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19)
2023(11178)
2022(9818)
2021(9243)
2020(7708)
2019(17846)
2018(17649)
2017(34466)
2016(18494)
2015(20863)
2014(20764)
2013(20622)
2012(18692)
2011(16658)
2010(16461)
2009(14815)
2008(14193)
2007(12177)
2006(10403)
2005(8899)
作者
(52387)
(43538)
(43181)
(41043)
(27781)
(20872)
(19652)
(17182)
(16586)
(15335)
(15047)
(14579)
(13578)
(13511)
(13365)
(13317)
(13008)
(12966)
(12341)
(12261)
(10837)
(10506)
(10357)
(9972)
(9822)
(9625)
(9580)
(9574)
(8686)
(8550)
学科
(72708)
经济(72606)
管理(51376)
(51350)
(40778)
企业(40778)
方法(35895)
数学(31389)
数学方法(31086)
(21298)
中国(20292)
(19966)
业经(15772)
(15681)
农业(15044)
地方(14673)
(12556)
贸易(12549)
(12137)
理论(11736)
(11728)
(11472)
环境(11239)
技术(10976)
收入(10955)
(10589)
财务(10531)
财务管理(10509)
(9976)
企业财务(9956)
机构
大学(261611)
学院(258531)
管理(107555)
(103603)
经济(101453)
理学(94527)
理学院(93495)
管理学(91971)
管理学院(91518)
研究(85405)
中国(60986)
(55336)
科学(53252)
(45575)
(42350)
(40246)
业大(39413)
研究所(38957)
中心(38106)
财经(37507)
(34999)
北京(34961)
(34776)
师范(34504)
(34239)
农业(31533)
(30710)
经济学(30696)
(28753)
师范大学(28267)
基金
项目(185443)
科学(146361)
基金(135801)
研究(135667)
(118491)
国家(117195)
科学基金(101026)
社会(86204)
社会科(81614)
社会科学(81591)
基金项目(72981)
(71450)
自然(65861)
自然科(64333)
自然科学(64320)
自然科学基金(63156)
教育(61497)
(60082)
资助(55621)
编号(55356)
成果(43936)
(40880)
重点(40501)
(38654)
(38313)
课题(37100)
创新(35628)
科研(35615)
国家社会(35423)
教育部(35313)
期刊
(108818)
经济(108818)
研究(76576)
中国(44338)
学报(40619)
科学(38864)
管理(37384)
(35960)
(31968)
大学(30839)
学学(28985)
教育(27556)
农业(25680)
技术(20958)
业经(18194)
(18176)
金融(18176)
经济研究(17823)
财经(17195)
(14534)
图书(14452)
问题(13911)
理论(13135)
(12966)
科技(12884)
实践(12211)
(12211)
技术经济(12195)
商业(12068)
(11612)
共检索到362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艾小青  昌佳琦  李国正  
伴随出口乏力、投资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发展转向消费驱动模式。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研究,较少关注高达2.4亿流动人口群体。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分位点法、OLS回归和IV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对消费具有正向效应,具有长期定居意愿的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比其他群体高41.5%;随着收入阶层的上升,定居意愿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更大,结合区域或转户视角,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户籍改革、增加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流动人口就业能力等措施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和定居意愿,进而促进中国流动人口整体消费水平。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妮娜  张汝飞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将新生代流动人口"一分为二",对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流入地同辈户籍群体作为参照群体,以进一步明确我国消费潜能所在。实证结果显示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消费能力最强,消费潜能最大,但新生代流动人口整体基本消费占实际消费支出比重较高,需求刚性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市"捆绑"消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消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长帅  卓建伟  
通过评估5种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选出评估效果最好的算法模型,对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定居意愿更多的受到工作收入与生活成本的约束。低学历者在流入地定居为工作机会导向,高学历者定居为收入导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晖  李靖  
研究城市房价、教育水平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关系,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probit与ordered probit模型探究受教育水平差异视角下房价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房价对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呈现出先“锁定”后“挤出”的倒“U”型影响,对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2)调节效应显示:流动人口的收支水平、住房差异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对房价的挤出效应与锁定效应存在调节作用。(3)进一步分析表明:受教育水平中、低的流动人口在面对高房价时倾向于把流入地看作赚取工资的“临时居住地”,而受教育水平高的流动人口则更倾向于选择永久定居。基于此,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把房价稳控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从建立“两多一并”住房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就业增收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王奔  
本文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冶州)的6053个流动人口样本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较强,湖南省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居住地、参保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周工作时间、家庭月净收入、亲生子女数对湖南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样本点类型具有反向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湛东升  张文忠  党云晓  戚伟  刘倩倩  
