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5)
- 2023(14387)
- 2022(12544)
- 2021(12237)
- 2020(9946)
- 2019(23264)
- 2018(23331)
- 2017(43994)
- 2016(24801)
- 2015(28076)
- 2014(28109)
- 2013(26902)
- 2012(24928)
- 2011(22499)
- 2010(22796)
- 2009(20457)
- 2008(19843)
- 2007(17518)
- 2006(15664)
- 2005(13834)
- 学科
- 济(87253)
- 经济(87142)
- 管理(65827)
- 业(63685)
- 企(52454)
- 企业(52454)
- 方法(37535)
- 数学(32049)
- 数学方法(31583)
- 中国(30353)
- 农(26824)
- 教育(23897)
- 财(22433)
- 学(20790)
- 地方(20152)
- 业经(19957)
- 理论(18751)
- 农业(17823)
- 制(16262)
- 贸(16038)
- 贸易(16029)
- 易(15551)
- 策(15425)
- 技术(15365)
- 和(14600)
- 环境(13693)
- 务(13374)
- 财务(13307)
- 财务管理(13282)
- 划(13271)
- 机构
- 大学(339581)
- 学院(334609)
- 管理(130295)
- 济(126577)
- 经济(123389)
- 研究(116659)
- 理学(112526)
- 理学院(111091)
- 管理学(109211)
- 管理学院(108538)
- 中国(81237)
- 京(74587)
- 科学(70471)
- 财(58885)
- 所(57873)
- 范(55166)
- 师范(54858)
- 研究所(52677)
- 中心(51941)
- 江(50433)
- 农(48809)
- 北京(48125)
- 财经(46684)
- 业大(46556)
- 师范大学(44780)
- 经(42402)
- 院(42259)
- 教育(42185)
- 州(40791)
- 技术(37838)
- 基金
- 项目(225363)
- 科学(178513)
- 研究(173999)
- 基金(160146)
- 家(137849)
- 国家(136286)
- 科学基金(116732)
- 社会(106326)
- 社会科(100316)
- 社会科学(100290)
- 省(88101)
- 教育(85594)
- 基金项目(84801)
- 划(75914)
- 编号(74571)
- 自然(74518)
- 自然科(72696)
- 自然科学(72681)
- 自然科学基金(71357)
- 资助(65439)
- 成果(63659)
- 课题(53337)
- 部(51281)
- 重点(50840)
- 发(49007)
- 创(46571)
- 项目编号(45409)
- 教育部(44718)
- 年(43586)
- 创新(43039)
共检索到504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佳伟 徐瑛
家庭教育是流动人口家庭化城乡迁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聚焦就读于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随迁子女家庭,采用质性研究的策略,以对234户家庭的大范围入户调查为基础,试图探寻这部分群体在城乡流动中的家庭教育适应策略的建构过程。通过对典型个案的分析和呈现,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承担主体呈现多元特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呈现趋向城市化与内卷化相交织的特征;同时,流动人口入学政策也是影响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适应策略的重要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张旭东 降初卓玛
应用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进入北京市XZ小学考察维吾尔族随迁子女的人际交往与其文化适应策略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和谐交往有利于维吾尔族随迁子女更好地实现"整合"的文化适应策略;同伴友好交往是维吾尔族随迁子女实现文化适应"整合"策略的必要途径;日常化的亲子交往有利于维吾尔族随迁子女保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使其避免选择"同化"或"边缘化"的适应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小英
运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访谈、观察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成功随班就读聋童家庭教育的经验,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适当的建议。研究内容包括随班就读聋童家庭教育的条件、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提出如下建议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重视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关注聋童青春期发展,尤其是自我意识发展。
关键词:
家长 家庭教育 聋童 随班就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翠菊
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误区,观念上受应试教育误导,过爱、过严、期望过高;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单一知识化倾向;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着“娇宠”、“专制”和“放任”,致使独生子女较普遍地出现“三无”;无情、无能、无责任感。针对以上状况,本文提出三种矫治策略:1.在观念上变服务于应试的教育为素质教育;2.在教育内容方面变急功近利的成名成家式的教育为生存教育;3.在教育方法上变过爱过严的粗暴式教育为受严结合的鼓励式教育。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误区 矫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图伦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片面、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和反思,并以家庭、学校、政府三方为着眼点,提出了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家庭教育 反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丹 陈小兵 邵宁宁
聚焦于流动人口群体,从家庭迁移的角度出发,使用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个人、家庭、迁出地和迁入地四个方面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家庭迁移和家庭居留的因素。结果显示:在迁移家庭决策迁移阶段,主要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受户口性质、耕地及迁出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较小;在迁移家庭决策居留阶段,受教育程度、家庭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迁出地的地域差异因素及迁入地的住房状况因素影响较大;家庭的劳动力素质水平和户籍、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宏观制度则是影响家庭居留城市的主要限制因素。
关键词:
家庭迁移 家庭居留 流动人口 城镇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家庭化迁居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文章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的现状,对家庭化迁居的概念、类型进行重新界定。按照家庭迁居程度的差异,将流动家庭划分为已完成迁居和未完成迁居的家庭。数据分析表明,家庭的经济水平、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等因素,使家庭在迁居方式与进程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家庭分批迁居的过程中,不同批次迁居的成员呈现出家庭内成员身份、人力资本存量、迁居时间间隔等方面的选择性特征。文章认为对人口流动家庭化迁居现象应采取"支持"型的政策导向,并为建立流动家庭管理服务体系提出政策意见,即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类型的流动家庭服务体系。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居 迁居行为 政策导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化迁移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晓巍 邹泓 王莉
