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7)
- 2023(11205)
- 2022(9486)
- 2021(8386)
- 2020(7326)
- 2019(16607)
- 2018(15990)
- 2017(31093)
- 2016(17322)
- 2015(19309)
- 2014(19159)
- 2013(19151)
- 2012(17863)
- 2011(16098)
- 2010(15898)
- 2009(14890)
- 2008(14964)
- 2007(13489)
- 2006(11355)
- 2005(9877)
- 学科
- 济(75481)
- 经济(75393)
- 业(49625)
- 管理(49037)
- 方法(41176)
- 企(38709)
- 企业(38709)
- 数学(37607)
- 数学方法(37355)
- 财(22660)
- 农(20401)
- 中国(18782)
- 学(15695)
- 贸(15517)
- 贸易(15517)
- 易(15076)
- 业经(14630)
- 农业(14269)
- 务(13284)
- 财务(13271)
- 财务管理(13239)
- 地方(13198)
- 企业财务(12623)
- 制(12368)
- 融(10850)
- 金融(10848)
- 银(10750)
- 技术(10728)
- 银行(10689)
- 环境(10661)
- 机构
- 大学(260624)
- 学院(257180)
- 济(108911)
- 经济(106969)
- 管理(98568)
- 理学(87027)
- 研究(86673)
- 理学院(86027)
- 管理学(84635)
- 管理学院(84166)
- 中国(62942)
- 科学(55478)
- 农(53275)
- 京(53015)
- 财(48534)
- 所(45448)
- 业大(44654)
- 农业(42899)
- 研究所(41857)
- 财经(40184)
- 中心(40058)
- 江(36931)
- 经(36769)
- 经济学(35248)
- 经济学院(32493)
- 北京(32388)
- 范(31480)
- 师范(30996)
- 财经大学(30185)
- 院(30099)
- 基金
- 项目(180681)
- 科学(141924)
- 基金(134175)
- 研究(122566)
- 家(120143)
- 国家(119179)
- 科学基金(101158)
- 社会(80674)
- 社会科(76703)
- 社会科学(76677)
- 基金项目(71750)
- 省(69984)
- 自然(67733)
- 自然科(66274)
- 自然科学(66250)
- 自然科学基金(65157)
- 划(59904)
- 教育(57043)
- 资助(54906)
- 编号(46615)
- 重点(41150)
- 部(40736)
- 发(37987)
- 创(37557)
- 成果(36605)
- 科研(36083)
- 计划(35317)
- 创新(35242)
- 教育部(34672)
- 国家社会(34499)
共检索到354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箐 徐滨昕
本文研究了新老两代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工作技能培训、抚育子女数这些影响因素对新老两代流动人口收入都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收入主要受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培训、性别和家庭负担的因素影响。本文针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提高其收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收入 代际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箐
本文通过研究流动人口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其就业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新生代流动人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虽然面对同样的收入和就业环境,但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率相对较低,出现了"迁而不工"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期望、就业观念与老一代相比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就业 代际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栾敬东
文章作者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结果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等基本社会特征均对其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性影响。男性比女性、已婚者比未婚者年龄大、收入高。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流动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流动人口只有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掌握了生产技术并积累起工作经验后,就业岗位和收入水平才能相对稳定下来。一部分流动人口已明确表示愿意在打工地区定居下来,且收入相对较高或家乡与就业地区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正式迁移,男性和受教育年限较长者移民经济发达地区的愿望也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芝 李超
文章基于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组群工资差异分解技术,研究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性别收入差异在雇员内部比雇主内部更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但是在两个群体中特征效应的贡献都较小,系数效应是导致性别收入差异的主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正 艾小青 李晨曦
文章基于国家计生委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的就业率和求职率都明显低于男性,"迁而不工"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束缚;(2)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分布及劳动付出等并不是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3)男女收入差距的70%左右是由于性别歧视及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女性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和高考招生的政策倾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显性"和"隐形"的性别歧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正 艾小青 李晨曦
文章基于国家计生委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女性的就业率和求职率都明显低于男性,"迁而不工"现象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的束缚;(2)人力资本禀赋、就业分布及劳动付出等并不是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3)男女收入差距的70%左右是由于性别歧视及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法律制度保护女性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和高考招生的政策倾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显性"和"隐形"的性别歧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吴瑞君
使用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收入差异,揭示了导致二者收入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作用,导致流动人口的收入回报率高于户籍人口、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回报率高于高端劳动力市场;教育、经验、吃苦耐劳等因素是低端市场劳动力的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重要原因;经验是流动人口在高端劳动力市场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收入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姚梅新
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Ridit方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的异质性,探究民生满意度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在民生总体满意度、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的满意度较全样本人口的满意度更高;不同年龄层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异质性。从影响效应来看,年龄层、收入改善、就业和职业类型等个人特征与经济能力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服务与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对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因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民生保障满意度,对于广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伦
文章对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利用国家计生委2011年对湖北省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多元logistic模型分别对影响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个人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福利政策因素、业余生活因素和社会认同因素进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倩
文章基于2012年国家计生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数据建立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我国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不仅与个体因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社区文体活动、对现居城市喜爱程度、家庭月总收入等)有关,还与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部分潜在因素公共安全有关。因此,根据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应该使尽可能多的流动人口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积极参加社区文体活动;美化城市环境,使流动人口更喜爱这座城市;给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月总收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在宏观层面应该加大公共安全方面的投入,提升流动人口在安全方面的幸福感。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幸福感 因子分析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长江 晁伟鹏
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就业时间"和"劳动合同签订"两个维度对"就业稳定性"进行了界定,利用样本调研数据对影响南疆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的个体特征、就业特征、雇主特征三大类13个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汉族、城镇组、已婚有子女组、35~44岁组、月收入7000~7999元组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较高,而"租住房"组、"农户"组、"中外合资"组、"与当地居民相处一般"组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较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另外,个人心情是否抑郁和个人生活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显著,但是医疗保险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个人、社区和国家三个层面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移 影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航空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养老意愿与养老观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外出年数、养老保险和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的养老观念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子女数量、去过的城市个数、外出年数、是否和流入地居民有来往对于流动人口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流动经历 流动人口 养老意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长江 晁伟鹏
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就业时间"和"劳动合同签订"两个维度对"就业稳定性"进行了界定,利用样本调研数据对影响南疆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的个体特征、就业特征、雇主特征三大类13个自变量进行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汉族、城镇组、已婚有子女组、3544岁组、月收入70007999元组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较高,而"租住房"组、"农户"组、"中外合资"组、"与当地居民相处一般"组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较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