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3)
- 2023(14904)
- 2022(12469)
- 2021(11266)
- 2020(9526)
- 2019(21291)
- 2018(20973)
- 2017(40578)
- 2016(21879)
- 2015(23737)
- 2014(23377)
- 2013(23344)
- 2012(21243)
- 2011(19019)
- 2010(19122)
- 2009(18343)
- 2008(18475)
- 2007(16689)
- 2006(14655)
- 2005(13176)
- 学科
- 济(97374)
- 经济(97218)
- 业(93031)
- 企(83258)
- 企业(83258)
- 管理(83022)
- 方法(44267)
- 数学(35754)
- 数学方法(35535)
- 财(32977)
- 业经(30286)
- 农(29845)
- 中国(26882)
- 务(23307)
- 财务(23287)
- 财务管理(23256)
- 制(23172)
- 企业财务(22161)
- 农业(21438)
- 技术(20891)
- 地方(17315)
- 划(16736)
- 体(16646)
- 贸(16635)
- 贸易(16625)
- 易(16115)
- 理论(15824)
- 策(15583)
- 和(15300)
- 银(15026)
- 机构
- 学院(318455)
- 大学(315872)
- 济(137989)
- 经济(135435)
- 管理(129876)
- 理学(112481)
- 理学院(111342)
- 管理学(110012)
- 管理学院(109407)
- 研究(100978)
- 中国(79953)
- 财(66651)
- 京(65072)
- 科学(59066)
- 农(55493)
- 财经(52845)
- 所(49678)
- 经(48139)
- 江(48100)
- 业大(47445)
- 中心(46512)
- 研究所(44429)
- 农业(43728)
- 经济学(42657)
- 北京(40122)
- 财经大学(39181)
- 经济学院(38687)
- 州(37568)
- 商学(37100)
- 商学院(36793)
- 基金
- 项目(212051)
- 科学(170242)
- 基金(158576)
- 研究(152144)
- 家(138033)
- 国家(136835)
- 科学基金(119956)
- 社会(102407)
- 社会科(97341)
- 社会科学(97320)
- 基金项目(84930)
- 省(82693)
- 自然(77889)
- 自然科(76216)
- 自然科学(76195)
- 自然科学基金(74948)
- 划(68732)
- 教育(68373)
- 资助(63053)
- 编号(57719)
- 创(49657)
- 部(47402)
- 重点(47107)
- 创新(45612)
- 成果(45056)
- 发(44899)
- 业(44477)
- 制(43875)
- 国家社会(43258)
- 教育部(41304)
- 期刊
- 济(151991)
- 经济(151991)
- 研究(94372)
- 中国(60601)
- 财(55032)
- 管理(52702)
- 农(50932)
- 学报(46556)
- 科学(46106)
- 大学(36474)
- 学学(35189)
- 农业(34033)
- 融(31641)
- 金融(31641)
- 财经(27511)
- 技术(26428)
- 业经(26392)
- 经济研究(23918)
- 经(23624)
- 教育(23062)
- 问题(21738)
- 业(20515)
- 技术经济(17879)
- 现代(16243)
- 商业(16039)
- 科技(15708)
- 贸(15399)
- 财会(14952)
- 版(14735)
- 世界(14358)
共检索到470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文平 李新春 陈强远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流动人口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来的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创业活跃程度。流动人口聚集是如何影响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将异质性社会个体与企业家创业的职业选择假设引入到垂直联系的自由企业家模型(footloose entrepreneur model with vertical linkage,FEVL)中,通过理论模型揭示了流动人口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14年全国5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较大的市场规模、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与较低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是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特别是创业型个体的重要动因,并进而提升了城市的创业活跃度。而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D&K方法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流动人口比例会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城市流动人口规模越大,创业活跃度越高。本研究从流动人口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地区之间创业活跃度的差异之谜,同时也拓展了创业研究的经济地理和制度的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文瀚 齐荻
“双碳”目标的确立对我国经济社会原有运行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地方政府推进低碳目标的过程中,传统产业受到了较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是否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被抑制?文章通过低碳试点城市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该问题。研究表明: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得到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异质性检验发现,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地理区位优越、市场地位领先、工业产值占比大和互联网发达的城市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支宇鹏 卢潇潇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是促进数据资源整合与运用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吸引资本等要素聚集,为城市创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采用2009—2019年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中部地区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对三类城市的创业促进效应高于一二类城市,对一般地级市的促进作用高于省会和计划单列市。从资源配置和营商环境两个角度检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内在机制后发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和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且这种作用机制在不同经济地带和城市中存在异质性。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应加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产业组织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借鉴东部地区在大数据运用领域的先进经验,推进数据要素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加快政府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水平,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营商环境水平;推进大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促进数据资源与产业的融合,吸引资本等生产要素聚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欣 杨亚丽
中欧班列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交通纽带和空间载体,不仅提高了开通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加速了所在区域的要素资源流动,为城市创业活动注入新的动能。本文利用2004—2019年中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欧班列显著促进了开通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影响机制在于,中欧班列通过贸易开放效应丰富了创业机会并通过金融发展效应缓解了创业融资约束,从而使开通城市创业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本文补充了中欧班列在城市创业层面经济溢出效应的经验证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加速将中欧班列带来的机遇优势转化为当地的经济优势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晋云 白俊红 张艺璇
本文在探析社会信用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据表征社会信用,并与用于刻画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实证分析社会信用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用能够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不同度量指标、排除相关政策影响、考虑滞后效应、更换研究样本和剔除异常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通过促进劳动力集聚、吸引风险投资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三方面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信用对中西部地区城市、一般等级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更强,其有利于提升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但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城市的创业活跃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性,社会信用不仅能够激发城市的创业活力,还有利于提高相邻城市甚至地理距离更远关联城市的创业活跃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惠春 袁俊丽 高仁杰 杨军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创业活跃度,鼓励大众创业对促增收保民生以及扩大内需意义重大。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6年三期的数据,采用Tobit和加入工具变量的IV-Tobit模型分析了社区非正规借贷对社区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并利用家庭微观数据,检验了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非正规借贷显著地提高了社区创业活跃度。考虑内生性问题、换用解释变量度量方式、改变模型设定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均不改变本文的主要结论。(2)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区非正规借贷通过两条路径提升了社区创业活跃度:一是提升社区家庭非正规渠道创业资金可得性;二是增强社区家庭社会网络。(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区非正规借贷对正规借贷发生率较低的社区、经济发达的城镇社区、东部地区以及社会网络欠发达社区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伟芬 胡耀 何骏