以北京市4所打工子弟学校和3所接收流动儿童的公立混合学校的1146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行为问卷、师生关系问卷、学业行为问卷考察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特点,并比较打工校与公立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外化问题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师生关系、学业行为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2)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存在年级与学校类型的交互作用。(3)聚类分析发现,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分为三种类型:和谐型、一般型、高危型,分别占27.9%、48.1%、24.0%。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类型校际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蔺秀云 方晓义
本研究采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公办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中的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公办学校的各种学校因素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中探索与顺应、整合与融入两个阶段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除学校安置因素外,流动儿童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同样影响家长对两类学校的选择,也影响着流动儿童在两类学校的城市适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谭静 陈盼佳
居民消费率上升是目前我国宏观结构调整需要关注的重要背景,而我国不同居民群体间消费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当前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人口群体,其消费储蓄行为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并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直接联系。本文从城市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属性对流动人口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显示,蓝领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储蓄率显著更高,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利用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职业属性通过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不稳定性、支出增加的风险性和社会融合程度三方面机制影响家庭储蓄行为。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消费储蓄行为 蓝领工作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艾小青 昌佳琦 李国正
伴随出口乏力、投资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消费驱动模式。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研究,较少关注高达2.4亿流动人口群体。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分位点法、OLS回归和IV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对消费具有正向效应,具有长期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比其他群体高41.5%;随着收入阶层的上升,定居意愿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大,结合区域或转户视角,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户籍改革、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等措施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和定居意愿,进而促进中国流动人口整体消费水平。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收入 家庭消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雁 殷俊益 雷雳
为了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对打工子弟学校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是否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小学三、四年级共12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四年级各一个班为实验组;各另一班为对照组,进行生活技能教育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活技能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打工子弟学校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并表现在同辈交往能力及行为控制能力的显著提升;自表能力及任务取向方面的正向影响,由此看来,生活技能教育对打工子弟小学生学校适应的促进有效。鉴于此,应提倡打工子弟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
关键词:
打工子弟学校 生活技能教育 学校适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叙 夏显力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原始社会资本、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影响以及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对新型社会资本影响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初次非正规就业效果明显;新型社会资本对乡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乡城流动人口获得更高层次的非正规就业进而影响其家庭迁移。因此,需注重新型社会资本的培育,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原始社会资本"向"新型社会资本"的延展。此外,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规范性,消除市场歧视,为乡城流动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就业信息,最终促进乡城流动人口实现家庭迁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谦 冯跃 生龙曲珍
借助教育人类学视角,结合田野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针对北京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进行调研发现,在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互动中,存在干预性教育行为、非干预性教育行为和情境性教育三种主要实践模式,在每种模式互动中,都彰显着人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社会资本的局限、自我经历的复制等社会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需要和其学校教育一起,共同受到社会和政府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