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7)
- 2023(13420)
- 2022(11800)
- 2021(11271)
- 2020(9552)
- 2019(21989)
- 2018(21697)
- 2017(42644)
- 2016(23297)
- 2015(25871)
- 2014(25910)
- 2013(25709)
- 2012(23866)
- 2011(20977)
- 2010(21138)
- 2009(19407)
- 2008(19320)
- 2007(16974)
- 2006(14633)
- 2005(12686)
- 学科
- 济(88906)
- 经济(88790)
- 管理(72730)
- 业(66742)
- 企(54523)
- 企业(54523)
- 方法(44541)
- 数学(39025)
- 数学方法(38609)
- 财(35954)
- 中国(25811)
- 农(23355)
- 地方(19163)
- 学(19114)
- 制(19052)
- 业经(18732)
- 务(18591)
- 财务(18524)
- 财务管理(18462)
- 企业财务(17594)
- 贸(15935)
- 贸易(15927)
- 财政(15430)
- 易(15422)
- 农业(15264)
- 理论(15058)
- 技术(13891)
- 银(13738)
- 银行(13697)
- 和(13553)
- 机构
- 大学(323290)
- 学院(318282)
- 管理(129394)
- 济(126022)
- 经济(123111)
- 理学(112491)
- 理学院(111299)
- 管理学(109502)
- 管理学院(108906)
- 研究(102669)
- 中国(77309)
- 京(68454)
- 财(67748)
- 科学(62999)
- 所(51071)
- 财经(50707)
- 中心(47300)
- 农(47102)
- 江(46152)
- 经(46136)
- 研究所(45841)
- 业大(45700)
- 北京(43266)
- 范(41205)
- 师范(40849)
- 经济学(38265)
- 财经大学(37779)
- 州(37679)
- 院(37158)
- 农业(36714)
- 基金
- 项目(218053)
- 科学(171172)
- 研究(160950)
- 基金(159006)
- 家(137081)
- 国家(135933)
- 科学基金(117703)
- 社会(101658)
- 社会科(96313)
- 社会科学(96285)
- 基金项目(84456)
- 省(83640)
- 自然(75893)
- 自然科(74189)
- 自然科学(74176)
- 教育(73504)
- 自然科学基金(72846)
- 划(70012)
- 资助(66215)
- 编号(65944)
- 成果(54858)
- 部(48510)
- 重点(47706)
- 发(44769)
- 创(44685)
- 课题(44272)
- 教育部(42245)
- 项目编号(41764)
- 国家社会(41758)
- 创新(41625)
- 期刊
- 济(134352)
- 经济(134352)
- 研究(97163)
- 中国(61896)
- 财(55702)
- 学报(50222)
- 管理(45600)
- 科学(44844)
- 农(41482)
- 大学(38451)
- 学学(35854)
- 教育(34624)
- 农业(28762)
- 融(27160)
- 金融(27160)
- 技术(26135)
- 财经(25269)
- 图书(22513)
- 经济研究(21965)
- 经(21413)
- 业经(20344)
- 问题(17347)
- 理论(16471)
- 书馆(15584)
- 图书馆(15584)
- 实践(15105)
- 践(15105)
- 技术经济(15024)
- 版(14684)
- 科技(14420)
共检索到469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甘行琼 刘大帅 胡朋飞
地方政府作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其供给行为受到自身财政激励的约束和引导。在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获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发现:支出方面,地方政府确实存在依据户籍供给公共服务的倾向,流动人口受到歧视;收入方面,财政资源的分配没有与人口流动相匹配,表现为一个地区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其人均转移支付和人均税收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两方面的结合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财政激励扭曲的现象。地方政府财政激励来源于财政制度设计。为矫正不当的地方财政激励,提高地方政府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改进相关制度设计已成为关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普照 孙超 赵宝廷
在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及土地财政负面效应外溢的经济背景下,本文基于官员晋升激励和地方财政压力的双重视角,通过构建"中央—地方—居民"三部门博弈下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行为的决策机理模型,剖析了土地财政扩张的体制根源,并利用1999—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维度估计了官员晋升激励与财政压力影响土地财政的空间滞后模型,探究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行为的策略互动特征及其增长惯性。研究发现:官员晋升激励和财政压力均显著推动了土地财政扩张,且前者的估计结果十分稳健,而后者在统计上并不稳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存在明显的策略互动特征;土地财政存在惯性增长的"棘轮效应"和动态累积态势,这是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土地财政路径依赖的关键。进一步地,通过构建官员晋升激励综合指数、测算包含转移支付收入的财政压力及更换土地财政度量指标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支持了以上结论。这对于完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理顺不同级次政府间财政关系以及改革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江 孙辉 黄亮雄
我国财政分权的实践在不受"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约束的条件下,不能促进义务教育的供给。本文使用1978-2008年28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情况。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起负作用,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扩大义务教育供给和发展经济增长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原因在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方面的支出而压缩短期内不拉动GDP增长的义务教育支出。另外,本文发现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存在地区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
关键词:
义务教育供给 财政分权 晋升激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辛方坤
本文结合中国分税制改革变迁的实践,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公共服务产出模型,在控制相关内生变量的基础上,采用LSDV分析方法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进而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异化的GDP激励下,东部地区财政配置能力扭曲,更偏向于经济性产出,恶化了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境况,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西部地区较低的财政均衡水平弱化了财政汲取能力,进而导致了公共服务呈现供给不足的状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汪亚美
能否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偏好,将转移支付资金真正投向最能满足居民需要的重点民生领域,关键取决于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具有激励效应。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受到天然的财政纵向失衡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两大约束影响。为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激励地方政府在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努力程度的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对转移支付资金产生过度的依赖,致使其陷入软预算约束的"激励陷阱",就必须在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政策设计中嵌入应有的约束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胜春
