成千
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通过Logit模型考察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社保参保率偏低,且内部阶层差异明显;除工作特征和区域因素外,个体特征对社保参保率的影响也很大,这表明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的获取上有一定的主动权。因此,政府应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以吸引企业和流动人口参加,让流动人口能共享城市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智
"互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在线化和数据化。由此,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互联网化,构建流动人口网络化管理模式,依托"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的创新优化不可或缺。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化模式以多主体协同为基础,其形成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各主体应采取措施推动该模式的建立,并创造制度环境,明确构建模式的任务和责任,解决信息互通共享及网络安全等问题,才能保证模式的建成和正常运行。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 网络化 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