流动人口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其定居意愿特征分析对制定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中国40个主要城市的宜居城市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特征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流动人口的城市宜居性感知评价分异明显,呈现出"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自然环境舒适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城市安全性"的递减特征;(2)中国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便利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环境健康性和城市安全性等4个维度城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韩冬雅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和户籍制度的松动,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外群歧视与流动人口家庭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群歧视对于流动人口的家庭收入有着显著负向的影响,并随着家庭收入分布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另外,到东部城市就业、跨省流动或者在一级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流动人口受到外群歧视的影响更大,收入下降更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韩冬雅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水平的差距和户籍制度的松动,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外群歧视与流动人口家庭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群歧视对于流动人口的家庭收入有着显著负向的影响,并随着家庭收入分布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另外,到东部城市就业、跨省流动或者在一级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流动人口受到外群歧视的影响更大,收入下降更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谭静  陈盼佳  
居民消费率上升是目前我国宏观结构调整需要关注的重要背景,而我国不同居民群体间消费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当前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重要的人口群体,其消费储蓄行为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并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直接联系。本文从城市内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属性对流动人口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显示,蓝领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储蓄率显著更高,结论通过稳健性检验。利用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职业属性通过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不稳定性、支出增加的风险性和社会融合程度三方面机制影响家庭储蓄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丽  
提高城市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对于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构建更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具有先导性作用。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心理认同两个角度阐述了影响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流入地心理认同感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经过一系列差异化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能够改善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从而提升其消费水平。因此,应该加速推动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高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为扩大流动人群消费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越  刘畅  李国正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流动人口迁移为代表的人口机械增长成为了首都北京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首都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完善首都流动人口管理和探讨首都人口调控模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北京市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流动人口的个人家庭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并分别探讨了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讨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对首都流动人口管理和人口调控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越  刘畅  李国正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流动人口迁移为代表的人口机械增长成为了首都北京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首都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完善首都流动人口管理和探讨首都人口调控模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北京市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流动人口的个人家庭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并分别探讨了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讨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对首都流动人口管理和人口调控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悦  林李月  朱宇  柯文前  肖宝玉  
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成为当前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而永久定居意愿是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内在驱动力。论文从地级市间流动人口的永久定居意愿出发,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地级市间流动人口的永久定居意愿有着整体水平偏低、空间不均衡的特点;永久定居意愿流形成以上海市、深圳市和北京市为主,内陆部分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为辅的多极格局;随着永久定居意愿的增强,对城市的选择愈发聚焦在少数几个一线城市。(2)模型结果显示,流入地级市与流出地级市间的工资与失业率的差距显著影响地级市间流动人口的永久定居意愿;女性、年长、受教育程度高、短距离迁移、停驻时间长以及举家迁移等的流动人口具有更高的永久定居意愿;流入城市的住房开始取代就业成为定居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变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竣  孙浩  汝鹏  马亮  
地方政府大力引入移动政务服务是否助力“抢人大战”,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阶段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人口迁移理论,匹配支付宝“城市服务”多源移动政务数据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目的在于检验城市移动政务发展水平对增强城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移动政务发展水平越高,该城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越强;控制个体特征、家庭随迁、地域流动等影响后,移动政务发展水平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促进作用仍然稳健;调节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发现,年龄较大、已经购房、跨省流动、收入水平较高、教育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更容易感受到移动政务服务的便民性,从而提升定居意愿。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利于增进对移动政务对人口迁移作用机制的理解,在实践上有利于为政府或政策制定者通过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结构提供经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