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2)
- 2023(14735)
- 2022(12832)
- 2021(12005)
- 2020(10116)
- 2019(23363)
- 2018(23010)
- 2017(44390)
- 2016(24543)
- 2015(27415)
- 2014(27259)
- 2013(26985)
- 2012(24895)
- 2011(22482)
- 2010(22220)
- 2009(20068)
- 2008(19668)
- 2007(17124)
- 2006(14920)
- 2005(12647)
- 学科
- 济(96486)
- 经济(96379)
- 管理(67310)
- 业(63151)
- 企(50980)
- 企业(50980)
- 方法(43681)
- 数学(38029)
- 数学方法(37593)
- 农(26841)
- 中国(24592)
- 学(23197)
- 财(22311)
- 业经(20887)
- 地方(20780)
- 农业(18349)
- 贸(17117)
- 贸易(17111)
- 易(16545)
- 制(15837)
- 理论(15524)
- 环境(15223)
- 技术(14693)
- 和(14648)
- 务(13998)
- 财务(13933)
- 财务管理(13912)
- 企业财务(13120)
- 银(13108)
- 银行(13034)
- 机构
- 大学(349012)
- 学院(345483)
- 管理(134703)
- 济(130735)
- 经济(127863)
- 研究(118352)
- 理学(117884)
- 理学院(116446)
- 管理学(114157)
- 管理学院(113555)
- 中国(84972)
- 科学(78811)
- 京(74949)
- 农(65951)
- 所(61157)
- 业大(59043)
- 财(57879)
- 研究所(56650)
- 中心(53364)
- 农业(52359)
- 江(49752)
- 财经(47641)
- 范(46908)
- 北京(46779)
- 师范(46331)
- 经(43393)
- 院(42583)
- 州(40693)
- 经济学(38871)
- 师范大学(37755)
- 基金
- 项目(247101)
- 科学(192019)
- 基金(178182)
- 研究(173349)
- 家(158720)
- 国家(157394)
- 科学基金(133186)
- 社会(107644)
- 社会科(101776)
- 社会科学(101748)
- 省(96802)
- 基金项目(96100)
- 自然(89979)
- 自然科(87865)
- 自然科学(87834)
- 自然科学基金(86240)
- 划(83030)
- 教育(79425)
- 资助(72835)
- 编号(69798)
- 成果(55800)
- 重点(55692)
- 部(53348)
- 发(52360)
- 创(51116)
- 课题(48180)
- 科研(47796)
- 创新(47706)
- 计划(47395)
- 大学(45037)
- 期刊
- 济(137666)
- 经济(137666)
- 研究(97471)
- 学报(65188)
- 中国(62213)
- 农(59120)
- 科学(57589)
- 大学(47625)
- 管理(45496)
- 学学(45065)
- 财(41947)
- 农业(40741)
- 教育(36526)
- 技术(27350)
- 融(26246)
- 金融(26246)
- 业经(23105)
- 财经(22108)
- 经济研究(21763)
- 业(20681)
- 经(18859)
- 问题(18716)
- 图书(18594)
- 版(18303)
- 科技(18258)
- 业大(17872)
- 资源(16779)
- 理论(16283)
- 技术经济(15705)
- 实践(15006)
共检索到488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凯 侯明喜 龚海婷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卫计委对重庆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探讨了重庆市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第一,在个体因素方面,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二,在流动因素方面,流动范围、流动原因对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三,在就业因素方面,收入、在本地连续工作的时间、单位性质、就业身份对其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四,在社会融入因素方面,迁移意愿、自身评价、语言媒介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凯 侯明喜 龚海婷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卫计委对重庆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项目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探讨了重庆市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第一,在个体因素方面,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二,在流动因素方面,流动范围、流动原因对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三,在就业因素方面,收入、在本地连续工作的时间、单位性质、就业身份对其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第四,在社会融入因素方面,迁移意愿、自身评价、语言媒介对其流动人口住房选择有显著性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龚海婷 侯明喜 姜凯
分析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规范企业用工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等具有重要作用。个体特征、企业特征及权益维护等状况对于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具有显著性影响。文章使用2013年国家卫计委对重庆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劳动合同 现状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江蓉 徐茂
基于2013年重庆市流入人口的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城市融入背景下流动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的消费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城市身份认同感对流动人口的本地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流动人口所享有的基础社会保障对其消费行为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差异,导致其消费行为也有所不同。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西婵
根据重庆市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因子分析法考察重庆市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显示,人口结构尤其是老龄化显著影响住房需求,"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因素、劳动力人口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度量)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769%,"老龄化"因子每上升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901%。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西婵