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尚未纳入城乡管理体系,他们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正逐步拉大。据统计,在已就业的流动人口中,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31.7%、55.7%、23.8%、12.1%和4.6%。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彦林 李齐云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和以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反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三种分权方法中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彦林 李齐云
按照财政分权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由地方政府供给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基于1999年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对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不同,且对于不同区域财政分权作用的影响力也不相同。以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和以财政收入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以财政自主度衡量的财政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反向影响,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三种分权方法中财政支出分权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蔡秀云 张晓丽
全球性的文化碰撞与竞争,显现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不足,重要原因是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供给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彰显,这与财政激励粗放不无关系。本文以善治视角下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激励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探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财政激励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文杰
政府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然而,现实经济中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并没有很好地运行。地方政府在支农支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现有财政体制的城市倾向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较多负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支出,这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央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乡镇财政薄弱的财政收入无法承担起种类繁杂的公共产品支出,因此必须对现有财政体制进行改革: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2.合理平衡基层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3.改革县乡财政体制,通过压缩农业服务的行政事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公共产品 财政支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跃卿
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效率普遍不高,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支出因受到预算外支出的影响相对较高,财政分权的激励制度并没有显著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经济性公共品支出相对较高也是因为财政分权制度缺陷所形成的。因此,通过差别化的财政分权,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并且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结构,是提高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解决财政分权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供给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乔昕 孔刘柳 张宇
对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关系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多不涉及晋升激励问题。然而,由于中国高度集中政治体制的存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对于地方政府官员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晋升激励与财政分权条件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进行探讨,认为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横向比较政绩考核方式在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会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追求财政收入增长的努力中,从而推动地方政府规模的不适度扩张。
关键词:
晋升竞争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林 侯林岐 程广斌
文章利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在“中国式分权”下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自主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抑制并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救助预期会助长其举债行为的“道德风险”,促进地方政府扩大债务规模。在晋升激励方面,增长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显著的扩张效应,财政可持续晋升激励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包含民生服务的综合绩效晋升激励会助长地方政府举债冲动。在债务异质性方面,就显性债务而言,财政自主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风险,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双重制度则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构成约束效应;就隐形债务而言,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度的增加会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领娣 张磊
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具有自利性和策略性,这与制度变量财政分权以及晋升激励相关。本文使用197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着显著且正向的跨期关联;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呈显著的负向关系以及不容忽视的跨期以及跨区域效应;分税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作用截然不同,前者抑制而后者促进了地方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热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光 尹相飞
本文使用2000-2011年的跨省数据,证明流动人口分布与地方教育人口、教育财政投入和生均教育财政投入之间的关系,因教育阶段不同而不同。在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因流动人口输入地政府利用户籍拒斥流动人口子女,导致这些地区的中小学生规模(按占人口比重测量)及其财政投入(按占GDP比重测量)显著低于流动人口输出地区,而其生均财政投入水平则远远大于后者。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因流动人口输入地政府没有动机、而且也不可能利用户籍制度拒斥非本地户籍生源,其大学在校生规模和财政投入规模不显著高于流动人口输出地区,生均财政投入水平也不显著高于后者。这些发现表明,不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包括"两为主"在内的教育公平政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 地方教育财政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