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7)
2023(13550)
2022(11360)
2021(10212)
2020(8168)
2019(18342)
2018(17777)
2017(33688)
2016(18200)
2015(19723)
2014(19443)
2013(19328)
2012(18383)
2011(17096)
2010(17429)
2009(16051)
2008(15772)
2007(14285)
2006(13000)
2005(11753)
作者
(56002)
(46981)
(46939)
(44348)
(30206)
(22543)
(21012)
(18121)
(18034)
(16735)
(16422)
(15499)
(15443)
(15013)
(14815)
(14337)
(13899)
(13710)
(13632)
(13521)
(11842)
(11752)
(11341)
(10994)
(10789)
(10495)
(10449)
(10091)
(9532)
(9280)
学科
(98654)
经济(98472)
管理(47750)
(46248)
(35157)
企业(35157)
方法(33446)
中国(28194)
数学(27767)
数学方法(27561)
地方(26299)
(24752)
业经(21580)
(19922)
(17487)
农业(17222)
地方经济(16098)
(15619)
贸易(15609)
(15022)
(14963)
环境(14584)
(14506)
金融(14504)
(13986)
银行(13938)
(13624)
(13550)
(13351)
理论(12377)
机构
大学(272534)
学院(271982)
(123678)
经济(121498)
研究(104420)
管理(98285)
理学(84419)
理学院(83304)
管理学(81934)
管理学院(81425)
中国(76897)
科学(63564)
(57972)
(54669)
(53736)
(52445)
研究所(49732)
中心(45233)
财经(42832)
业大(41872)
(41281)
农业(41084)
经济学(39864)
(38918)
(37094)
北京(36793)
师范(36630)
(36605)
经济学院(35775)
(32538)
基金
项目(180130)
科学(142267)
基金(132260)
研究(126823)
(117781)
国家(116776)
科学基金(98560)
社会(86691)
社会科(81260)
社会科学(81234)
(70005)
基金项目(69865)
自然(62402)
自然科(61007)
自然科学(60986)
自然科学基金(59937)
(59452)
教育(56477)
资助(52823)
编号(47972)
(44641)
重点(41304)
(39562)
成果(38763)
(37270)
国家社会(36647)
发展(35411)
创新(34965)
(34857)
课题(34350)
期刊
(145248)
经济(145248)
研究(86351)
中国(56857)
(48936)
学报(47909)
科学(44376)
(38669)
管理(36916)
大学(35648)
学学(34068)
农业(33057)
(27331)
金融(27331)
教育(25254)
经济研究(24893)
业经(22874)
财经(22274)
技术(21154)
(19359)
问题(18987)
(16871)
技术经济(14677)
(14637)
世界(14376)
商业(13570)
(13391)
国际(13266)
统计(12817)
科技(12571)
共检索到420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琳  郑爱文  
宁夏流动人口近三年来急剧增加,流动人口来源广泛而分散,新生代中青年成为主体。总体来看,流动人口有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和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体制不健全以及流动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对经济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必须采取户籍改革以及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的措施,进一步促进积极作用,降低负面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智勇  
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是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中国目前面临中等收入阶段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和地市级统计数据,采用2SLS回归分析法,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并且相互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流动人口每增加1%,将会使区域GDP提高0.54%。在金融危机之后,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沿海地区加工企业也逐渐向内陆转移,因而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区域,而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漆莉莉  
本文根据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系列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流动人口的线性关系模型,对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进行综合测评,找出互相影响的量的界线,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李世泰  杨爱荣  黄丽萍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阐述了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特征及其成因。从省、直辖市、自治区;九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三个方面,探讨了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净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引起的资金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流动人口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国  冷浪平  
近年来我国人口回流现象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2009—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逐渐步入人口回流阶段,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正相关阶段。在溢出效应上,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口流入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因此,发达地区应认识到人口回流的必然趋势,推进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双转型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顺应人口回流的大趋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和安置回流人口,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海霞  石洪波  
文章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进行研究。首先,使用Heckman模型修正样本自选择问题,使收入决定模型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其次,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研究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就业概率及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现象也较为明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效应显著,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回报变大;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微小的增大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雯  徐长乐  