根据重庆市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因子分析法考察重庆市人口结构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显示,人口结构尤其是老龄化显著影响住房需求,"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因素、劳动力人口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度量)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769%,"老龄化"因子每上升一个单位,住房需求将增加0.901%。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石智雷 薛文玲
依据2012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性质和住房租金状况,并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住房支付能力低,多数选择租住低价房;但随着家庭平均文化程度的提升,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自有住房;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越大,越倾向于选择租住高价房;随迁人数越多的流动人口选择自有住房或租住高价房的概率越高。此外,不同规模城市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帆 江波
本文基于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与倾向匹配得分法系统考察了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缴纳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的城市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住房公积金在流动人口购房行为与购房意愿上发挥着“显性福利”和“隐性推手”的作用。进一步看,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选择的影响存在“人”与“城”的群体异质性差异。建议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坚持“因人”“因城”施策,在发挥住房公积金的普惠功能、增强流动人口住房消费能力、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流动人口 住房公积金 购房行为 购房意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浩然 刘盛和 戚伟
我国正经历大规模人口流动,认识流动人口的长居意愿可以帮助识别城市实际的市民化需求,有助于引导因城施策。本文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以义乌市为例探究了中小城市流动人口长居意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就业收入、流入年限、年龄等因素是影响长居意愿的重要因素。与以往针对大城市的研究不同,受教育程度和私营业主身份对长居意愿有显著负影响,这是由于中小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宜居性处于劣势,造成具有更多就业选择的群体长居意愿较低。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研辉 郝晓宁
目的:分析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利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存在不均衡性,选择不理会或自行买药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是本地医院、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除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个体特质外,家庭月均收入、是否独自流动、社会交往以及参保情况对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作用明显。结论:应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引导合理就医、完善流动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等途径,优化流动老人就医流向,促进健康服务均等化,提升流动老人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谌新民,吴森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同时流动人口的各种结构特征愈加明显。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劳动力来源、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力图在充分认识广东省流动人口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对隐藏在流动人口结构特征后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这种现象的经济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史学斌
利用第一手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当前重庆市外来农民工公租房居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重庆农民工对公租房的评价是正面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本地的亲属数量、对租金的满意度,以及公租房的建筑面积、承租人的家庭角色会对农民工的居住满意度构成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 公租房 居住满意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吴瑞君
使用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收入差异,揭示了导致二者收入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作用,导致流动人口的收入回报率高于户籍人口、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回报率高于高端劳动力市场;教育、经验、吃苦耐劳等因素是低端市场劳动力的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重要原因;经验是流动人口在高端劳动力市场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收入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初
相关数据表明,广州市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在百分制下得分为69.4分,比现有文献中的城镇户籍劳动者和农村居民都要低。究其原因,是因为流动人口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存在"相对剥夺"的现象。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与相关经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主观幸福感与年龄呈U型关系;女性的幸福感往往比男性要强一些;学历越高,幸福感往往越差;已婚者往往不如未婚者幸福;与没有孩子的流动人口相比,有孩子的幸福感要低一些;社会融入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感越强。通过培训提升流动人口技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提高其幸福感的重要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流入地流动人口与同时期流出地留守人口两个人群的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的职业呈现出鲜明的"非农化"和地缘性特征,单位依附性增强,但职业地位并未提高。除了地域和个人特征变量之外,就业时间与就业渠道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职业选择;出人意料的是,尽管超过半数的留守人口有过外出务工经历,但控制其他变量之后,外出经历对于留守人口的职业选择并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文章对这些结论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