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52)
- 2023(2812)
- 2022(2390)
- 2021(2327)
- 2020(2061)
- 2019(4488)
- 2018(4522)
- 2017(8250)
- 2016(4753)
- 2015(5460)
- 2014(5663)
- 2013(5492)
- 2012(5163)
- 2011(4571)
- 2010(4961)
- 2009(4602)
- 2008(4692)
- 2007(4384)
- 2006(3920)
- 2005(3872)
- 学科
- 济(13219)
- 经济(13182)
- 管理(11799)
- 业(10975)
- 制(7834)
- 企(7626)
- 企业(7626)
- 中国(7592)
- 银(6622)
- 银行(6619)
- 农(6472)
- 行(6411)
- 融(5588)
- 金融(5587)
- 人口(5334)
- 体(4554)
- 财(4527)
- 方法(4499)
- 农业(4437)
- 度(4103)
- 制度(4100)
- 体制(3830)
- 地方(3685)
- 学(3657)
- 数学(3644)
- 数学方法(3511)
- 业经(3383)
- 理论(3375)
- 教育(3363)
- 教学(2983)
- 机构
- 大学(65218)
- 学院(63268)
- 研究(23626)
- 济(22720)
- 经济(21921)
- 管理(21532)
- 中国(21290)
- 理学(17033)
- 理学院(16798)
- 管理学(16316)
- 管理学院(16178)
- 京(15221)
- 财(13448)
- 中心(13185)
- 科学(13086)
- 江(12585)
- 所(12281)
- 农(12056)
- 研究所(10647)
- 北京(10022)
- 州(9874)
- 财经(9784)
- 省(9766)
- 范(9653)
- 师范(9531)
- 业大(9423)
- 农业(9267)
- 银(9033)
- 人民(8785)
- 经(8756)
- 基金
- 项目(38296)
- 研究(29152)
- 科学(29134)
- 基金(26553)
- 家(23166)
- 国家(22878)
- 科学基金(19023)
- 社会(17260)
- 社会科(16138)
- 社会科学(16138)
- 教育(14694)
- 省(14612)
- 基金项目(13384)
- 划(12771)
- 编号(12408)
- 成果(11966)
- 自然(11933)
- 自然科(11685)
- 自然科学(11682)
- 资助(11660)
- 自然科学基金(11464)
- 课题(9530)
- 部(8758)
- 重点(8606)
- 大学(7941)
- 性(7901)
- 年(7786)
- 发(7648)
- 教育部(7521)
- 科研(7415)
共检索到115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嘉楠 覃民 李伯华
文章通过对2009~2011年三年的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抽样方案进行比较,发现主要指标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且离散收敛程度、抽样精度以及抽样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子总体的数据分析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并对流动人口的覆盖误差、样本量分配以及潜在分层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抽样调查 抽样设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庄亚儿 李伯华
文章对流动人口调查中抽样框的编制、重复抽选及抽选后合并、目标与抽样总体关系的复杂化等问题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实践表明,在编制流动人口调查抽样框时,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得到相应数据库的支持,而且还应特别注意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对规模过大或过小的抽样单位,重复抽选或抽选后合并是比较简便的方式;此外,在以"登记户籍人口"作为目标总体的调查中,受"跨界流出人口"的影响,特定地区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的关系将表现为"一对多"的形式,数据处理时必须进行"事后加权"。为保证"事后加权"有效性,需要考虑不同省(区、市)人口流动的特点,特别是样本中"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的规模。"2013年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处理的过程表明,不同省(区、市)"事后加权"的分组变量及分组数量并不完全相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培培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战略的推进,未来20年内,人口流动迁移将持续活跃,流动人口市民化、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都将成为新时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课题。基于2016年山西省人口计生委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原始数据,针对流动人口状况,提出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动态监测 生存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培培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战略的推进,未来20年内,人口流动迁移将持续活跃,流动人口市民化、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都将成为新时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课题。基于2016年山西省人口计生委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原始数据,针对流动人口状况,提出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和社会融合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动态监测 生存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宋艳姣 王丰龙
本文根据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城市居民身份认同度越强,其消费水平越高;随着对市民身份认同度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均明显增强。在控制收入等一系列因素后,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由农民角色转变为城市居民时,其月均消费水平提高4.99%。为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前述结论具有一致稳健性。因此,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对促进我国流动人口消费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半参数Cox回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仅人口流动会延迟女性的生育时间,而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婚育间隔、第一次生育间隔均有显著的延迟效应。第二,结婚年龄越大,婚后越有可能选择尽早生育,且不同初婚时间对生育间隔的影响差异明显。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对婚育间隔存在显著的缩短效应,而参加生育保险对生育间隔存在显著的延迟效应。越有经济实力以及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女性越有可能扩大生育间隔。而随着婚育间隔的扩大,第一次生育间隔反而会缩短。第三,初育子女的性别对第一次生育间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若初次生育为女性,则第一次生育间隔会缩短。第四,放开生育政策虽无法促使女性缩短婚育间隔,但会明显缩短第一次生育间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教育水平 生育间隔 Cox回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丁 郭志刚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系列数据中的总和生育率与六普数据相比明显偏高,尤其是一孩总和生育率偏高。文章分析发现,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中妇女的生育事件与其流动时间存在紧密关联,而且样本的生育率存在越接近调查时点其水平越高的特征。作者综合研判认为,监测样本过多收集近期生育案例是导致监测生育率偏高并出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为避免年龄组中各种偏差效应在计算总和生育率时被叠加放大,文章汇总了该样本流动妇女按出生队列的平均子女数,并与六普相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该样本1970年以前各出生队列所拥有的子女数与六普结果几乎一样,而且流动妇女各队列的终身子女数与全国情况一样不断减少。1970年后队列的平均子女数已降到1.6个,更年轻流动妇女队列的子女数也处于减少趋势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凡 杜姗姗 陶涛
