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7)
- 2023(9743)
- 2022(8440)
- 2021(7885)
- 2020(6636)
- 2019(15479)
- 2018(15202)
- 2017(29919)
- 2016(16743)
- 2015(18825)
- 2014(19106)
- 2013(18971)
- 2012(18007)
- 2011(16567)
- 2010(17195)
- 2009(16100)
- 2008(16385)
- 2007(15053)
- 2006(13271)
- 2005(11820)
- 学科
- 济(71113)
- 经济(71038)
- 管理(46544)
- 业(42501)
- 企(32253)
- 企业(32253)
- 方法(31121)
- 数学(27633)
- 数学方法(27291)
- 中国(21973)
- 农(21577)
- 财(17445)
- 地方(16936)
- 学(16855)
- 环境(14702)
- 农业(14152)
- 业经(13649)
- 贸(13602)
- 贸易(13600)
- 易(13158)
- 制(12726)
- 和(11201)
- 策(11059)
- 银(11039)
- 银行(11005)
- 融(10615)
- 金融(10612)
- 行(10510)
- 理论(10302)
- 划(10055)
- 机构
- 大学(250313)
- 学院(249838)
- 济(103419)
- 经济(100960)
- 管理(93191)
- 研究(90546)
- 理学(79697)
- 理学院(78650)
- 管理学(77158)
- 管理学院(76676)
- 中国(66741)
- 科学(56848)
- 京(54043)
- 财(47829)
- 所(47515)
- 农(45318)
- 研究所(43258)
- 中心(41154)
- 江(39149)
- 业大(37900)
- 财经(37668)
- 农业(35776)
- 范(35127)
- 师范(34827)
- 北京(34149)
- 经(34029)
- 院(32241)
- 经济学(32053)
- 州(30940)
- 经济学院(29052)
- 基金
- 项目(163418)
- 科学(128419)
- 基金(118350)
- 研究(118094)
- 家(103527)
- 国家(102686)
- 科学基金(86895)
- 社会(74397)
- 社会科(70410)
- 社会科学(70385)
- 省(63488)
- 基金项目(62756)
- 自然(56440)
- 自然科(55023)
- 自然科学(55000)
- 划(54638)
- 自然科学基金(53995)
- 教育(53805)
- 资助(48748)
- 编号(47889)
- 成果(39934)
- 重点(37347)
- 部(36341)
- 发(36337)
- 课题(33818)
- 创(32720)
- 科研(31138)
- 创新(30740)
- 教育部(30542)
- 国家社会(30392)
- 期刊
- 济(115942)
- 经济(115942)
- 研究(75265)
- 中国(45774)
- 农(40643)
- 学报(39241)
- 科学(37727)
- 财(35570)
- 管理(30617)
- 大学(28907)
- 学学(27354)
- 农业(27338)
- 教育(24179)
- 融(23840)
- 金融(23840)
- 技术(19530)
- 业经(18766)
- 财经(18165)
- 经济研究(17819)
- 问题(17183)
- 经(15610)
- 业(14367)
- 资源(12895)
- 贸(12596)
- 版(12464)
- 技术经济(12193)
- 统计(12148)
- 现代(11906)
- 理论(11650)
- 商业(11034)
共检索到371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理 王如松
在流动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的历史阶段,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人类生态状况,不仅对流动人口家庭的结构及其演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在城市经济社会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工作、居住、家庭照料、消费等不同形式的人类生态状况,对比户籍人口情况,结合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提出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监测调查数据 居住生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龙飞 朱浩
选取中国农村—城市流动人口数据库(RUMi C)2009年的298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15个大中城市乡—城流动人口的居住设施、住房类型、居住歧视、居住隔离和居住空间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控制个人特征变量后显示:居住隔离影响到健康自评状况,居住条件和住房类型显著影响到患病状况,流动人口较差的居住质量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公租房供给力度,同时加强对现有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改造升级,保障他们的基本居住权利。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住质量 居住安排 健康状况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杨俊青
本文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mlog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居住条件与子女本地就学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10,与没有确定是否要长期留在本地的参照组农民工相比,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7.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2)农民工子女本地就学条件改善使其定居意愿的概率提高0.016,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显著增加11.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3)农民工在城市的平均月收入增加1%,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63,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52.8%,两者均在5%水平显著,农民工前往其他城市意愿下降12.9%,在10%水平上显著。此外,本文使用两层嵌套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进城农民工流动的区域异质性,发现居住条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微小的区域差异性,子女就学对定居意愿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市房价与城市级别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朱富言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不能在流入地顺利继续升学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由于这些方案中准入"门槛"的设置差异较大,放开的口径尺度大小不一,致使这一惠民政策在实施上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如何统筹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建立多方参与、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决策机制,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流入地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信息监测体系,因地制宜设置相应的"准入"条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逐渐妥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关键词:
随迁子女 异地 升学考试 中考 高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土坤