探究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如何促进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型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电子商务发展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创业活跃度,且主要提升了服务业、低行政级别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创业活跃度。电子商务发展不仅能通过技术集聚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引致创业机会效应,提升机会型创业活跃度,也会对传统零售、批发等行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促进生存型创业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发展与“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政策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效应。文章为如何有效发挥电子商务试点政策的促创业效应,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及促进创新创业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安 苏丽锋 谢远涛
利用2010年我国30个省会城市的横截面数据,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成本的差异对各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成本因素都与创业活跃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职工平均工资、开业程序、开业时间是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关键因素,而房租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业时间、实缴资本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大。因此,努力降低创业成本,改善创业环境,是提高创业活跃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创业活跃度 创业成本 广义线性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彦龙 毕钰
基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工商注册数据,考察创业活跃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处于第一档次,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处于第二档次。(2)区域差距整体在缩小,但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间长期存在较大差距,八大地带间的差距也未缩小。(3)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差距大于内部,八大地带内部差距在缩小但仍大于八大地带间。(4)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交通便利和金融发展整体拉大了地区组间差距,市场化和财政支出缩小了地区组间差距。对全部城市间的差距,数字经济之外的因素均为缩小作用。(5)解释率最大的变量是数字经济和市场化,其次是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其中金融发展更大程度上解释的是主要城市和其他城市间的差异。
关键词:
创业活跃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变 影响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卿文 达潭枫 杜笑妍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渠道、作用机制、异质性以及空间效应等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创业活跃度在其中起到渠道作用,同时,这一影响还存在正向空间效应。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活跃度可以从富裕度、共同度、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晔婷 李正彪 何思源
政府在数据治理过程中扮演着立法者和监管者的角色。加强数据治理,激活数据要潜能,已成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要素。探究政府数据治理如何促进创业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深度学习(DL)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构建2011—2021年的政府数据治理综合指标,实证检验政府数据治理影响创业活跃度的总体效应、间接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政府数据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创业活跃度,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政府数据治理通过推动要素市场发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个作用机制间接对创业活跃度产生积极影响。第三,政府数据治理对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特征,在2016年以后、资本配置效率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本文不仅丰富了政府治理的研究视角,并为释放数据红利、分析“数据促创”的实现路径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东亚
作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自贸区建设为城市发展“赋能聚力”和“加挡提速”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基于创业活跃度的视角,以2009-2022年中国287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创业活跃度的视角,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检验了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平均作用力度达到25.18%。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业活跃度是自贸区建设提升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激活自贸区建设的创业效应,探寻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伟杰 胡润哲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培育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平台经济以及促进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本文以2012年以来分三批推行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计算机编程技术(Python)爬取中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和北大法宝政策数据库,基于simhash算法和jieba分词等对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试点政策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高试点城市的创业活跃度。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智慧产业政策通过促进数据要素集聚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智慧政务和智慧民生政策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了城市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点政策的创业效应存在于大中型城市、高市场潜能、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较好的城市;试点政策对低污染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业活跃度提升发挥效应,但同时也抑制了高污染制造业的创业活跃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反事实检验,结果表明试点政策的创业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持续性创业效应需要进一步发挥与其他相关措施的协同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康杰 李娜
通过利用2000~2019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舒适性对中国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舒适性与城市创业活跃度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且多数城市仍位于拐点左侧;环境舒适性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相较东部地区,环境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的正向效应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更为显著;东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气候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均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生态舒适性对创业活跃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污染舒适性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创业活跃度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污染加重不利创业;环境舒适性通过创新、城镇化中介能正向影响创业活跃度,高技能人才中介不显著但对创业活跃度有正向作用。建议规避气候舒适负效应,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开展污染治理,同时提升创新水平、城镇化水平、吸引高技能人才,有效激发城市创业活力。
关键词:
环境舒适性 创业活跃度 创业活力 倒U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娜 杨世伟 陈文晖
数字创业是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客观认识数字创业现状、揭示其驱动因素是激发数字创业活力的前提。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注册企业数据,测算分析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及其变化,进而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计数字创业活跃度多维外部驱动因素重要性。数字创业活跃度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主要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外部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维度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业发展基础、政府支持、技术累积量、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是主要驱动因素;分阶段看,技术累积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驱动作用在增强,市场规模的驱动作用在减弱;分城市类型看,相比于主要城市,技术环境维度的科研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融资条件,特别是市场环境维度的市场化程度对其他城市的驱动作用更强。为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动数字创业;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数字创业市场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创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