随着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文章以迁移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框架,利用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流动人口的失业状况进行了描述,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流动人口失业状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而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流动人口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4.9%。除了个人特征以外,与流入地、流出地和流动过程相关的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流动人口的失业风险。因此,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将流动政策与就业政策进行通盘考虑,为流动人口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岗位,提高他们的行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关键词:
失业 流动人口 推拉理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靳小怡 胡钊源 顾东东
年龄结构的改变对农民工传统两代次划分方式提出严峻挑战,精确合理的年龄划分方法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重点。本文引入机器学习中market basket analysis(购物篮分析法),利用2013-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四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多视角分析,进行"高龄"农民工的识别与界定。本文发现:农民工在45岁开始凸显"高龄"特征,在就业、医疗、收入等诸多方面受到挤压,不同于既有高龄农民工"50岁以上"的设定;以传统年龄界定制定农民工扶持与保障政策,会使农民工的需求与发展产生错位,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与城镇化推进。据此,在明确"高龄"农民工群体及其特征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心学
完善村级抽样调查为小康监测服务张心学一、建立农村村一级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随着统计改革的深化,抽样调查必将取代全面报表,届时乡镇面临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同时近年来的村级小康监测工作也对延伸农村抽样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农村统计工作的缺陷主要有以下三点:1...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伟增 张思思
本文利用2011—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城市租金上涨对流动人口家庭消费和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租金上涨显著挤出了非住房消费,并导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度下降。异质性分析显示,租金上涨对于年更大、男性、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在服务业工作的流动人口的影响更大。此外,租金上涨加剧了城市中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居住分异。本研究对于如何促进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
住宅租金 流动人口消费 社会融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兆媛 王子敏
文章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住房公积金对城城流动人口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得出:参与住房公积金缴纳会增强城城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加入控制变量与虚拟变量以后,结果依然是成立。文章进一步选用倾向匹配得分法纠正了样本选择上可能存在的偏误,利用含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分样本进行研究得到:缴纳住房公积金对于80后与90后及在本地流动时间长达五年的城城流动人留城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对于本地没有住房的城城流动人口的留城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本地有房的人口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瑶鹏 林柳琳 高琦 刘帷韬
实现流动人口高质量就业和收入增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根据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阻碍流动人口创业,这种抑制作用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加了流动人口的“非创业”就业收入,缩小了流动人口“创业”与“非创业”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检验发现,城市文化多样性可能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从而强化其对流动人口创业行为的阻碍作用。这表明,以普惠发展做大经济蛋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创业的支持作用、扩大流动人口“非创业”增收渠道,还要促进城市内部融合以降低文化排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创业 流动人口 相对收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王宏利
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应用内生转换模型,考察了二孩政策背景下教育、住房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不论是一孩家庭还是二孩家庭,为了购房、预期的子女抚养、子女结婚等原因都有增加储蓄的倾向,而且二孩家庭储蓄意愿更强。但是现实中由于赡养老人、较高的流动人口生活成本、偿还购房贷款等因素降低了储蓄,而且二孩家庭的储蓄下降得更多。也就是说二孩家庭有更强的储蓄意愿,但是反而有更低的储蓄率。最后本文从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降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本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生育二孩 家庭储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腾飞
流动人口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其流入地购房意愿直接关系到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路径选择与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二值Logit回归模型,研究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规模的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有显著差异,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购房意愿弱,而二、三线城市流动人口购房意愿更强;住房公积金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流入地购房意愿,并且东部地区住房公积金促进购房意愿的作用最为明显;就业身份为雇主和自营劳动者的流动人口的流入地购房意愿更强。此外,受教育程度越高、已婚、流动时间越长、家庭月收入越高、月住房支出越多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购房意愿越强。因此,要充分重视城市规模、社会保障等因素对于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的异质性影响,因城施策、因群体而异,差别化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个体特征、经济发展与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贸易开放、技术溢出与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经验证据
流动人口对其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
中国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数字经济、流动人口与城市居留意愿——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研究
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利用状况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城市规模如何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研究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
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2017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