本文在对上海流动人口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时期流动人口研究管理的新特征 ,探讨了研究重点和管理的框架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玉  
中国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地域集中性和空间指向性。现阶段东部地区是主要人口流入地,中部地区是主要人口流出地;县内、市内和省内流动比重较大,流动距离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建制镇和城市街道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城乡结构分布地区差异显著。未来沿海吸纳流动人口的优势仍将持续,但比重尤其是低素质流动人口比重会逐步降低;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口大规模外流的局面;西部地区将加速人口外迁和向宜居城市集中;东北地区伴随着产业复兴与区域振兴有可能成为未来人口流入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今后应加强政策引导与规划,使人口流动的方向、空间分布与区域长期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尤济红   梁浚强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渗透,数字产业已经深刻影响到中国经济结构,对当前仍主要处于中低端行业的流动人口就业和收入带来潜在冲击。为分析两者的关系,构建数字化冲击下不同岗位复杂度与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匹配模型,发现数字化冲击将引发工作复杂性密度发生变化,造成流动人口收入下降。基于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微观个体数据,将其与城市层面的特征数据相匹配,实证考察数字产业发展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对流动人口收入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发展的冲击,不仅形成了对流动人口的劳动力替代,推动了其向灵活就业身份转换,还加剧了个体户之间的竞争。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该负面影响在重视科技投入、消费市场容量小的中小城市中更明显,年龄大、受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民工群体受到的数字化不利冲击更大。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数字经济转型趋势下,如何应对流动人口可能面临的收入下降问题提供了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文振,葛学凤,叶妍  
本文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系列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流动妇女在城乡流迁中的职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农村妇女进城后的户外就业率明显下降 ,但在外就业的职业层次却有所提升 ;流动妇女在流入地居住的时间、年龄、文化程度、结婚年数以及配偶的收入是影响她们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中在流入城市居住的时间有利于流动妇女的职业发展 ,而流动妇女的年龄及其丈夫的收入水平却和她们户外经济活动的参与成反比关系。为了发挥城乡流动对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建议在女性流动人口比较聚集的城市实行无年龄歧视的就业制度 ,同时加大对农村女性人口的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自强自立的先进性别文化的宣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丽梅  卢回垚  刘志忠  
本文依据劳动力流入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对中部六个省份共73个地级城市的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流入与中部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并非预期的因果推动关系,反而形成逆向关系:劳动力流入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城市经济发展对吸引劳动力流入是负向作用;第二,上述循环因果推进关系失效的原因可能在于流入劳动力在选择城市时主要考虑城市的行政等级、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因素,导致经济同样发达的资源依托型城市对劳动力的流入缺乏吸引力,并主导形成了这种负向作用。最后本文从中心城市建设与有效引进流动劳动力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际  尹海洁  曲鹏  
文章以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流动时间与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有显著影响,性别对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强调节效应,对流动时间、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弱调节效应。说明女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效正向影响其社会参与,婚姻会使其社会参与度明显降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际  尹海洁  曲鹏  
文章以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流动人口社会参与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流动时间与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有显著影响,性别对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强调节效应,对流动时间、个人收入对其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有弱调节效应。说明女性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效正向影响其社会参与,婚姻会使其社会参与度明显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栾敬东  
文章作者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结果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等基本社会特征均对其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性影响。男性比女性、已婚者比未婚者年龄大、收入高。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流动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流动人口只有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掌握了生产技术并积累起工作经验后,就业岗位和收入水平才能相对稳定下来。一部分流动人口已明确表示愿意在打工地区定居下来,且收入相对较高或家乡与就业地区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正式迁移,男性和受教育年限较长者移民经济发达地区的愿望也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