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2)
2023(7911)
2022(6787)
2021(6475)
2020(5627)
2019(13410)
2018(13339)
2017(24262)
2016(14696)
2015(17048)
2014(17527)
2013(16784)
2012(16002)
2011(14811)
2010(15076)
2009(13812)
2008(13873)
2007(12955)
2006(11312)
2005(10354)
作者
(43579)
(36350)
(36312)
(34816)
(23172)
(17756)
(16792)
(14314)
(14147)
(13291)
(12325)
(12257)
(11772)
(11741)
(11703)
(11649)
(11635)
(10879)
(10736)
(10641)
(9415)
(9182)
(9063)
(8459)
(8439)
(8310)
(8267)
(8184)
(7572)
(7513)
学科
(51990)
经济(51929)
管理(31954)
(31102)
方法(26290)
数学(23509)
数学方法(23242)
(23154)
企业(23154)
中国(21286)
教育(20719)
(16357)
(15443)
(13365)
理论(11561)
农业(10794)
地方(10471)
(9943)
(9857)
贸易(9856)
(9542)
业经(9505)
(7890)
(7836)
银行(7797)
教学(7720)
(7718)
金融(7715)
(7703)
技术(7675)
机构
大学(213372)
学院(205235)
研究(79264)
(76383)
经济(74418)
管理(68736)
理学(58683)
理学院(57797)
管理学(56497)
管理学院(56070)
中国(52885)
科学(49990)
(48230)
(42609)
(41648)
研究所(38889)
(38058)
师范(37698)
教育(35992)
中心(35573)
(34685)
(34119)
业大(33568)
农业(33200)
北京(31566)
师范大学(30985)
(27667)
财经(27456)
技术(26429)
(26341)
基金
项目(132538)
科学(103248)
研究(99296)
基金(91575)
(81138)
国家(80296)
科学基金(65515)
社会(58380)
社会科(54771)
社会科学(54751)
教育(54264)
(53120)
(47969)
基金项目(47528)
编号(42993)
自然(42404)
自然科(41358)
自然科学(41337)
自然科学基金(40609)
资助(38634)
成果(38413)
课题(33429)
重点(32128)
(31495)
(29953)
(26938)
教育部(26863)
(26695)
(26128)
科研(25806)
期刊
(82193)
经济(82193)
研究(71238)
教育(56128)
中国(51349)
学报(37355)
(36724)
科学(32541)
大学(28160)
(26980)
学学(24906)
农业(24469)
管理(22223)
技术(21153)
(16875)
金融(16875)
财经(13809)
职业(13750)
(13445)
经济研究(12998)
业经(12609)
(11926)
问题(11297)
(10770)
图书(10066)
(9881)
论坛(9881)
统计(9681)
技术经济(9491)
业大(9377)
共检索到319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良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流动人口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坚冰”没有打破,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排斥也有加重的趋势。流动人口子女作为流动人口中的一个小群体却是一个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九年制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理解,破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是社会政策的目标。那么,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积累基层经验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生态圈”出发,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的社会感受再现其学校教育的实现过程,归纳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的六大难点问题,提出混合班制学校教育是最有利于社会融合的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庄西真  李政  
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的融入问题,不仅关系着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更是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对苏南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稳定性、收入状况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城影响较为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融入、人际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等方面。比较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状况,两者之间也存在诸多异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涤  
文章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调查与研究”的基本调查为依据,对中国流动人口子女9年制义务教育进行了专题的分析与研究。文章运用调查数据与资料,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中国目前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现状,进而对当前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两种基本途径进行了研究与评价,并着重针对现存问题,围绕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新教育制度的创建等,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杜晓利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方面出台的政策变迁,以及这个问题的解决进程,指出流动人口女子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并从转变流入地政府观念、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数量监控等方面提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构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云  
通过对"两为主"原则下流动人口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后他们在学校中受教育情况的考察,发现在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中,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存在"区别教育"和"融合教育"两种思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路和实践都有自己的逻辑和预期,但其教育结果均不理想。为此,本文提出了适合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以及实施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翼  周小刚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出现大规模的乡城迁移和城际迁移,流动人口呈现出总量迅速增长和在城市居住时间不断延长的主要趋势。在现阶段,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往往成为这一群体工作、生活的最大影响因素,由此衍生出来的矛盾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国家人口计生委的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原始数据,通过区分流动人口的户籍特征和流动类型,对15岁以下流动人口子女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业结构、学校类型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传新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认同处于模糊状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对家乡学校的怀念程度、传媒接触、社会排斥感、社会剥夺感和社会差异感等对其身份认同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远伟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如同经济社会一样,存在着差距巨大的"二元"现象,而且这种"二元教育"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一种"复合二元教育",并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复合二元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复合二元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西真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乡-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城过程中涉及各级政府、相关学校等七大利益方。根据各主体在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上的水平高低,将七大利益方划分为义务主体、反馈主体、实施主体和平衡主体。这四大主体在行动机制中以各自的职权扮演着不同角色,共同构建起乡-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融城的行动机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颖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流动人口随迁、留守子女接受教育的近期发展和变化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而为有效解决规模近亿的随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使用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原始数据,对该群体接受教育的现状、类型、途径和费用等重点领域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5年内显著改善,仍面临辍学、入学途径等困难;全国应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工作实效存在较大地区差异;该群体受教育现状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差异性,以上现象均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的实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斌贤  
本文以对 1997年以来在国内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为基础 ,简要分析了学界对该问题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缺陷 ,并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红玲  
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结构、二元社会结构的调整相对于二元经济结构变化的滞后及流动人口家庭背景的不同。解决这个问题 ,短期内应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收费管理等 ,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而从长远来看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是与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绮云  
文章以对1997年以来在国内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目前对该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趋势和局限性,并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辛小柏  
义务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属于公共产品,是一种强制性、普惠性的全员教育,基于这一属性,保障每个适龄阶段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我国适龄儿童基数大,分布广,其享受义务教育情况不仅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群体之间的差异也更为突出,并且存在部分儿童失学的现象。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对不利群体的覆盖率,这其中保障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是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平  
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教育已成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的新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因人口大量、快速地流动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需求。在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过程中,相关各方应形成合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各级公办学校要配合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流动儿童提供一个公平的就学环境;各少数民族家庭要督促儿童上学,改善家庭学习环境,重视家庭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