利用南开大学"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对天津市流动人口居住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购房逐渐成为天津市流动人口获取住所的重要方式,其住房类型以楼房为主,住所配套设施较完善,居住质量较高,居住环境较好,居住满意度较高。但是,也存在人均居住面积较小,隔离化程度高,男性流动人口、老生代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流动人口、低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较差,改善居住状况面临压力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天津市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住状况 天津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菊华
文章在分析了单独二孩政策下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后发现,不足15%的流动人口、约22%的单独人群明确表示要生育二孩。单独(尤其是丈夫为独生子)、已育一女的人二孩生育意愿分别强于双独和双非、已育一子的人;若丈夫为独生子且育有一女,则二孩生育意愿高于其他人群。由此可得出两点初步结论:一是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意愿已成为一种"新常态",政策调整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生育潜能,但难以使生育意愿出现较强反弹;二是对男孩的需求依旧是刚性的,这会使生育数量意愿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使中国的生育率不会像韩国或日本那样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栾敬东
文章作者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结果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等基本社会特征均对其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性影响。男性比女性、已婚者比未婚者年龄大、收入高。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流动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流动人口只有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掌握了生产技术并积累起工作经验后,就业岗位和收入水平才能相对稳定下来。一部分流动人口已明确表示愿意在打工地区定居下来,且收入相对较高或家乡与就业地区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正式迁移,男性和受教育年限较长者移民经济发达地区的愿望也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芝 李超
文章基于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组群工资差异分解技术,研究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在雇主和雇员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性别收入差异在雇员内部比雇主内部更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但是在两个群体中特征效应的贡献都较小,系数效应是导致性别收入差异的主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箐
本文通过研究流动人口就业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尤其是"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其就业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新生代流动人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虽然面对同样的收入和就业环境,但新生代流动人口就业率相对较低,出现了"迁而不工"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就业期望、就业观念与老一代相比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就业 代际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包括均等化政策和落户政策。针对两类政策,论文分别构建了均等化指数和落户指数,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8个城市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对其流动人口融合政策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8个城市的均等化水平都不高,城市之间差别不大,流动人口的均等化工作仍任重道远。东部城市倾向于将均等化作为吸引劳动力的重要政策,希望吸引"普通人力"保持GDP增速以"开源",而中西部城市更多考虑如何减少财政压力以"节流"。各城市的落户难度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城市的行政级别越低、财政压力越小、人口规模越小、户口含金量越低,在该城市落户越容易。落户政策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和"精英人才"的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庄西真 李政
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的融入问题,不仅关系着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更是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事关国家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对苏南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稳定性、收入状况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融城影响较为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融入、人际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等方面。比较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状况,两者之间也存在诸多异同。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 城市教育融入 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鲍常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纯琍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做了分析和解读,提出应关注家庭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人力资本积累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
家庭化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 城市融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良健 陈坤秋 王奔
本文采用2015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湖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级市(自冶州)的6053个流动人口样本的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较强,湖南省对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现居住地、参保类型、流动范围、流动时间、周工作时间、家庭月净收入、亲生子女数对湖南流动人口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样本点类型具有反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