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0)
- 2023(12543)
- 2022(10373)
- 2021(9690)
- 2020(8085)
- 2019(18309)
- 2018(17991)
- 2017(34970)
- 2016(18541)
- 2015(20417)
- 2014(20341)
- 2013(19349)
- 2012(17401)
- 2011(15303)
- 2010(14832)
- 2009(13042)
- 2008(12360)
- 2007(10361)
- 2006(8349)
- 2005(6885)
- 学科
- 济(70293)
- 经济(70191)
- 管理(51820)
- 业(47123)
- 企(38336)
- 企业(38336)
- 方法(34284)
- 数学(30638)
- 数学方法(30213)
- 中国(22135)
- 财(18703)
- 农(18219)
- 学(14786)
- 业经(14166)
- 地方(14117)
- 制(13606)
- 农业(12099)
- 理论(11981)
- 务(11914)
- 财务(11865)
- 财务管理(11842)
- 企业财务(11298)
- 技术(11250)
- 贸(11084)
- 贸易(11082)
- 环境(10813)
- 易(10749)
- 体(10695)
- 银(10630)
- 银行(10609)
- 机构
- 大学(247811)
- 学院(247209)
- 济(98889)
- 管理(97270)
- 经济(96760)
- 理学(85529)
- 理学院(84543)
- 管理学(82824)
- 管理学院(82353)
- 研究(80898)
- 中国(58599)
- 京(50859)
- 科学(49942)
- 财(44853)
- 农(40198)
- 所(38819)
- 中心(38394)
- 业大(38023)
- 财经(37003)
- 研究所(35767)
- 江(34856)
- 经(34044)
- 范(32571)
- 师范(32177)
- 农业(31763)
- 经济学(31385)
- 北京(30411)
- 院(30128)
- 经济学院(28529)
- 财经大学(28132)
- 基金
- 项目(182898)
- 科学(146231)
- 基金(135871)
- 研究(131265)
- 家(119290)
- 国家(118327)
- 科学基金(103207)
- 社会(85816)
- 社会科(81351)
- 社会科学(81335)
- 基金项目(72471)
- 省(70737)
- 自然(67788)
- 自然科(66364)
- 自然科学(66343)
- 自然科学基金(65162)
- 教育(61316)
- 划(60445)
- 资助(54153)
- 编号(51430)
- 重点(41135)
- 部(40738)
- 成果(40169)
- 创(38597)
- 发(38452)
- 国家社会(36588)
- 创新(36110)
- 科研(35649)
- 教育部(35375)
- 课题(35285)
共检索到341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玉峰 颜小钗
国家在社区治理中,除提供给流动人口主动参与的机会,还存在为完成计划而将流动人口卷入社区治理的过程,正在进行中的流动人口社区健康建档工作便是代表。基于主体性的视角,流动人口对此如何反应?本文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流动人口的主动参与、被动卷入与城市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流动人口的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卷入都能提高城市归属感。对主动参与和被动卷入的进行交互项分析发现结果并不显著,这表明主动参与和被动卷入分别独立地提高城市归属感。流动人口的被动卷入实际代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强制性覆盖,因此建议流动人口社区治理工作既要重视活动组织也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覆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王宇 石琦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78年间,虽然有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乡城和城乡迁移流动,如"大跃进"时期、三线建设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但目前概念上的流动人口的出现和大规模扩张,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流动人口规模从最初的几百万迅速持续增加到2. 4个亿,经历了剧烈的规模与结构的历
关键词:
城镇化率 农村贫困人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五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城市流动人口迅猛增长,对推动城乡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促进各地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愈来愈多的流动人口也对城市各项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压力,给社会治安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当前迫切需要在改革、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振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流动,作为人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已日益明显和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以足够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上海市及湖南省长沙、株洲和津市1986年抽样调查资料,对这4种类型城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查振祥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目前的突出问题包括管理体制、居住条件、就业与社会稳定。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转型的方向,应是建立强有力的管理协调机制,把城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纳入日程,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探索降低治安刑事案件、加强流动人口社会治安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生存现状 管理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翰青 谭明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和心理和谐现状,探讨社会公平感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蒋庆刚编制的"社会公平感问卷"和许慧、贾黎斋等人编制的"心理和谐问卷"对江苏省常州市1000名城市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有效问卷为646份,有效回收率为64.6%。结果表明:1.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和心理和谐感都较高,高于其中位数;2.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平感,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和来到城市的时间部分维度表现有显著差异,在薪酬和城市居住地则表现为无差异;3.城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和谐感,在受教育程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来到城市的时...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 社会公平感 心理和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邓江年
基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探讨了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保障性住房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显著正相关,其估计系数要高于社会租房,但略低于自购住房,而采用"定居意愿"替换结果变量后的结论仍稳健;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对心理融入的正效应并不显著;Oaxaca-Blinder分解表明,城-城和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差异主要是由其经济社会特征差异引起的,但户籍制度及其形成的制度约束等不可解释因素仍有较大影响,而住房是城-城和乡-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古恒宇 肖凡 沈体雁 刘子亮
居留意愿是近年来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较少。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进行描述,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空间格局在南北向呈北高南低态势、东西向则呈现出"U"型的分布特征,且表征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流动人口内部因素(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于城市外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内部因素中家庭因素通过社会网络、资源激励机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影响,而表征社会融入的流动特征变量,对居留意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外部特征中社会经济水平高、包容性强的流入地更具吸引力。(3)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中存在空间依赖效应,其宏观影响载体是城市特征空间溢出,微观影响载体是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变化带来的社会、文化空间溢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梦琪 金钟范
利用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调查数据(CMDS),研究了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越强。机制分析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增加个体稳定就业概率和同乡集聚效应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规模的影响在不同技能水平流动人口中存在差异,相比于中等技能流动人口,低技能和高技能流动人口受到的影响更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王奔
本文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冶州)的6053个流动人口样本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较强,湖南省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居住地、参保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周工作时间、家庭月净收入、亲生子女数对湖南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样本点类型具有反向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兆媛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LASSO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锟澎 刘雪晴
利用2017—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数字经济是否提升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提高城市的宜居宜业能力是数字经济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在城市层面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提高了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并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流动时间更久、流动范围更大、高学历、从事技术型岗位以及从事高技术行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半参数Cox回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仅人口流动会延迟女性的生育时间,而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婚育间隔、第一次生育间隔均有显著的延迟效应。第二,结婚年龄越大,婚后越有可能选择尽早生育,且不同初婚时间对生育间隔的影响差异明显。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对婚育间隔存在显著的缩短效应,而参加生育保险对生育间隔存在显著的延迟效应。越有经济实力以及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女性越有可能扩大生育间隔。而随着婚育间隔的扩大,第一次生育间隔反而会缩短。第三,初育子女的性别对第一次生育间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若初次生育为女性,则第一次生育间隔会缩短。第四,放开生育政策虽无法促使女性缩短婚育间隔,但会明显缩短第一次生育间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教育水平 生育间隔 Cox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